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性遗传
- 共4414题
果蝇红眼和白眼是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白眼占总数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从题干告知的信息,可以判定白眼为隐性,红眼为显性,设红眼基因为A,白眼基因为a,则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XAY,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则在雌性个体中:XAXA占1,XAXa占
,雌配子概率:XA=
,Xa=
;同理,推出雄配子概率:XA=
,Xa=
,Y=
,因让子一代自由交配,白眼=
×
+
×
=
.
故选:C.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X染色体稍大,Y染色体较小,如图为某人X和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的比较图解,其中B与C为同源区段.请回答:
(1)B段上的某些基因在C段可以找到对应______和______,此区段的基因遵循孟德尔的______定律.
(2)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位于______段上.
(3)从发病概率来看,如果女性患者的数目低于男性,则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段,为______性遗传,如果此病只能由男性传给其儿子,则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段.
(4)若某人A区段和D区段都有一致病基因,则其与一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所生的后代中女儿的发病几率为______,儿子的发病几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B段和C段是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此区段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色盲和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A段上.
3)如果女性患者的数目低于男性,则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A段;如果某病只能由男性传给其儿子,则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D段上.
(4)如此人A区段和D区段都有一致病基因,则其与一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若B段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后代发病率为100%;若B段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后代女儿发病率为0,儿子发病率为100%.
故答案为:
(1)等位基因 相同基因 基因分离
(2)A
(3)A 隐 D
(4)0或100% 100%
关于性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男性的性染色体Y来自父亲,X来自母亲,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外祖父,A错误;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都和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不决定性别,B错误;
C、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C错误;
D、X、Y是同源染色体,其同源区段可以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D.
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分离比和测交比是我们分析推理的重要依据,当其出现与规律性比值不同时,又该如何解释?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小鼠毛色的遗传实验中,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注: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关基因为A、a).有人推测分离比出现不同的原因是: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发生变化.若推测成立,则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黄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
(2)雌雄异株的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让宽叶雌株和宽叶雄株交配,子代宽叶和窄叶的比例为2:1.有人推测分离比出现不同的原因是:某种类型的雌配子导致花粉不育,而导致性状分离的改变.若推测成立,则可导致雄配子致死基因型是______,交配的宽叶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3)鸡是ZW型性别决定,一只公鸡和母鸡交配,子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1,有人推测分离比出现不同的原因是性反转导致的(性反转:有功能的雄性或雌性个体转变成有功能的反向性别个体的现象,但染色体组成不变).若推测成立,则发生性反转的鸡性染色体组成为为______.还有人发现正常的母鸡产生的卵细胞没有与精子结合,而是与同时产生的一个极体结合,也会导致性状分离比的改变.此种情况下产生的后代雌雄比例为______.(注:WW个体不能存活)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说明黄色对黑色是显性性状,比例是2:1,而不是3:1,说明黄色有1份致死,即显性纯合致死(AA),则黄色只有Aa一种基因型.
(2)已知宽叶与宽叶杂交,后代出现了窄叶,说明宽叶是显性性状,且雌性全亲本是携带者,即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后代宽叶:窄叶应该是3:1,说明导致雄配子致死基因型是Xb.
(3)子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1,说明有致死现象,而基因型ZZ、ZW都是成活的,说明有WW组合,则两种鸡的染色体组成都是ZW,说明性反转的染色体组成是ZW.雌鸡(ZW)的卵细胞和3个极体有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Z(卵细胞)、Z(极体)、W(极体)、W(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性别及比例是:ZZ(雄):ZW(雌)=1:2;第二种情况是:W(卵细胞)、W(极体)、Z(极体)、Z(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类型及比例是:WW(不能存活):ZW(雌性)=0:2.两种情况概率相等,得雌:雄=(2+2):(1+0)=4:1.
故答案为:
(1)AA Aa
(2)XbXBXb×XBY
(3)ZW 雌性:雄性=4:1
下列有关性状与性染色体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zz,大小相同,A正确;
B、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错误;
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XX或XY,C正确;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而伴X显性遗传没有交叉遗传的特点,D正确.
故选:B.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雌果蝇体内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雌果蝇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为6+XX,A正确;
B、雌果蝇的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为12+XXXX,B正确;
C、雌果蝇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为3+X,C正确;
D、雌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6+XX,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为3+X,D错误.
故选:D.
蝴蝶的性别决定为ZW型,研究小组利用纯合蝴蝶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如图所示.已知:蝴蝶翅膀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其中D、d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D和E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棕色;D存在而E不存在时表现为黄色;其余情况表现为白色.请回答:
(1)由上述实验结果推知,E和e基因位于______(常/Z)染色体上.
(2)实验一的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F2的雄性中纯合子占______,雌性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实验二的F1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4)若要根据子代翅膀颜色判断性别,可从上述实验中选取合适的F1棕翅作为______(父本/母本)与亲本黄翅杂交,子代雌性个体的表现型______及基因型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D_E_为棕翅,D_ee为黄翅,dd_ _为白翅,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且后代有棕翅,故亲本为DDee(黄翅)×ddEE(白翅),由实验二(反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可知,一定是做父本(白翅)的一对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故E和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2)由(1)可写出实验一的各基因型.P的基因型:DDZeZe×ddZEW;F1的基因型:DdZEZe和DdZeW.Dd×Dd后代纯合子占;ZEZe×ZeW后代雄蝴蝶中纯合子占
,故理论上F2的雄蝴蝶中纯合子占
.Dd×Dd后代:
D_、
dd;ZEZe×ZeW后代雌蝴蝶:
ZEW;
ZeW;两都自由组合:
B_ ZEW(棕翅);
B_ ZeW(黄翅);
bbZEW(白翅);
bbZeW(白翅),故雌蝴蝶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棕翅:黄翅:白翅=3:3:2.
(3)实验二(反交).P的基因型:DDZeW×ddZEZE;F1的基因型:DdZEZe和DdZEW.
(4)亲本黄翅蝴蝶的基因型:雄性:DDZeZe,雌性:DDZeW;F1棕翅蝴蝶的基因型:雌性:DdZEW,雄性:DdZEZe.要根据子代翅色判断性别,所以选亲本雄性黄翅蝴蝶DDZeZe和F1雌性棕翅蝴蝶DdZEW,后代才会两种表现型,每种表现型只有一种性别.子代雌性个体的表现型及基因型为:黄翅及DDZeW和DdZeW.
故答案为:
(1)Z
(2) 棕翅:黄翅:白翅=3:3:2
(3)DdZEZe DdZEW
(4)母本 黄翅 DDZeW和DdZeW
果蝇翅的形状有3种类型:长翅、小翅和残翅,由两对等位基因(Gg和Hh)共同决定.其中G、g位于常染色体上.当个体中G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G基因不存在时,表现为残翅.两个纯合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
(1)据表分析可推出H,h这对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
(2)正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F2中小翅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3)反交实验中,F2的表现型(不分雌雄)及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翅型纯合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反交实验的F1中,所有雌蝇均为长翅、所有雄蝇均为小翅,说明基因位于性(X)染色体上.
(2)根据题干信息,正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ggXHXH和GGXhY,F2中小翅个体的基因型是GGXhY、GgXhY.
(3)反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GGXhXh、ggXHY,F1基因型是GgXHXh、GgXhY,F2的长翅:小翅:残翅=3:3:2.
故答案为:
(1)X 反交实验的F1中,所有雌果蝇为长翅,所有雄果蝇为小翅
(2)ggXHXH,GGXhY GGXhY,GgXhY
(3)长翅:小翅:殘翅=3:3:2
如图是两个家庭的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7号和ⅤⅡ号的红绿色盲基因分别来自(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左侧系谱图中,7号个体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bY,其色盲基因必定遗传自母亲即6号;由于3号和4号表现均正常,即3号基因型为XBY,因此6号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其母亲即4号.因此7号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于4号.
右侧系谱图中,ⅤⅡ号的色盲基因来自于其母亲Ⅵ,由于Ⅲ患有色盲,因此Ⅵ的色盲只能来自于Ⅲ.由此可知,ⅤⅡ号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于Ⅲ号.
故选:C.
鸟类为ZW型性别决定方式.彩虹鸟(Erythrura gouldiae)具有红头和黑头两个品种,头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这两种彩虹鸟杂交后,会出现基因不相容的现象,导致后代在孵出后的成长过程中死亡率偏高.现有科研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的人工杂交实验(实验一):
实验一
(1)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R/r 位于______(常/Z/W)染色体上,其中______(红头/黑头)为显性.
(2)继续将这些幼鸟抚养大,由于基因不相容现象,这些幼鸟在成长过程中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值(雄幼鸟高出 40%,雌幼鸟高出 80%).科学家认为这个现象解释了为什么 F1中雄幼鸟远多于雌幼鸟:因为这样有利于______
(3)科学家用颜料将一部分红头鸟的头涂成了黑色(假黑头),将一部分黑头鸟的头涂成了红色(假红头),得到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结果(实验二).
根据结果,可以得出结论:______(父方/母方/父母双方)彩虹鸟具有根据配偶相貌来控制的后代雌雄比例的能力,且后代比例的差异______(是/不是/部分是)由基因不相容引起的.如果将实验一中 F1代存活下来的红头鸟染成黑头,黑头鸟染成红头后,再将假黑头和假红头相互杂交,则 F2代中刚孵出的幼鸟基因型及其比例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后代中雌鸟全为黑头,雄鸟有红头和黑头,说明R/r位于Z染色体上.假设黑头为显性,则亲本纯合黑头雄鸟的基因型为ZRZR,所生后代均含有基因ZR,表现为黑头,与表格中的事实矛盾,因此红头为显性.
(2)继续将这些幼鸟抚养大,由于基因不相容现象,这些幼鸟在成长过程中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值(雄幼鸟高出 40%,雌幼鸟高出 80%).科学家认为这个现象解释了为什么 F1中雄幼鸟远多于雌幼鸟:因为这样有利于避免双亲在必定要夭折的雌幼鸟身上浪费太多的抚养精力/避免双亲因为抚养必定会早亡的雌幼鸟浪费过多物质和能量/将双亲更多的精力放在存活率更高的雄幼鸟上.
(3)根据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母方彩虹鸟具有根据配偶相貌来控制的后代雌雄比例的能力,且后代比例的差异不是由基因不相容引起的.如果将实验一中 F1代存活下来的红头鸟染成黑头,黑头鸟染成红头后,再将假黑头ZRZr和假红头ZrW相互杂交,则 F2代中刚孵出的幼鸟基因型及其比例应为ZRZr:ZRW:ZrW:ZrZr=1:1:1:1.
故答案为:
(1)Z 红头
(2)避免双亲在必定要夭折的雌幼鸟身上浪费太多的抚养精力/避免双亲因为抚养必定会早亡的雌幼鸟浪费过多物质和能量/将双亲更多的精力放在存活率更高的雄幼鸟上
(3)母方 不是 ZRZr:ZRW:ZrW:ZrZr=1:1:1:1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