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共4628题
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关键作用.如图1表示下丘脑-垂体系统,1~4表示神经元,5表示神经中枢.图2是图1中神经元1和2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请分析回答:
(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若图1中的5是大量出汗而脱水时兴奋的中枢,则5表示______;糖尿病病人也因多尿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引起该中枢兴奋.
(2)当处于相当寒冷的环境中时,人的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通过______调节,增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再通过体液调节使______的分泌量增加,最终通过甲状腺激素加速糖和油脂的氧化分解,以增加产热.
(3)图2放大了图1中神经元1和2之间的联系,请用箭头和图2中的数字表示神经递质的运动方向:______.
(4)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①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______.
②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______(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
正确答案
解:(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当人体大量出汗而脱水时,渴觉中枢产生兴奋,从而通过调节是水分平衡;糖尿病病人也因多尿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该中枢兴奋.
(2)当处于相当寒冷的环境中时,通过神经调节,增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再通过体液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激素X)的分泌量增加,最终通过甲状腺激素加速糖和油脂的氧化分解,以增加产热.
(3)分析图解可知,图2中③为突触前膜、②是突触间隙、①是突触后膜,⑤表示神经递质,④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即③→②→④.
(4)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血糖含量升高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但是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血糖含量升高.
②在水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数量的升高,会导致害虫数量的提高,而害虫数量的提高也会促进食虫鸟数量的增加,食虫鸟的增加会抑制害虫的数量.
故答案为:
(1)渴觉中枢 升高
(2)神经 激素X(促甲状腺激素)
(3)③→②→④
(4)①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为例):
②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解析
解:(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当人体大量出汗而脱水时,渴觉中枢产生兴奋,从而通过调节是水分平衡;糖尿病病人也因多尿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该中枢兴奋.
(2)当处于相当寒冷的环境中时,通过神经调节,增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再通过体液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激素X)的分泌量增加,最终通过甲状腺激素加速糖和油脂的氧化分解,以增加产热.
(3)分析图解可知,图2中③为突触前膜、②是突触间隙、①是突触后膜,⑤表示神经递质,④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即③→②→④.
(4)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血糖含量升高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但是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血糖含量升高.
②在水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数量的升高,会导致害虫数量的提高,而害虫数量的提高也会促进食虫鸟数量的增加,食虫鸟的增加会抑制害虫的数量.
故答案为:
(1)渴觉中枢 升高
(2)神经 激素X(促甲状腺激素)
(3)③→②→④
(4)①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为例):
②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如图为稳态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试分析回答:
(1)a表示的激素是______;c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机制属______调节.
(2)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它能够促进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当人体大量失水后,d表示抗利尿激素,它的靶细胞是______,这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
(4)由______(填数字)可以说明内分泌腺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中反射弧的______ 部分;反过来______(填字母)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正确答案
解:(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细胞,④过程表示反馈调节.
(2)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4)由图可知,甲表示器官,受下丘脑调控,故由⑦可以说明内分泌腺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中反射弧的效应器;由c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可知,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全身各处细胞 (负)反馈
(2)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4)⑦效应器 c
解析
解:(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细胞,④过程表示反馈调节.
(2)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4)由图可知,甲表示器官,受下丘脑调控,故由⑦可以说明内分泌腺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中反射弧的效应器;由c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可知,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全身各处细胞 (负)反馈
(2)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4)⑦效应器 c
下列关于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效应T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裂的能力,A错误;
B、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
C、生长素浓度不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同,如最适浓度两侧会出现相同的作用效果,C错误;
D、传出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进行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BD.
肾上腺素是临床上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过敏性休克是体液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A错误;
B、肾上腺髓质所分泌肾上腺素是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B正确;
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是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使后膜产生电位变化,也可以和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产生反馈调节,C正确;
D、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正确.
故选:A.
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②、③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A错误;
B、寒冷刺激时,信息通过冷觉感受器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其调节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所以图中①和②的含量增加先于③,B错误;
C、当饮水过多时,下丘脑通过垂体将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抑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增加排尿来调节体内的水平衡,C错误;
D、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D正确.
故选:D.
如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_____(填字母),体温调节过程属于______调节.
(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
(3)D代表的激素是______,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是______.
(4)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______(填序号)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Ach进入③的过程中,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血液中ABC三种激素都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同时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加,所以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分析题图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作用,B是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有抑制作用.
(3)分析题图可知D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影响胰岛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因素是血糖含量的变化.
(4)分析题图乙可知,①是突触小泡,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突触小炮中;Ach进入③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过程,不属于跨膜运输,因此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0.
故答案为:
(1)ABC 神经-体液
(2)促进 抑制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变化
(4)①0
解析
解:(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血液中ABC三种激素都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同时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加,所以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分析题图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作用,B是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有抑制作用.
(3)分析题图可知D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影响胰岛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因素是血糖含量的变化.
(4)分析题图乙可知,①是突触小泡,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突触小炮中;Ach进入③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过程,不属于跨膜运输,因此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0.
故答案为:
(1)ABC 神经-体液
(2)促进 抑制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变化
(4)①0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A正确;
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小、反应速度快、作用时间短,B错误;
C、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正确;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D正确.
故选:B.
如图是人体生命活动部分调节示意图,其中甲~丙表示细胞①~③表示相关过程,X~Z表示相关激素,激素X是一种糖蛋白,请分析回答: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导致激素Z分泌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
(2)如果用含激素X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则①、②过程的生理效应______(“有”或“无”)明显变化
(3)“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___.
(4)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的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正确答案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无
增加
毛细血管舒张
细胞外液
乳酸
解析
解:(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2)如果用含激素Y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会造成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过高,甲状腺激素通过①②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如果用含激素X促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促进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但不影响①、②过程的生理效应,所以无明显变化.
(3)“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Graves氏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比正常人多.
(4)体温调节时,机体产热量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运动出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通过补充水分消除,剧烈运动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痛.
故答案为:
(1)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无
(3)增加(或升高)
(4)毛细血管舒张 细胞外液 乳酸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
C、人体维持体温恒定过程即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C错误;
D、健康人餐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D错误.
故选:B.
(2015秋•合肥期中)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
①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甲状腺激素 ④抗利尿激素.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肾上腺素能够升高血糖,它们之间起拮抗作用,①错误;
②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够升高血糖,它们之间起协同作用,②正确;
③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够促进代谢,它们之间起协同作用,③正确;
④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它们之间没有协同作用,④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