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比特尔等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在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或分子是经过一系列代谢步骤合成的,每一步都受特定的酶所催化。现假设已分离到某微生物的 5 种突变体(1-5),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 G,但是该微生物在合成途径中,物质A、B、C、D、E 都是必需的,但不知它们的合成顺序;于是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示加入相应物质,微生物能正常生长)请分析突变体 4在哪两种物质之间合成被阻断()

AB 和 D

BD和 A

CA和 E

DE 和 C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8.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11号染色体上β-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蚕豆病是只在X染色体上G6PD酶基因显性突变(用D表示)导致该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请回答:

表2

(1)蚕豆病说明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这体现了__________多样性

(3)对家系部分成员的DNA用酶来获取β基因片段。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推断II-8的基因型为 。

(4)III-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___ 个体。

(5)若图中II-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________。

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不定向性;     基因;

(3)限制性核酸内切 (限制)     β+β-XdY或β0β-XdY或β-β-XdY

(4)II-6

(5)1/8   基因诊断

解析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1 分

32.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蓝色和紫色两种均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紫花(含紫色素)形成的途径如图1所示,B或b基因控制合成的物质使酶1失去活性。

(1)利用纯合紫色甲分别与纯合蓝色乙、丙杂交,结果如图2

①丙的基因型是                     。

②基因2是           ,其控制合成的物质使酶1失活。

(2)另一组进行实验二时,F1出现一株开蓝色的植株。为确定是否亲本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只考虑一个基因的突变),进行如下实验。

①选取甲与该蓝色植株杂交得F1

②F1自交得F2,统计分析F2的性状分离比。

③如果F2紫色与蓝色的分离比为            ,则是基因突变引起。

(3)根据实验        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

正确答案

(1)① aaBB或AAbb      ② b   

(2) 3:1   

(3) 一    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解析

(1)①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甲(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或者AABb,自交得到的F2中紫色:蓝色=3:1。②根据实验一可以推知,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表现型为紫色,由于基因2合成的物质能使酶1失去活性,则基因2为b基因;

(2)正常情况下,实验二的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自交得到F2。若F1发生基因突变而呈现蓝色。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甲(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或者AABb,自交得到的F2中紫色:蓝色=3:1。

(3)分析图2中实验一,由于F2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蓝色=9:7,为9:3:3:1的变式,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 关于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若某生物精原细胞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种类为2n

C人工诱导多倍体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

D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则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种类或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1.图15表示人体的三大有机物的部分代谢途径和产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是 (          ),B物质是(            ),C物质是(          ) 。

(2)能完成⑨过程的细胞器是(               ),如果通过该过程合成的蛋白质有100个氨基酸且由3条多肽链构成,则控制此蛋白质合成的基因至少含(       )个碱基对(不考虑终止密码子),此蛋白质至少含有(         )个氨基。

(3)图中除⑥过程外,能产生水的生理过程还有(            )(填序号),若机体需要较多地依赖②过程提供能量,则表明细胞处于(            )状态,当(          )发生障碍时,人体通过⑧⑤⑥过程大量供能,以保证机体的能量所需。

(4)人们注意到两个事实,其一是校园内的胖学生所占比例比过去高很多,其二是生活环境相似的人群中个体体重差异显著。上述事实说明肥胖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31.图15表示人体的三大有机物的部分代谢途径和产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是 ,B物质是 ,C物质是 。

(2)能完成⑨过程的细胞器是 ,如果通过该过程合成的蛋白质有100个氨基酸且由3条多肽链构成,则控制此蛋白质合成的基因至少含 个碱基对(不考虑终止密码子),此蛋白质至少含有 个氨基。

(3)图中除⑥过程外,能产生水的生理过程还有 (填序号),若机体需要较多地依赖②过程提供能量,则表明细胞处于 状态,当 发生障碍时,人体通过⑧⑤⑥过程大量供能,以保证机体的能量所需。

(4)人们注意到两个事实,其一是校园内的胖学生所占比例比过去高很多,其二是生活环境相似的人群中个体体重差异显著。上述事实说明肥胖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牧草中的白花三叶草有叶片内含氰(HCN)和不含氰的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研究证实,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右图所示的代谢途径产生,染色体上的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两种酶在氰的形成过程中先后发挥作用,基因d、h无此功能。某研究小组用甲乙两个不产氰的牧草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将F2植株的叶片提取液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F2植株有四种品系,如下表所示:

(1)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             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根据研究结果判断,D基因和H基因位于           (填同一或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系Ⅲ的基因型可能为                 。

(3)该杂交方案的F2植株中,约有       的植株自交后代都能产氢,四种品系中的                          植株自交后代都不能产氢。

(4)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可提高该牧草的抗旱性。首先,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插入到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转移至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的

上,然后采用                技术获得抗旱牧草植株,形成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5)有科学研究认为,转基因作物所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可能造成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

(2)不同;     ddHH或ddHh ;

(3)1/16;    品系Ⅰ、品系Ⅱ和品系Ⅲ

(4)染色体DNA       植物组织培养

(5) 基因污染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有一种无毒蛇,皮肤颜色由两对基因(O、o和B、b)控制,基因O决定橘红色素酶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酶的形成。具有黑色和橘红色相间花纹皮肤的蛇称为野生型。杂交实验在纯合的黑蛇和橘红蛇间进行,其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后,F2出现野生型、黑色、橘红色、白色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请据此回答:

(1)分析可知,基因能够通过________,进而影响生物性状。对F2中的黑皮肤蛇进行解剖,其肌肉中并不含有黑色素,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亲本中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若让F2中的橘红蛇相互交配,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有资料显示,人为改变孵化温度和湿度能够改变幼蛇的性别。孵化温度控制在23oC,相对湿度在90%,孵出的全是雌蛇。将温度控制在24~27oC,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条件下孵出的幼蛇,雌、雄比例约各占一半。请完成下列验证湿度、温度对蛇性别发育影响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随机选取受精的蛇卵l00枚,________。

②将A组置于温度为23oC,相对湿度为9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孵化;________。

③检查各组蛇的性别比例。

实验结论: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控制酶的合成;基因选择性表达

(2)ooBB;OObb;橘红色∶白色=8∶1

(3)实验步骤:

①平均分为A、B二组

②将B组置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条件进行孵化

实验结论:

①如果两组性别比例差别很大,则说明湿度与温度对蛇性别影响较大

②如果两组性别比例差别较小,则说明湿度与温度对蛇性别影响较小

解析

略。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 关于生物遗传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C若某生物精原细胞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种类为2n

D某DNA 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 T为m个,其复制3次共需G为7(n-m)个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某种二倍体动物的血型基因分别有KA、KB、KE、k,则这类动物的血型表现型与基因型种类数依次是  (    )

A4种与7种

B6种与10种

C7种与10种

D8种与9种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基因的概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37.请从37-38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37.选修1-现代生物技术实践

让金黄色葡萄球菌得名的那种金黄色,实际上是类胡萝卜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在大气、土壤中,对热敏感,能耐高盐生长。通常大于105菌落数/克时可产生致病性肠毒素,因常规烹饪等处理方式不能破坏肠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卫生部今年9月公布的《速冻面米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每批产品抽检5个样品中,至多只能有1个样品每克生制品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在1000至10000个之间。

(1)食用无菌的熟制品,(          )(是、否)一定不会引起因为细菌而导致的食物中毒。

(2)利用高盐的培养基,可从生制品的微生物中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的原理是(          ).。

(3)每批产品抽检5个样品,属于(          )调查法。若只是检测生制品是否合格,可将样品以克为单位进行稀释处理,其稀释倍数最好为(          )(0.10、102、103、104、105)倍。采用(          ) 法将稀释液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培养,以保证能从中选择出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培养得到的菌落数常常会(          )(大于、等于、小于)实际含菌数量。

(4)从色素角度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由于其缺少(          )

38.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共15介)

研究表明,让金黄色葡萄球菌得名的那种金黄色,实际上是类胡萝卜素。为进行对比,研究人员用基因“敲出”技术,制造了一种不能产生类胡萝卜素的葡萄球菌。他们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能抵御免疫系统中杀伤细胞生成的氧化物攻击,甚至能抵御双氧水等常用于消毒的强氧化剂。反之,不能产生类胡萝卜素的葡萄球菌很快就被免疫系统攻击杀死,甚至不能造成机体局部感染。在进一步研究中,科学家将生成类胡萝卜素的基因“敲人”一种威胁很小的链球菌中,结果转基因的链球菌不仅变成了金黄色,也能抵抗氧化剂的攻击。

(1)金黄色葡萄球菌敲出特定基因后,成为不能产生类胡萝卜素的葡萄球菌。据此可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描述为:(          )。

(2)基因工程的核心是(          )。

(3)用Ca2+处理链球菌,使其处于感受态,再将重组DNA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从而可完成(          )过程。

(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后,其遗传特性是否可以(          ),只有通过检测和鉴定才能知道。在分子水平上,常利用(          )技术对DNA与RNA分子依次进行检测;利用抗体的特异性,依据抗原一一抗体杂交的现象检测(          ) 。“转基因的链球菌不仅变成了金黄色,也能抵抗氧化剂的攻击”,这句话表达了(          )水平的鉴定结果。

正确答案

37.

38.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下一知识点 : 生物的变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遗传的基本规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