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态与环境
- 共3043题
Ⅰ.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右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
其原因可能有:① ;
② 。
Ⅱ.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
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白瓶溶氧量为
,黑瓶溶氧量为
,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
。
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重含量 。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
正确答案
I(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II (1)
(2)竞争关系
(3)B–C 增加
(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I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因此在传出神经给予合适刺激不会将兴奋传递给传出神经;灌注某种药物后a电位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在b电位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说明并非抑制神经纤维膜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因此该药物应该是抑制突触兴奋的传递,所以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也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II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顶级消费者结束。轮虫和水蚤的食物相同存在竞争关系。A-C为呼吸量,B-A为净光合作用,两者的和为总光合作用。水的深度越深光照越少,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积累。立体养殖从群落结构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合理密养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知识点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为_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c点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传入神经(或感觉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表示膝跳反射时,神经支配同侧下肢屈肌和伸肌之间的协调作用。请回答:
(1)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__ _个神经元构成,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传入神经是 (A、B、C),当受到刺激时,该神经纤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原因是 。若B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则神经元D上 (有、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
(3)膝跳反射中枢位于_________,该中枢的活动可受到__________的意识支配。
正确答案
(1)4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伸肌、屈肌 (2分)
(2)A Na+内流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3)脊髓 大脑(或大脑皮层)
解析
略
知识点
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下列甲、乙、丙图分别表示突触结构、反射弧和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在下列图形中,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正确关系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如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NE将发生如右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右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1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3.下列关于感受器及其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7. 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
正确答案
知识点
19.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牛蛙作了一些处理,下列针对这些处理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知识点
7. 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灯光刺激+食物可以强化该反射,而不会使该反射消失。,A符合题意;仅食物、灯光刺激,会使该反射消退,声音刺激+食物又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原有的反射消失,B、C、D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条件反射形成后,必须再刺激才使条件反射长久。
易错点
分不清反射与条件反射。无关刺激与有关刺激多次结合形成条件反射。
知识点
21.图6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Ⅱ为传出神经,该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不可检测到电信号,A错。在b处前一个神经元释放的是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B错。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也不以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D正确。答案选D。
考查方向
神经调节
解题思路
分析反射弧的结构特点,判断传入与传出神经,然后解题。
易错点
反射弧结构识别错误
知识点
13.位于颈部的颈动脉窦存在压力感受器。在拳击比赛时,运动员非常注重保护颈部。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为了避免( )
正确答案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