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动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Ⅳ)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______

(2)若对果蝇基因组进行测定,应测定______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如果一个DNA分子复制时有3个碱基发生了差错,但该DNA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都正常,请说出2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3)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_,理由是:______

(4)根据(3)中判断结果,可利用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Ⅳ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两者交配后统计子代数目,若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从果蝇细胞染色体组成图可看出,有XY两条染色体,此果蝇为雄果蝇.

(2)由于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有明显差异,而常染色体有3对,所以研究果蝇的基因组,需测定3+XY共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基因突变,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如果一个DNA分子复制时有3个碱基发生了差错,但该DNA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都正常,请说出2种可能的原因:该三个碱基改变引起了密码子改变,但对应的氨基酸未改变(密码子的简并性);该三个碱基改变发生于DNA的非基因序列.

(3)从表格中可看出,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都是正常肢且子二代中正常肢:短肢=3:1,所以显性性状为正常肢.

(4)要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采用假设推理法,如果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肢果蝇的基因型为A,与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个体aa交配,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肢Aa:短肢a=1:1;如果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肢果蝇的基因型为AA,与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个体aa交配,子代果蝇全为正常肢Aa.

故答案为:

(1)雄性

(2)5   该三个碱基改变引起了密码子改变,但对应的氨基酸未改变(密码子的简并性)     该三个碱基改变发生于DNA的非基因序列   (其余答案正确的也给分)

(3)正常肢    F1全为正常肢(或F2中正常肢:短肢=3:1)

(4)子代中出现正常肢和短肢果蝇且比例为1: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B、b),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R、r),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1)控制黑身与灰身的基因位于______,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__,这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______定律;

(2)雌性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______,雄性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______

(3)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4)子代雄蝇中,灰身白眼的基因型为______,黑身红眼的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把两对性状分开观察,柱状图中灰身与黑身的个体中雌雄之比为3:1,与性别无关,则相应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与白眼的性状中白眼只有雄性,与性别相关则相应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表现型分别为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3)亲本BbXRXr×BbXRY的后代中灰身直毛的雌蝇基因型为B-XRX-,纯合子为BBXRXR,比例为×=,杂合子为1-=,所以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

(4)已知亲本BbXRXr×BbXRY,所以子代雄蝇中,灰身白眼的基因型为BBXrY或BbXrY,黑身红眼的基因型为bbXRY.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  X染色体  自由组合定律

(2)BbXRXr、灰身红眼   BbXRY、灰身红眼

(3)1:5

(4)BBXrY或BbXrY  bbXRY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相对封闭的山区,有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遗传病,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调查时发现:双亲均为患者的多个家庭中,后代的男女比例约为1:1,其中女性均为患者,男性中患者约占.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为杂合子

C正常女性的儿子都不会患该遗传病

D正常男性的女儿都不会患该遗传病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X染色体显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母病子不病”,可推断母亲应为杂合子,再由儿子中患者约占,则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为杂合子,另为显性纯合子,B正确;

C、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XaXa,则他们的儿子(XaY)都不患此病,C正确;

D、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AY,如果其配偶是XAXA或XAXa,则他们的女儿会患此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狐狸毛色为黑色的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当缺乏X染色体时胚胎致死.现有黑色雌狐狸(性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白色(a)雄狐狸交配,预期子代中黑色狐狸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

A、2:1

B、2:1

C、1:1

D、1:1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已知黑色雌狐狸基因型为XAO,与正常白色雄狐狸XaY,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XaO、XAY、OY,由于缺乏X染色体时胚胎致死,所以OY胚胎致死,所以后代雄性:雌性=1:2,黑色狐狸所占比例为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宜昌校级月考)鸡是ZW型性别决定,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是(  )

A全为公鸡

B全为母鸡

C有公鸡也有母鸡

D无后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而染色体是不变的.所以原来的母鸡,性反转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但是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其与母鸡ZW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1ZZ(公鸡)、2ZW(母鸡)、1WW(不能成活,胚胎时已致死).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科学发现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B萨顿观察蝗虫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C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的过程是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再设计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A正确;

B、萨顿观察蝗虫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提出的,运用的是类比推理法,B正确;

C、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是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再设计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不是类比推理法,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运用的是模型建构法,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图中,一定不属于色盲遗传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不一地属于色盲遗传,A错误;

B、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定不属于色盲遗传,B正确;

C、根据该系谱图不能判定其遗传方式,可能属于色盲遗传,C错误;

D、根据该系谱图不能判定其遗传方式,可能属于色盲遗传,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请指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灰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

B黄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C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D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灰雌性×黄雄性→全是灰色,说明灰色是显性,黄色是隐性;黄雌性×灰雄性→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黄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A错误;

B、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黄色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B错误;

C、由A项分析可知,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C正确;

D、由A项分析可知,黄色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鸡的性染色体为Z和W,其中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地,母鸡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一定是Z

B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条Z染色体

C非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公鸡全为非芦花,母鸡全为芦花

D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出现非芦花鸡一定是公鸡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因此母鸡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Z或W,A错误;

B、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条Z染色体,B正确;

C、非芦花公鸡(ZbZb)和芦花母鸡(ZBW)杂交,后代公鸡(ZBZb)全为芦花,母鸡(ZbW)全为非芦花,C错误;

D、芦花公鸡(ZBZ_)和芦花母鸡(ZBW)杂交,后代出现非芦花鸡(ZbW)一定是母鸡,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地区的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有白色、浅灰色、灰色、浅黑色和黑色五种毛色,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X染色体基因(XB、Xb)共同决定,且毛色随显性基因数量递增而颜色加深,并且该地区不存在基因致死现象.科研人员深入到很多年前进行核试验的乙地区进行调查发现:分布在该地区的该动物的毛色只有浅灰色、灰色、浅黑色和黑色四种.为了探究其原因,课题小组随机抽取乙地区若干只灰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试验,得到F1表现型为:浅灰色雌性、灰色雌性、浅黑色雌性、黑色雌性、浅灰色雄性、灰色雄性、浅黑色雄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课题小组得到F1中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2)乙地区该动物没有白色个体的原因是______的个体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3)浅灰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可能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

(4)从长期进化来看,乙地区的该动物种群中基因XB频率会______(填“增加”“减少”).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灰色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应含有2个显性基因,所以其基因型只能是AaXBY.

(2)白色个体的体细胞中没有显性基因,又灰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试验后代中没有白色个体,说明基因型XbXb和XbY的白色个体不适应环境,被淘汰了.

(3)由于亲本灰色雌雄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而浅灰色雌雄个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显性基因,所以浅灰色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aXBXb和aaXBY.因此,浅灰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可能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性灰色(aaXBXB):雄性浅灰色(aaXBY):雌性浅灰色(aaXBXb)=1:1:1,而白色个体aaXbY被淘汰.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4)由于白色个体不适应环境,会被淘汰,所以从长期进化来看,乙地区的该动物种群中基因XB频率会增加.

故答案为:

(1)AaXBY

(2)基因型XbXb、XbY

(3)雌性灰色:雄性浅灰色:雌性浅灰色=1:1:1      

(4)增加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伴性遗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