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共4628题
关于人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人体内,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不少激素的分泌受到神经递质的调节,A正确;
B、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浆,神经递质释放后进入组织液,所以均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
C、性激素能进入细胞,与细胞内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C错误;
D、激素与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均被灭活或清除,D正确.
故选:C.
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A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呼吸频率升高,呼吸频率升高排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浓度下降,A正确;
B、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浓度也会升高,随着血糖浓度的下降,胰岛素浓度也会下降,B正确;
C、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由于存在反馈调节,随着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升高,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下降,C错误;
D、若A表示轻度污染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随着水体有机物含量的升高,水体中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数量也会随之升高,D正确.
故选:C.
如图的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方式①中,若内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其作用的靶细胞______(填“能”或“不能”)为神经细胞,这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之一为______.
(2)方式③中,信号在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通过______(物质)进行传递,与该物质的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
(3)除图中所示之外,人体内环境的成分还应包括______.
当血液中水分减少时,通过方式②可使______(激素)分泌量增加.
(4)若图中靶细胞为肝脏细胞.健康人饥饿时,血管A端与B端相比,血糖浓度较高的是______端,此时体内______(激素)分泌量将减少.
正确答案
解:(1)甲状腺激素几乎能作用于人体所有的细胞,所以其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神经细胞,这也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方式③是神经调节,信号在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神经递质的分泌需要高尔基体的转运,同时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人体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有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图示血管中有血浆,血管外有组织液,还缺少淋巴.当血液中水分减少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4)健康人饥饿时,血糖浓度会降低,所以胰岛素分泌减少,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浓度升高,结合图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可知血管A端的血糖浓度比B端低.
故答案为:
(1)能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神经递质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淋巴 抗利尿激素
(3)B 胰岛素
解析
解:(1)甲状腺激素几乎能作用于人体所有的细胞,所以其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神经细胞,这也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方式③是神经调节,信号在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神经递质的分泌需要高尔基体的转运,同时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人体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有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图示血管中有血浆,血管外有组织液,还缺少淋巴.当血液中水分减少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4)健康人饥饿时,血糖浓度会降低,所以胰岛素分泌减少,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浓度升高,结合图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可知血管A端的血糖浓度比B端低.
故答案为:
(1)能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神经递质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淋巴 抗利尿激素
(3)B 胰岛素
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A错误;
B、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渗透压的变化,B错误;
C、下丘脑能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对水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C错误;
D、下丘脑不能分泌促胰岛素释放激素,它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是直接通过交感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增加,D正确.
故选:D.
如图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③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填图中数字)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______.
(2)图示中,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_____(具体名称),图中能引起甲结构兴奋的信号分子有______.
(3)④代表的激素是______,影响其分泌量的因素是______;若胰岛B细胞受损,④分泌减少,会使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功能下降而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4)缺碘地区的人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机体内激素③含量过低,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这是一种______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
⑤
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立毛肌
下丘脑
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血糖浓度的变化
摄取、利用和储存
升高
负反馈(反馈)
解析
解:(1)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增多,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皮肤立毛肌收缩的反射弧是: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立毛肌.
(2)由图可知,下丘脑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大脑皮层可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甲,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甲.
(3)④是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缺碘地区的人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因此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低,此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升高,这是一种负反馈(反馈)调节机制.
故答案为:
(1)⑤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立毛肌
(2)下丘脑 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3)胰岛素 血糖浓度的变化 摄取、利用和储存
(4)升高 负反馈(反馈)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升高,刺激X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A错误;
B、血糖降低时还可以刺激下丘脑的另外一些神经细胞,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图中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②位于下丘脑,B错误;
C、由B项可知,C错误;
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使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D正确.
故选:D.
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运动神经纤维末梢与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丙图表示免疫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A、B、C含量将______;若血糖升高,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胰岛分泌D激素,该过程______(是/不是)反射,D激素的分泌______(属于/不属于)物质跨膜运输.
(2)Ach是一种兴奋性递质,无冲动传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______(①/③)中,当Ach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______内流;而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______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表现为______.
(3)丙图中e细胞是______;f细胞______(能/不能)分泌淋巴因子;Y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血液中ABC三种激素都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胰岛分泌D激素,该过程属于反射,D激素的分泌方式是胞吐,所以不属于物质跨膜运输.
(2)分析题图乙可知,①是突触小泡,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①突触小泡中;当Ach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表现为正.
(3)丙图中e细胞是记忆细胞;f是吞噬细胞,不能分泌淋巴因子;Y物质是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故答案为:
(1)增加 是 不属于
(2)①Na+ Cl- 正
(3)记忆细胞 不能 氨基酸
解析
解:(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血液中ABC三种激素都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胰岛分泌D激素,该过程属于反射,D激素的分泌方式是胞吐,所以不属于物质跨膜运输.
(2)分析题图乙可知,①是突触小泡,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①突触小泡中;当Ach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表现为正.
(3)丙图中e细胞是记忆细胞;f是吞噬细胞,不能分泌淋巴因子;Y物质是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故答案为:
(1)增加 是 不属于
(2)①Na+ Cl- 正
(3)记忆细胞 不能 氨基酸
如图中,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其中6-9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刺激迷走神经,能促进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当神经冲动到达图2中的突触小体时,结构2将会释放______(物质)到突触间隙,与结构5上的______结合后,使得结构5所在的细胞分泌胰液.
(2)图3中能产生胰高血糖素的是______细胞,该激素能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当血糖水平过高时图4中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含量一定增加的有机物为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填标号).
(3)有人患上了胰腺癌,这与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的下降有关,其根本原因与胰腺细胞内______的突变有关.
正确答案
解:(1)结构2是突触小泡,能释放神经递质到到突触间隙,结构5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得结构5对Na离子通透性增强,导致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的.胰高血糖素之所以能升高血糖,是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当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增加.毛细淋巴管壁细胞里面是淋巴,外面是组织液.
(3)癌症的产生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的下降有关,其根本原因与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生突变.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胰岛A 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岛素 7和9
(3)监控和清除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解析
解:(1)结构2是突触小泡,能释放神经递质到到突触间隙,结构5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得结构5对Na离子通透性增强,导致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的.胰高血糖素之所以能升高血糖,是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当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增加.毛细淋巴管壁细胞里面是淋巴,外面是组织液.
(3)癌症的产生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的下降有关,其根本原因与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生突变.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胰岛A 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岛素 7和9
(3)监控和清除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A正确;
B、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脑的高级机能之一,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基础上的,与脊髓低级中枢有关,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D正确.
故选:B.
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
(1)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______.激素d能作用于肝细胞,且能促进血糖升高,则激素d能使血糖升高的机理是______.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激素b的分泌受到______的调控.
正确答案
解:(1)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且肝脏细胞中储存着肝糖原,激素d的分泌能使血糖升高,可推测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分解.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激素b的分泌受到激素a和激素c的调控.
故答案为:
(1)效应器的一部分(效应器) 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2)激素a和激素c
解析
解:(1)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且肝脏细胞中储存着肝糖原,激素d的分泌能使血糖升高,可推测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分解.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激素b的分泌受到激素a和激素c的调控.
故答案为:
(1)效应器的一部分(效应器) 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2)激素a和激素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