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顶芽分生细胞生长素合成酶的活性低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钠离子大量内流

C癌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人体唾液腺细胞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更新速度较快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4 分

26.Ⅰ下图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

实验材料和用具:

20mL移液管、20W、50W、100W和200W的台灯、冷开水、NaHC03、水草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4套如图所示装置,编号为1-4。在瓶中各放入一烧杯一定浓度的NaHC03溶液。

②取4等份长势相同的水草分别放入1-4号装置。

③将4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分别用20W、50W、100W和200W的台灯等距离地照射1-4号装置并观察。

④在每过10min读出移液管的刻度。共记录数据三次,实验结果如下表。

(1)该实验的名称是(                              ),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是 (                              )(至少答出两种)。

(2)在20W时,记录的数据接近于0的原因是(                              )。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里绘制柱形图。

(4)若想确定水草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请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写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                              ) 。

(5)叶肉细胞中氧气产生部位和利用部位分别是 (                              ) 。

Ⅱ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及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2)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____,该结构可能由____________(一种细胞器)形成。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__________的作用,此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5 分

26.(25分)请回答下列I、Ⅱ题:

I.某研究小组在晴朗的白天,分别对千岛湖森林群落中生活在林窗(林冠空隙、阳光允足处)和林下隐蔽处的马尾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阻力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探究马尾松的光合生理特征与群落演替关系。

请分析回答:

(1)在白天,欲实地测定马尾松幼苗呼吸速率,必须采取(          ) 措施后再测定。

(2)马尾松幼苗在林下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林窗处,主要原因是林下光照强度低,光反应产生的(          )不足,影响暗反应(          )的还原。图中林下马尾松幼苗仅能在(          ) 时间段内积累少量有机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为负值,导致马尾松幼苗“饥饿”死亡。

(3)实验测得从10点到12点光照强度不断升高,但林窗处的马尾松幼苗净光合速率却下降,根据上面两图的曲线分析,主要原因是  (          )。

(4)千岛湖森林群落是上世纪水电站建设时原生植被基本被破坏后经过50多年自然演替形成的,该演替属于(          )类型。随着森林中植物侧枝的生长,林冠空隙缩小,林下隐蔽处光照强度进一步降低,马尾松幼苗更加难以生存,马尾松种群年龄组成从稳定型趋向(          ) 发展,在演替中有退出群落的趋势。

Ⅱ.下图为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元接受刺激,由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的过程中,细胞膜两侧电位发生了

的变化,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人的信息进行(          ),并将兴奋传导到屈肌,使屈肌收缩。在反射过程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

(2)正在研制的药物AD—R6可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但不知该药物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研究人员在A、B、C、D、E五个位点中选择四个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已知在实验位点施用AD—R6后,药物不会扩散且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持续存在。请完成以下两个连续的实验步骤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先用AD-R6处理    点,用电刺激(          )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②再用AD-R6处理    点,用电刺激 (          )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a.若步骤①中肌肉不收缩,步骤②中肌肉收缩,则说明AD—R6

b.若步骤①中肌肉收缩,步骤②中肌肉不收缩,则说明AD—R6

c.若步骤①②中肌肉均不收缩,则说明AD—R6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群落的演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8 分

26. Ⅰ.下图l表示某高等植物A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初期的有关变化,图2是测定种子萌发时由呼吸作用引起气体体积改变的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第1阶段种子鲜重显著增加的原因是(                   ),种子干重在第(                   )阶段显著减少。

(2)实验一段时间U形管右侧的有色水液面上升,说明种子萌发时的呼吸方式是(   )。

(3)为测定种子萌发时的有氧呼吸速率,可用(            )代替装置中的有色水,一段时间后U形管右侧的有色水液面(             )(上升、下降、不变)。

(4)为测定种子萌发时产生了CO2,可用(          )代替装置中的有色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

Ⅱ.下图为某类突触的信号传递的示意图,这类突触中特定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

受体

(1)图中①是(          ),其中的多巴胺是通过(          ) 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2)当多巴胺与(          ) 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两侧的电位是(          ) 。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 (          ) 。

(3)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由图可知,其进入突触间隙后会 (          ),使突触后神经元 (          ),导致大脑“奖赏”中枢的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

正确答案

26.Ⅰ.(14分,每空2分)

(1) 种子大量吸水   Ⅲ    

  (2)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3) NaOH(或KOH)   下降

  (4)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澄清石灰水溶液   变浑浊)

Ⅱ.(14分,每空2分)

(1)突触小泡   胞吐(外排)

(2)受体   外负内正   

通过多巴胺转运载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每个要点1分,共2分)

(3)阻碍多巴胺的回收      持续兴奋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细胞呼吸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易发生惊厥。右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的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       )

A钠离子通道和产生兴奋过程

B钾离子通道和兴奋性恢复过程

C钠离子通道和兴奋性恢复过程

D钾离子通道和产生兴奋过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4.专一性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或生理过程的一种特性,下列物质或细胞参与的过程或反应不具有专一性的是

A洋葱根细胞膜上的载体

B限制酶

C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神经递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载体专一性运输相应物质,酶专一性只与底物结合,吞噬细胞无特异性,可以吞噬几乎所有抗原物质,故选C。神经递质特异性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考查方向

组成细胞的物质及其功能,免疫调节

解题思路

注意细节,逐项分析,特别注意免疫知识

易错点

免疫调节的知识注意灵活运用

教师点评

此题综合性很强,适合高三学生训练综合思维能力

知识点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根据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如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胞吐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的指针将出现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C若⑥接受兴奋性递质,其膜电位将变为外负内正

D若抑制该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不会影响兴奋的传导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有机磷、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蝎毒的靶点为突触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破坏钠离子的内流。观察下图实验设置(图中电位计指针为静息电位时状态),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农药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肌肉僵直

B使用有机磷,在c点给予刺激,电位计指针不摆动

C使用蝎毒,在c点给予刺激,电位计指针摆动

D使用蝎毒,在e点给予刺激,肌肉僵直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细胞质和突触小泡中

C病毒表面的蛋白质物质可以作为抗原

D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与骨骼肌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27.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题目:

i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

据图回答:

(1)首次注射中,②~⑤号家兔出现低血糖症状,说明胰岛素具有(          )的作用。

(2)二次注射后,血糖浓度最先恢复的是(        )号家兔,恢复最慢的是(       )号家兔。

(3) ③、④号家兔在二次注射后都出现血糖浓度恢复的现象,说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           )的关系。

(4)如果对②号家兔二次注射的葡萄糖过多,会出现糖尿的现象,是否可以

说该兔患有糖尿症? (        )

ii.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式是图(          )。细胞合成的神经递质,经过(              )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         ) 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反应,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           ),原因是(                   )。

(3)性激素的传输方式是图(              )。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         ) 和(        )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叫(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31.2007年6月30 日,合肥逍遥津公园“世纪滑车”的6节车厢搭载了7名乘客,当滑车即将爬升到最高点时,突然停了下来,随后6节车厢急速倒滑,导致最后一节车厢脱轨,目击者说:“事故发生前几秒,过山车在轨道上摇晃,以为它要掉下来时,听见一个尖锐的刮擦声,接着是人们的尖叫……发生难以形容的声响,终于停了下来,我的腿直发抖。”请根据上述材料作答。

(1)目击者的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是由于(                 )内流,使膜电位表现出(                 )的结果。

(2)车上的乘客极度恐惧,是产生兴奋后,传入神经把 (                 ) 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运输,传到中枢神经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大脑皮层能前后联系是因为有(                 )神经(填感觉、运动、感觉或运动、感觉和运动)。

(3)车上乘客在短暂的几秒内,心跳加快, (                 ) (内分泌腺)活动增加,代谢加强,等各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产热(                 )散热(填“>、<、=”),体温上升,出现了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正确答案

(1)Na+    内正外负

(2)电信号和化学(2项)    感觉和运动       各2分

(3)甲状腺、肾上腺(任一)      大于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3.下图是反射弧、突触和神经纤维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b中为感受器的是(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 (              ) 的控制。

(2)图2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的1表示 (              ),1中物质的释放依赖膜的 (              )性。

(3)图3的①、②、③中的兴奋部位是(              ),①②间的兴奋传导方向为(              )

(用箭头和序号①②表示),该方向与膜  (              )(填“外”或“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4)图2与图3相比较,兴奋在图2传递的特点是(              ),原因是(              ) 。兴奋在图2中传递时信号的变化是  (              ) 。

正确答案

(1) a  大脑皮层(高级中枢)   (2)突触小泡   流动  

 (3) ②   ②→①   内

(4)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电信号 → 化学信号 → 电信号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0.Ⅰ.下表示细胞信息传递的三种类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甲的靶细胞除垂体细胞外, 还有(           )细胞,人在寒冷环境中,激素甲分泌增加时,细胞反应①表现为(           ) 。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若给其注射胰岛素,细胞反应②几乎不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号分子③的名称是(           ) 。若③能使神经元兴奋,则该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是(           )。

Ⅱ. 下图所示为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A、B、C代表器官,①②③代表激素,

Ⅰ、Ⅱ代表作用过程。

(1)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睾丸,其分泌的睾丸酮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肌肉发育和骨骼生长,使体内贮存的脂肪减少等作用,个别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睾丸酮,则Ⅰ和Ⅱ所示作用过程会 (           ) (增强/减弱),预测对其性腺造成的危害是(           )。

(2)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甲状腺,其能被激素②作用而不能被激素①作用,其根本原因是 (           ) 。据图分析激素③作用的靶器官是  (           ) 。

正确答案

Ⅰ.(1)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抗体与胰岛素竞争受体),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

(3)(神经)递质;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Ⅱ.(1)增强; 抑制性腺活动,严重会导致性腺萎缩(答出一点即可)

(2)靶细胞不能合成激素B受体(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B、C(缺一不给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Na通道的打开,形成一个小电位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图甲表示置于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变化情况,图乙表示用电流计测定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差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0.该离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受到适宜刺激后ac段膜两侧电位变化的原因是                        

11.实验过程中,若适当提高生理盐水中Na+浓度,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则图中c点所对应的膜电位将会      (增大/减小/不变);若用适宜浓度的KCl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则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      (能/不能)产生神经冲动。

12.在A、B两电极之间的任意一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计指针将会发生

次偏转。

13.在图乙M处滴加适量的某种药物,N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若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则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外正内负         钠离子内流

解析

神经纤维未受刺激静息电位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适宜刺激后,钠离子内流,形成图中的ac段膜两侧电位变化。

考查方向

考查神经调节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及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形成作答。

易错点

易因对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形成识记不准确而误答。

教师点评

难度较低。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增大(1分) 不能(1分)

解析

由于是钠离子内流,形成图中的ac段膜两侧电位变化,实验过程中,若适当提高生理盐水中Na+浓度,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Na+内流量增大,图中c点所对应的膜电位将会增大;若用适宜浓度的KCl溶液代替生理盐水,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因为没有Na+内流而不能产生神经冲动。

考查方向

考查神经调节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钠离子内流,形成图中的ac段膜两侧电位变化结合题意分析作答。

易错点

易因不理解Na+内流量与动作电位峰值的关系而误答。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0或2(答全给分)

解析

兴奋在一个神经细胞也可双向传导,若电刺激处距A、B两电极等距,则兴奋同时到达两电极处,两电极处膜外电位相同,指针不偏转,若电刺激处距A、B两电极不等,则兴奋先到达靠近的一电极处,两电极处膜外电位不同,指针偏转,等兴奋再到达较远电极时,靠近的一电极处已静息,两电极处膜外电位不同,指针再偏转一次,之后全静息就不再偏转。

考查方向

考查神经调节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兴奋在一个神经细胞也可双向传导,电刺激距A、B两电极等距和不等距两种情况分析。

易错点

易分析不全面而只填两次。

教师点评

难度较高。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1

解析

若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则兴奋只能传到B处不能传到A处,所以指针只偏转一次。

考查方向

考查查神经调节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可按若假设成立,应有怎么结果的逻辑分析。

易错点

易不分析按做题的经验填2。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下一知识点 : 生物技术实践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稳态与环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