-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共4628题
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清据图回答:
(1)从图上可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能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前者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来调节的,后者是通过相关腺体分泌______,并在体液中运输的来完成的.
(2)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请你例举出两种:______、______.
(3)若某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的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表面,当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
(4)机体稳态的维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一方面可以通过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如______、______等)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______来实现信息交流,例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就是通过这一途径实现的.
正确答案
解:(1)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兴奋传到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时,引起其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到人体各个部位从而发挥调节作用.
(2)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
(3)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甚至全身.
(4)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是间接交流,也可以是直接交流.间接交流的途径是:细胞分泌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H+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直接交流的途径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来实现信息交流.如:精子和卵细胞接触,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完成受精作用.
故答案为:(1)神经递质 激素
(2)抗体 淋巴因子(干扰素、溶菌酶等)
(3)过敏反应
(4)激素 神经递质(CO2、淋巴因子等) 细胞间的接触(细胞膜的接触)
解析
解:(1)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兴奋传到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时,引起其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到人体各个部位从而发挥调节作用.
(2)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
(3)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甚至全身.
(4)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是间接交流,也可以是直接交流.间接交流的途径是:细胞分泌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H+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直接交流的途径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来实现信息交流.如:精子和卵细胞接触,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完成受精作用.
故答案为:(1)神经递质 激素
(2)抗体 淋巴因子(干扰素、溶菌酶等)
(3)过敏反应
(4)激素 神经递质(CO2、淋巴因子等) 细胞间的接触(细胞膜的接触)
如图表示人体稳态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故A正确.
B、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所以人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故B正确.
C、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故C正确.
D、人体内环境稳态机制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错误.
故选D.
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对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A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C为垂体细胞,D为血管.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若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C,进而提高机体O2消耗率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是______.
(2)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作用,则A分泌的物质是______.该物质能与细胞膜上的______结合,进而改变膜的通透性.
(3)当B作用于C时,B末端的神经冲动传递到C细胞需要经过的结构是______;则B细胞分泌的物质是______;在与C细胞膜相对的B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并且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即激素C.A是下丘脑,所以其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激素是通过与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细胞代谢.
(3)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作用于靶细胞.图中在与C细胞膜相对的B末端表示突触前膜,在突触前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重吸收 抗利尿激素 糖蛋白(受体)
(3)突触 神经递质 电信号→化学信号
解析
解:(1)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并且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即激素C.A是下丘脑,所以其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激素是通过与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细胞代谢.
(3)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作用于靶细胞.图中在与C细胞膜相对的B末端表示突触前膜,在突触前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重吸收 抗利尿激素 糖蛋白(受体)
(3)突触 神经递质 电信号→化学信号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钾离子主要在细胞内,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钠离子主要在细胞外,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故A正确.
B、乳酸为酸性物质,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一段时间内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但长时间而言,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pH仍为弱碱性.故B正确.
C、剧烈运动时会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故C错误.
D、CO2能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故D正确.
故选:C.
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慢 ②调节速度快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⑥作用的时间短.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神经调节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速度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到内环境,经体液运输,到器官起作用,故所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
故选:B.
如图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______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进行调节.两者均是与甲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相应的______结合后起调节作用的,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______.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______,这是一种______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两者均是与甲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后起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靶细胞的生命活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2)图中A处是释放神经递质,信号的转换过程是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激素 受体
(2)电信号→化学信号
(3)减少 (负)反馈
解析
解:(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两者均是与甲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后起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靶细胞的生命活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2)图中A处是释放神经递质,信号的转换过程是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激素 受体
(2)电信号→化学信号
(3)减少 (负)反馈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下图(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二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_____.
(2)激素③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这是一种______调节机制.图(一)存在______条该调节机制.
(3)图二上图1中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刺激结构d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______.
(4)图2中的1的结构名称是______,1中物质是______.
(5)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______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做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作用.
(6)只破坏图1中的结构C,利用电刺激设备,通过观察e的反应,如何判断b和d在反射弧中的功能.______.
(7)图1中,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递的步骤是______.
(8)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10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______m/s.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图1 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下丘脑.
(2)分析图1 可知图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下降,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图(一)存在③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抑制垂体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也抑制下丘脑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条反馈调节机制.
(3)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表现为外负内正,所以图二上图1中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刺激结构d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效应器(e).
(4)分析图2的各部分结构可知,图2中的1的结构名称是突触小泡,其内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5)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功能,低级中枢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观察图3可知X、Y作用于同一个细胞,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兴奋,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做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6)分析图1可知C是脊髓灰质,反射的低级中枢.b是传入神经,具有把兴奋传递给神经中枢的功能,d是传出神经,具有把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传导效应器e的功能,所以
利用电刺激设备,通过观察e的反应判断b和d在反射弧中的功能的方法是刺激b,e没有反应,说明b具有传入功能;刺激d,e发生反应,说明d具有传出功能.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进行单向传递的,即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图1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b→c→d→e. 所以图1中,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递的步骤是先用电刺激b(或b上一点),测量d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用电刺激d(或d上一点),测量b上有无电位变化.
(8)由题意列出计算式是(13cm-10cm)÷( 3×10-3s-2×10-3s)=3000cm/s=30m/s.
故答案应为:
(1)下丘脑 (2)下降 反馈 2 (3)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效应器(e)
(4)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5)兴奋 抑制
(6)刺激b,e没有反应,说明b具有传入功能;刺激d,e发生反应,说明d具有传出功能.
(7 )先用电刺激b(或b上一点),测量d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用电刺激d(或d上一点),测量b上有无电位变化 (8)30
解析
解(1)分析图1 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下丘脑.
(2)分析图1 可知图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下降,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图(一)存在③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抑制垂体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也抑制下丘脑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条反馈调节机制.
(3)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表现为外负内正,所以图二上图1中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刺激结构d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效应器(e).
(4)分析图2的各部分结构可知,图2中的1的结构名称是突触小泡,其内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5)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功能,低级中枢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观察图3可知X、Y作用于同一个细胞,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兴奋,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做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6)分析图1可知C是脊髓灰质,反射的低级中枢.b是传入神经,具有把兴奋传递给神经中枢的功能,d是传出神经,具有把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传导效应器e的功能,所以
利用电刺激设备,通过观察e的反应判断b和d在反射弧中的功能的方法是刺激b,e没有反应,说明b具有传入功能;刺激d,e发生反应,说明d具有传出功能.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进行单向传递的,即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图1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b→c→d→e. 所以图1中,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递的步骤是先用电刺激b(或b上一点),测量d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用电刺激d(或d上一点),测量b上有无电位变化.
(8)由题意列出计算式是(13cm-10cm)÷( 3×10-3s-2×10-3s)=3000cm/s=30m/s.
故答案应为:
(1)下丘脑 (2)下降 反馈 2 (3)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效应器(e)
(4)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5)兴奋 抑制
(6)刺激b,e没有反应,说明b具有传入功能;刺激d,e发生反应,说明d具有传出功能.
(7 )先用电刺激b(或b上一点),测量d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用电刺激d(或d上一点),测量b上有无电位变化 (8)30
图一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调节的甲、乙、丙3种方式,据图回答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皮肤发白,完成这一反射的反射弧是______.同时还能以图一中甲所代表的方式调节,则甲方式中靶腺和激素依次为______,该调节过程涉及多种激素,写出其中对某种器官所起作用相互拮抗的两种激素名称______.
(2)当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可直接通过图二的______(途径,填编号)使血糖恢复正常,也可通过图一的丙方式调节激素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时,信号的转变形式是______.
(3)如果头部受伤导致图一的乙方式调节失控,人体出现多尿现象,则与此有关的是______激素,图中B表示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皮肤发白,完成这一反射的反射弧是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下毛细血管.同时还能以图一中甲所代表的方式调节,则甲方式中靶腺和激素依次为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该调节过程涉及多种激素,其中对垂体所起作用相互拮抗的两种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当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即图中①→②→③.也可以也可通过图1的丙方式调节分泌量,由图1的丙可知,A是突触,兴奋在A处传递时,信号的转变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退热而使尿量减少,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引起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大量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故图中B表示的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
故答案为:
(1)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下毛细血管 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①→②→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
解析
解:(1)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皮肤发白,完成这一反射的反射弧是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下毛细血管.同时还能以图一中甲所代表的方式调节,则甲方式中靶腺和激素依次为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该调节过程涉及多种激素,其中对垂体所起作用相互拮抗的两种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当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即图中①→②→③.也可以也可通过图1的丙方式调节分泌量,由图1的丙可知,A是突触,兴奋在A处传递时,信号的转变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退热而使尿量减少,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引起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大量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故图中B表示的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
故答案为:
(1)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下毛细血管 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①→②→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
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对下丘脑不发挥作用,A错误;
B、寒冷环境中激素①②③增多,由于寒冷时出汗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体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即④减少,B错误;
C、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C正确;
D、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②③不是同一生理过程,D错误.
故选:C.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A错误;
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引起尿量减少,B正确;
C、c引起下丘脑的某一部位兴奋,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③胰高血糖素,C错误;
D、d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④电位变化,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D正确.
故选:B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