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I、根据图一、图二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C物质持续发生,往往是______不足导致的疾病.饥饿状态下④过程的加强则是______协同作用的结果.长时间的饥饿状态下糖代谢供能不足,脂肪和蛋白质分别发生______(选择①--⑩填写).

(2)图二中:甲中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下丘脑分泌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个过程属于______调节.

(3)图二中: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的是哪种免疫反应的效应阶段?______

(4)图二中:兴奋经过图丁中②时呈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

Ⅱ、图甲为某水池中的一个食物网,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 (填具体生物名称)所固定的太阳能.

(2)在“绿藻→螺蛳→鲫鱼→黑鱼”食物链中,若黑鱼增加1kg,则至少需要绿藻______ kg.

(3)乙图中的b.c分别表示的是该生态系统的哪些生物类群?______

(4)乙图中b曲线的6时和18时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b曲线和横坐标时间围

成的面积的代数和长期等于o时(忽略c的影响),意味着该生态系统处于______状态(选择平衡、发展、衰退填写).

(5)该水池生态系统中排入了大量的有机污水,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几种生物因缺氧陆续死亡,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水体缺氧一方面是因为______不足导致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受阻,另一方面则是水体中______大量增殖而大量消耗氧气造成的.导致水体发臭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C物质持续发生,往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引发糖尿病.饥饿状态下肝糖原的分解主要通过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协同作用来升高血糖.长时间的饥饿状态下糖代谢供能不足时,则动用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对于脂肪来讲对应的过程为⑧⑤⑥,对于蛋白质来讲对应过程为⑩⑦⑥.

(2)甲中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下丘脑分泌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个过程中下丘脑既作为神经中枢,同时也作为了效应器分泌了相关的激素,因此这个过程为神经调节.

(3)由图可知,分别代表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4)兴奋在突触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通过突出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Ⅱ、(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这里的生产者是绿藻和水草.

(2)黑鱼增加1kg,则至少需要绿藻的质量,则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因此绿藻的质量为:1÷20%÷20%

÷20%=125.

(3)由图可知,b、c都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因此都为生产者,但是b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因此b为绿色植物,c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因此c为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

(4)b曲线的6时和18时表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零,表明此时b植物对外界来讲既不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需要释放二氧化碳,即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曲线和横坐标时间围成的面积的代数和长期等于o时,表明在6时到18时,有机物的积累量为零,因此一天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即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所以该生态系统处于衰退状态.

(5)该水池生态系统中排入了大量的有机污水后,水体缺氧一方面是因为光照不足导致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阻,另一方面则是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大量增殖而大量消耗氧气造成的.导致水体发臭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

故答案为:

Ⅰ、(1)胰岛素分泌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⑧⑤⑥、⑩⑦⑥

(2)神经

(3)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4)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

Ⅱ、(1)绿藻和水草    

(2)125                      

(3)绿色植物、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

(4)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衰退

(5)光照    好氧性微生物     分解者

解析

解:Ⅰ、(1)C物质持续发生,往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引发糖尿病.饥饿状态下肝糖原的分解主要通过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协同作用来升高血糖.长时间的饥饿状态下糖代谢供能不足时,则动用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对于脂肪来讲对应的过程为⑧⑤⑥,对于蛋白质来讲对应过程为⑩⑦⑥.

(2)甲中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下丘脑分泌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个过程中下丘脑既作为神经中枢,同时也作为了效应器分泌了相关的激素,因此这个过程为神经调节.

(3)由图可知,分别代表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4)兴奋在突触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通过突出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Ⅱ、(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这里的生产者是绿藻和水草.

(2)黑鱼增加1kg,则至少需要绿藻的质量,则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因此绿藻的质量为:1÷20%÷20%

÷20%=125.

(3)由图可知,b、c都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因此都为生产者,但是b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因此b为绿色植物,c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因此c为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

(4)b曲线的6时和18时表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零,表明此时b植物对外界来讲既不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需要释放二氧化碳,即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曲线和横坐标时间围成的面积的代数和长期等于o时,表明在6时到18时,有机物的积累量为零,因此一天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即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所以该生态系统处于衰退状态.

(5)该水池生态系统中排入了大量的有机污水后,水体缺氧一方面是因为光照不足导致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阻,另一方面则是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大量增殖而大量消耗氧气造成的.导致水体发臭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

故答案为:

Ⅰ、(1)胰岛素分泌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⑧⑤⑥、⑩⑦⑥

(2)神经

(3)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4)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

Ⅱ、(1)绿藻和水草    

(2)125                      

(3)绿色植物、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

(4)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衰退

(5)光照    好氧性微生物     分解者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物质只有激素和C02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

C体液调节只适于人和高等动物并占主导地位

D神经调节较体液调节反应迅速,但作用位置不够准确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物质除了激素和C02外,还有H+、组织胺等,A错误;

B、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作用方式是反射;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体液运输,作用方式是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B正确;

C、体液调节不仅存在于人和高等动物,单细胞生物也存在体液调节,人和高等动物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错误;

D、神经调节较体液调节反应迅速,作用位置准确,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在大脑中高度表达的蛋白质CDKL5是神经元树突发育和形态发生所必需的.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的CDKL5基因发生突变,则儿童患有智障,这种疾病称为“雷特综合症(Rett syndrome)”.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雷特综合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BCDKL5异常很可能引起神经发育异常和功能障碍

CCDKL5是神经递质

DCDKL5基因发生突变可影响神经元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雷特综合症的成因是X染色体上的CDKL5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而伴X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A正确;

B、蛋白质CDKL5是神经元树突发育和形态发生所必需的,CDKL5异常很可能引起神经发育异常和功能障碍,B正确;

C、CDKL5基因高度表达的蛋白质是神经元树突发育和形态发生所必需的结构物质,所以不是神经递质,C错误;

D、蛋白质CDKL5是神经元树突发育和形态发生所必需的,则CDKL5基因发生突变可影响神经元细胞间的兴奋传递,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下列关于神经和激素调节的问题.

图1为下丘脑对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的过程.图中甲、乙、丙表示内分泌腺,字母表示激素,数字表示生理活动.其中激素C的分泌受H的调节,虚线部分表示神经调节.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填字母、数字与甲、乙、丙、丁,横线上写文字).

(1)人在寒冷环境下机体内直接参与产热的激素如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的调节关系判断,E可能是______

(2)甲的名称是______,糖尿病患者与______的分泌异常有关.在血糖的调节方面,A与B的作用为______关系.

(3)如果③活动过强将使下丘脑和______ 的活动减弱,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调节.

(4)在饮水过少的情况下,人体的血浆渗透压变______而引起下丘脑兴奋,增加分泌______激素,以维持机体水分平衡.

(5)在图2的Y处膜外安放灵敏电流计,如果给予X点强刺激,则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次偏转.

(6)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图2中的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______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正确答案

解:(1)人在寒冷环境下机体内直接参与产热的激素有:G甲状腺素和D肾上腺素.它们都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从图中的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最终使得G甲状腺素和D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判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2)从图中看出,甲中分泌的A促进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和脂肪转化成葡萄糖,则A为胰高血糖素,甲中分泌的B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则B为胰岛素.因此甲为胰岛.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B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A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B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者具有拮抗关系.   

(3)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丙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反馈调节. 

(4)当机体饮水过少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5)从图2看出,X是传出神经,Y是传入神经.如果给予X点强刺激,兴奋不能由X传出神经传到Y传入神经,因此Y传入神经处的电流计指针发生0次偏转.   

(6)根据“将药物放在图2中的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分析,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细胞之间(突触间隙)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故答案为:

(1)G甲状腺素      D肾上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2)胰岛              B           拮抗   

(3)丙             反馈   

(4)高           抗利尿激素    

(5)0   

(6)细胞之间(突触间隙)

解析

解:(1)人在寒冷环境下机体内直接参与产热的激素有:G甲状腺素和D肾上腺素.它们都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从图中的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最终使得G甲状腺素和D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判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2)从图中看出,甲中分泌的A促进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和脂肪转化成葡萄糖,则A为胰高血糖素,甲中分泌的B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则B为胰岛素.因此甲为胰岛.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B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A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B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者具有拮抗关系.   

(3)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丙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反馈调节. 

(4)当机体饮水过少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5)从图2看出,X是传出神经,Y是传入神经.如果给予X点强刺激,兴奋不能由X传出神经传到Y传入神经,因此Y传入神经处的电流计指针发生0次偏转.   

(6)根据“将药物放在图2中的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分析,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细胞之间(突触间隙)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故答案为:

(1)G甲状腺素      D肾上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2)胰岛              B           拮抗   

(3)丙             反馈   

(4)高           抗利尿激素    

(5)0   

(6)细胞之间(突触间隙)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佳木斯校级一模)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

B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下丘脑的直接影响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能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D植物生长素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神经递质是化学物质,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变,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垂体的直接影响,B错误;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能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C正确;

D、植物生长素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但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Graves病是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所致.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

B患者代谢减弱,产热减少,兴奋性低

C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此类疾病

DUDP能减弱Graves病症状可能与UDP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有关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根据题意,“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说明这种抗体的作用是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相同,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以后,导致甲状腺持续的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由于甲状腺细胞持续分泌甲状腺激素,由于病人甲状腺激素过高,体温也比正常人高,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所以兴奋性提高,B错误;

C、系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疾病,Graves病与之同属一类疾病,因此也是自身免疫病,C正确;

D、由于本病的发生与某种抗体有关,而“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说明UDP能减弱Graves病症状可能与UDP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有关,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问题.

Ⅰ、如图表示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图中数字代表物质,字母代表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情况下,甲分泌______ 激素增多,作用于垂体,最终导致丙分泌激素②即______增多,其生理作用是______

(2)若激素②增多,其负反馈调节的过程有______(填图中有关生理过程的编号).

(3)甲调控人体的多种功能,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大脑.而大脑发出的“指令”再作用于甲,从而协调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所以激素的分泌又受______的调节.

(4)激素进入细胞内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而调节生命活动,则图中的③、④、⑤分别是______

Ⅱ、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

请分析回答:

(5)如图所示为一个健康人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______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6)某人因自身免疫反应而破坏了胰岛B细胞.如果用班氏试剂对此人和健康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比较,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______.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此患者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7)如果某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却在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他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寒冷情况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

(2)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即过程c、d.

(3)甲是下丘脑,是人体的调节中枢,能协调内分泌系统的活动.由此可见,激素的分泌又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的③、④、⑤分别是DNA、mRNA、蛋白质(多肽链、多肽).

(5)由于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所以运动后bc段血糖浓度下降.血糖浓度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6)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若胰岛B细胞被破坏,则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进而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还原糖),而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葡萄糖,所以用班氏试剂对此人和健康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比较,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红黄色、蓝色(试剂本身的颜色).

(7)由题意可知该患者体内含有抗胰岛素的抗体,即使注射胰岛素,胰岛素也会被相应的抗体破坏,不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所以该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故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素   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

(2)c、d

(3)神经系统

(4)DNA、mRNA、蛋白质(多肽链、多肽)

(5)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胰高血糖素

(6)红黄色、蓝色    乙的胰岛 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

(7)不能    胰岛素不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合理即给分)

解析

解:(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寒冷情况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

(2)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即过程c、d.

(3)甲是下丘脑,是人体的调节中枢,能协调内分泌系统的活动.由此可见,激素的分泌又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的③、④、⑤分别是DNA、mRNA、蛋白质(多肽链、多肽).

(5)由于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所以运动后bc段血糖浓度下降.血糖浓度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6)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若胰岛B细胞被破坏,则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进而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还原糖),而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葡萄糖,所以用班氏试剂对此人和健康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比较,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红黄色、蓝色(试剂本身的颜色).

(7)由题意可知该患者体内含有抗胰岛素的抗体,即使注射胰岛素,胰岛素也会被相应的抗体破坏,不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所以该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故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素   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

(2)c、d

(3)神经系统

(4)DNA、mRNA、蛋白质(多肽链、多肽)

(5)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胰高血糖素

(6)红黄色、蓝色    乙的胰岛 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

(7)不能    胰岛素不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合理即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图中,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 是图3 的局部放大图,6-9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非条件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若图2中5为胰岛A细胞的细胞膜,人进食后5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正→负,负→正,不变).

(2)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小肠粘膜分泌的______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3)图3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浓度,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8处的______(激素)浓度大于10处.

(4)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偏低,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推测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加快神经递质的释放.

(2)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3)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故8处的胰岛素浓度大于10处.

(4)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则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故答案为: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胰腺)细胞         不变

(2)促胰液素

(3)胰岛素

(4)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解析

解:(1)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加快神经递质的释放.

(2)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3)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故8处的胰岛素浓度大于10处.

(4)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则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故答案为: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胰腺)细胞         不变

(2)促胰液素

(3)胰岛素

(4)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1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M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图2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图回答:

(1)由图1可知,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______,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______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与______(激素)的作用相反.

(2)病毒感染能刺激相关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从而增强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免疫功能.

(3)由图2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______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以上两种物质作用完成后可能都要______活性(填“失去”或“保持”).

正确答案

解:(1)在反射弧中,分泌激素的腺体属于效应器;从图解中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所以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胰岛素能促进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2)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促进靶细胞的裂解和死亡,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3)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体液(或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以上两种物质作用完后可能都要失去活性.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抑制    胰岛素

(2)细胞

(3)神经递质   失去

解析

解:(1)在反射弧中,分泌激素的腺体属于效应器;从图解中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所以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胰岛素能促进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2)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促进靶细胞的裂解和死亡,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3)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体液(或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以上两种物质作用完后可能都要失去活性.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抑制    胰岛素

(2)细胞

(3)神经递质   失去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Ⅰ.下面是有关生物的调节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神经信号在X处和Y处传导(传递)的区别是:在X处以______,在Y处以______;在Y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在X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Y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药前相同,说明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最可能是抑制了______的功能;X处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

(2)如果图1代表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身体内某处的调节示意图,分泌物a代表某种激素,该激素可随血液循环带到垂体,并促进垂体分泌促进某腺体分泌激素b的激素.当血液中的激素b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反过来抑制细胞甲的活动,则细胞甲是______细胞,激素b是______

(3)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能促进棉纤维的产生,图2为棉纤维将要从棉花胚珠上产生时,无纤维棉花、普通棉花和优质棉花(棉纤维既长又多)胚珠表皮细胞中生长素的含量,则图中丙表示______棉花.进一步研究发现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促进细胞内的转录过程.请设计实验验证这种作用机制.

2验材料:培养液、普通棉花胚珠表皮细胞、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RNA测量装置.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③实验思路:

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瓶,编号为A、B,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培养液普通棉花胚珠

表皮细胞.

第二步:A瓶不做处理,B瓶加入______

第三步:将A、B培养瓶放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合适的时间.

第四步:测定A、B培养瓶细胞中______的含量,做好记录.

④实验结论:略.⑤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

Ⅱ.正常人血浆PH为______;抗体的作用机理:______

现天气已转冷,米中学生起早床时常出现全身颤抖:写出此反射弧:______

正确答案

电信号双向传导

化学信号单向传递

递质的受体(或突触后膜)

内正外负

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

优质棉花

验证(证明)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促进细胞内的转录过程

适量生长素

RNA(mRNA)

生长素

7.35-7.45

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冷空气→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全身骨骼肌颤栗

解析

解:I.(1)兴奋在X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而在Y突触上是以化学信号单向传递,递质量没有减少,说明是抑制了递质受体的活性,X受刺激时电位是内正外负.

(2)甲应该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组织细胞代谢,但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高了之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3)丙中的生长素多,应是优质棉花.

②实验目的是验证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促进细胞内的转录过程.

③实验中遵循单一变量原则,B瓶中应加入适量生长素,对A、B瓶中的转录产物RNA进行测定.

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

II.正常人的血浆pH是7.35-7.45;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在寒冷环境中反射是冷空气→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全身骨骼肌颤栗,进而机体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I.(1)电信号双向传导    化学信号单向传递     递质的受体(或突触后膜)     内正外负

(2)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

(3)优质棉花

②验证(证明)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促进细胞内的转录过程

③适量生长素     RNA(mRNA)    ⑤生长素

II.7.35-7.45     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冷空气→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全身骨骼肌颤栗

下一知识点 : 免疫调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