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共862题
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的积累。
(2)水稻的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水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做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① ;② 。
(4)单倍体雨中可以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____,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___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正确答案
(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
(2)Aabb、AaBb 3/64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信息 幼苗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什么?
正确答案
(1)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分)
(2)四对(2分)①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比例为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3/4)4 ,可判定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4对等位基因(2分)②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涉及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2分)
解析
(1)由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比例为81/(81+175)=81/256=(3/4)4,就可判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比例为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3/4)4 ,可判定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4对等位基因。
知识点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当RNA聚合酶结合到某个基因的启动子后该基因就开始转录,而且非编码区不转录,只有编码区才可能转录mRNA,故mRNA的碱基数远少于n/2个,A项错误。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B项错误。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C项错误。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中的G1、G2期完成不同蛋白质的合成,即基因选择性转录出不同mRNA,间期中的S期DNA复制时及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时,RNA含量均下降,D项正确。
知识点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型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_______ 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 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正确答案
(1)乙 乔化
(2)DdHh ddhh
(3)4 1 :1 :1 :1
(4)蟠桃(Hh)自交 或 蟠桃和蟠桃杂交
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2 :1
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3 :1
解析
本题主要以蟠桃生物育种为题材考查遗传规律。通过乙组乔化蟠桃与乔化园桃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园桃,说明矮化为隐性。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我们可以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乔化与矮化交配后,后代出现乔化与矮化且比例为1 :1,所以亲本一定测交类型即乔化基因型Dd 与矮化基因型dd,同理可推出另外一对为蟠桃基因型Hh与园桃基因型hh,所以乔化蟠桃基因型是DdHh、 矮化园桃基因型是ddhh。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得知甲组乔化蟠桃DdHh与矮化园桃ddhh测交,结果后代应该有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桃、矮化园桃四种表现型,而且比例为1 :1 :1 :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两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知识点
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其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基因的功能。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GA,其末端序列成为“—AGCGCGACCAGACUCUAA”,则Tn比t多编码________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子)。
(2)图中①应为__________________。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③的种皮颜色为________,则说明油菜Tn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
(3)假设该油菜Tn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基因,则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型为________;同时,③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例最小的个体表现型为___________;取③的茎尖培养成16棵植株,其性状通常_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
(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个物种。
正确答案
(1)2
(2)重组质粒(重组DNA分子) 重组质粒未导入 深褐色
(3)TnTntt 黄色正常、黄色卷曲 不变
(4)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基因的表达、遗传规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mRNA中UGA为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在变为AGA后可以决定氨基酸,其后还有两个密码子,CUC决定一个氨基酸,UAA为终止密码子,因此,在Tn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UGA变为AGA后可以多编码2个氨基酸。①为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形成的重组质粒;若农杆菌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重组质粒未导入农杆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若不同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则说明它们的功能相同。突变的拟南芥的基因型为tt,油菜的Tn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基因后,拟南芥的两条染色体上有一条含有t基因,另一条含有Tn基因,减数分裂联会时,染色体已经复制,故此时的基因型为TnTntt;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拟南芥基因型为TtAa,它与③(Tntaa)杂交,由于Tn与T基因功能相同,故它们产生的后代中表现型为黄色正常、黄色卷曲的个体所占比例最少,均占1/8;取③的茎尖通过组织培养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因此性状保持不变。
知识点
大肠杆菌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也可以通过合成 -半乳糖苷酶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加以利用。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测定其细胞总数及细胞内
-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察微生物相关知识,作为微生物代谢调节有酶的合成和酶的活性调节两种,本题考的是酶的合成调节,在有葡萄糖存在的时候,大肠杆菌直接利用现有的葡萄糖,当没有葡萄糖的才合成分解乳糖的β-半乳糖苷酶,才利用乳糖作为能源物质,所以,D是正确的。
知识点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II.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_________食品,否则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监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正确答案
(1)对人无害的有机溶剂(食用酒精);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和应考虑溶剂对人体的影响。
(2)8.0;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应有规律(以1.0作为pH梯度)和应考虑碱性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3) 酸性;由于叶绿素被破坏造成食物呈黄褐色而影响品质。
(4) 纸层析法;其主要步骤:1.制备叶绿素产品样品液 2.制备滤纸条,3画色素液细线,4用层析液分离色素,4观察与记录色素带。
解析
(1)本题的题眼是“食用”,因此必须考虑对人体的影响,而提取色素实验室用的是无水酒精,结合题干可知为食用酒精。
(2)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设置分组往往有三个组:碱性、中性、酸性。因此我们必需考虑碱性对叶绿素的影响,再分析表格可知PH梯度为1.0,因此,Y为8.0。
(3)分析实验结果:酸性会破坏叶绿素的结构,导致品质下降,因此叶绿素不能用于酸性食品。
(4)识记:色素分离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知识点
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突变前的除草剂敏感型大豆为显性杂合子(Aa),显性基因所在的染色片段缺失后,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得以表现(遗传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假显性”),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不可逆,基因突变可逆,所以B、C均错;单个碱基对的替换对基因结构的影响小,有可能会使基因编码错误的肽链,但通常不会造成基因无法编码肽链,所以D错误。
知识点
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依据题意:控制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所以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因为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表中组合①亲本均为纯合,且F1全为紫,F2中紫:绿=15:1(为9:3:3:1的孟德尔自由组合比的变式),故组合①杂交实验图解如下:P:AABB(紫)×aabb(绿)→ F1:AaBb(紫)→F2:9 A_B_(紫)、3A_bb(紫)、3aaB_(紫)、1aabb(绿),其中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1)/(9+3+3)=1/5。
(3)表中组合②亲本均为纯合,且F1全为紫,F2中紫:绿=3:1,符合孟德尔分离比,可视为叶色遗传只跟其中一对等位基因相关。其组合②杂交实验图解可有两种情形:P:AAbb(紫)×aabb(绿)→ F1:Aabb(紫)→F2:3A_bb(紫)、1aabb(绿),或者P:aaBB(紫)×aabb(绿)→ F1:aaBb(紫)→F2:3aaB_(紫)、1aabb(绿)。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F1:Aabb(紫)×aabb(绿)→ 1Aabb(紫)、1aabb(绿),或者F1:aaBb(紫)×aabb(绿)→1aaBb(紫)、1aabb(绿)。
(4)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用笔在右图圆圈中,将表示等位基因(A、a)的2个点(·)分别画在表示3号或者8号(有2条)染色体的2条竖线(|)上;将表示等位基因(B、b)的2个点(·)分别画在表示8号或者3号(有2条)和8号(有2条)染色体的2条竖线(|)上。图中标注表示染色体和基因的字母。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