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首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

C萨顿的蝗虫实验

D魏斯曼的马蛔虫实验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并没有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萨顿的蝗虫实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并没有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魏斯曼的马蛔虫实验发现了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l)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表示):

①B、b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___性.

②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蝇有______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

(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用E、e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绳的基因型为______;F2代杂合雌蝇共有______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由以上分析可知,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隐性.

②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F1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Y:XbY=1:1,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1:1.F2中红眼雌果蝇(XBXbXBXB)×朱砂眼雄果蝇(XbY)→F3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有2种(XBXb、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也有2种(XBY、XbY),其中朱砂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2)实验二:亲本白眼(雌)×红眼(雄)→F1′代没有白眼果蝇,说明白眼相对于红眼和朱砂眼是隐形性状,结合题干信息“白眼的出现于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有关”及表中实验结果可知,只要有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红眼;有E基因、无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朱砂眼;B基因和E基因都不存在时,表现为白眼性状.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eeXbXb×EEXBY,则F1′代基因型为EeXBXb(雌)、EeXbY(雄),F′1代随机交配得F2′代,利用乘法原理可以计算出F2′中雌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EE、Ee、ee)×2(XBXbXbXb)=6种,其中杂合子有4种(四种杂合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XBXb×EeXBXb×eeXBXb×EeXbXb ),杂合雌果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故答案是:

(1)X      隐       2      

(2)eeXbXb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果蝇翅型(裂翅和非裂翅)和眼色(红眼和白眼)分别受两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B、b位于性染色体X中的II区段,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当体细胞中某翅型基因纯合时(X‘Y和XaY也为纯合),幼体会死亡.

(1)若已知A、a在常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随机选取一只裂翅红眼雌果蝇和一只裂翅白眼雄果蝇交配产生F1,F1成体中,裂翅红眼:非裂翅红眼:裂翅白眼:非裂翅白眼=2:1:2:1.

①根据杂交结果______(能或不能)确定裂翅和非裂翅的显隐性关系.

②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③F1中非裂翅红眼中雄果蝇占的比例为______

(2)若A、a基因在性染色体X的Ⅱ区段,裂翅对非裂翅为显性,且A、B两对基因之间无交叉互换.

①则A、a和B、b的基因关系为______.遗传时遵循的遗传规律为______

②选择一对果蝇亲本杂交,其体细胞中的基因如图2.F1雌、雄自由交配后,F2成年雌性个体中非裂翅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若已知A、a在常染色体上.裂翅红眼雌果蝇和裂翅白眼雄果蝇交配产生F1,F1成体中,裂翅红眼:非裂翅红眼:裂翅白眼:非裂翅白眼=2:1:2:1.

①后代出现了非亲本类型非裂翅,说明非裂翅是隐性性状,裂翅是显性性状.

②后代裂翅:非裂翅=2:1,说明亲本都是Aa,且后代AA纯合致死;又因为B、b位于性染色体X中的II区段,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后代出现雄性白眼,说明母本是杂合子,所以双亲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

③已知双亲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所以F1中非裂翅红眼中雄果蝇占的比例为

(2)①已知B、b位于性染色体X中的II区段,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若A、a基因在性染色体X的Ⅱ区段,裂翅对非裂翅为显性,则A、a和B、b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每对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B两对基因对位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②图2亲本基因型为Y,产生子代为Y、Y、,F1雌、雄自由交配后,F2成年雌性个体中非裂翅所占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1)①能    ②AaXbY   AaXBXb   ③

(2)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基因的分离定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图所示,雌猫在形成卵细胞的时候,使已经形成的巴氏小体再次展开,转变回原始的状态.而常染色体无此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可用龙胆紫、醋酸洋红或______染液进行染色.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若在体细胞观察到巴氏小体,则可判断该猫为______性.

(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______个巴氏小体.

(3)控制猫毛色的基因B(黄色)、b(黑色),但不知道该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黄色猫和黑色猫雌雄若干只,请设计实验加以确定:

①选择若干只表现型为______彼此交配.

②统计后代的表现型(每空1分)

若后代雌猫表现型为______,雄猫表现型为______,则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后代雌猫表现型为______,雄猫表现型为______,则毛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经过实验得知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如果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的两只猫,却生出了具有一个巴氏小体的黑色雄猫,该猫是由于其______(填父方或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出现这种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是减数第______次分裂时.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巴氏小体是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而成的,所以可以用碱性染料,如改良苯酚品红染液、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染液等进行染色.正常雄猫体细胞中只有一个X染色体,不会形成有巴氏小体,正常雌猫体细胞中有有2个X染色体,可以形成1个巴氏小体,所以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的猫是雄性的.

(2)根据题意已知猫的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如XXY,多了一个X,变成了一个巴氏小体;XXX的细胞多了两个X,变成了两个巴氏小体.

(3)要判断控制猫的毛色基因到底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应该选择隐性的母本(纯合黑色)与显性的父本(黄色)杂交,如果在常染色体上,父母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则后代雌猫和雄猫都是Bb(黄色);如果在X染色体上,父母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BY、XbXb,则后代雌猫和雄猫分别是XBXb(黄色)、XbY(黑色).

(4)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的两只猫杂交,后代为XBXb(黄色)、XbY(黑色).但是却生了具有一个巴氏小体的黑色雄猫,说明其有2个X染色体,且2个X上都是b基因,则母本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含有b的两个X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形成了异常的卵细胞,然后和正常的精子结合所致.

故答案是:

(1)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雌

(2)2

(3)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    黄色   黑色     黄色   黄色

(4)母方   二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是在调查中发现的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其中Ⅱ-3个体为纯合子.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

(2)Ⅲ-12基因型为______,Ⅲ-13基因型为______

(3)假设Ⅲ-12与Ⅲ-13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

(4)甲病______(可以/不可以)表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

(5)如果Ⅲ-9与一个只患甲病的男子结婚生下一个女孩,且为乙病患者,说明患病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X染色体隐性遗传

AAXBY或AaXBY

AaXBXb

不可以

最可能的原因是患甲病的男子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突变成为隐性基因b;当Ⅲ-9的基因型为XBXb时,产生的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上述Xb的精子结合,就出现了女孩是乙病患者的情况

解析

解:(1)根据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根据Ⅱ-7和Ⅱ-8可推知Ⅲ-12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Y或AaXBY.由于Ⅲ-13的父亲只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为AaXBXb

(3)②Ⅲ-12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Y、AAXBY,Ⅲ-13的基因型及概率是AaXBXb.因此Ⅲ-12与13号结婚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则他们生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1-)×=;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

(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而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不可以表示.

(5)如果Ⅲ-9与一个只患甲病的男子结婚生下一个女孩,且为乙病患者,最可能的原因是患甲病的男子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突变成为隐性基因b;当Ⅲ-9的基因型为XBXb时,产生的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上述Xb的精子结合,就出现了女孩是乙病患者的情况.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X染色体隐性遗传

(2)AAXBY 或AaXBY     AaXBXb

(3)  

(4)不可以

(5)最可能的原因是患甲病的男子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突变成为隐性基因b;当Ⅲ-9的基因型为XBXb时,产生的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上述Xb的精子结合,就出现了女孩是乙病患者的情况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女娄菜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性别决定类型属于XY型.其叶片形状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杂交试验并获得相应的实验结果.由此可推测(  )

A控制阔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带有基因e的花粉无受精能力

C若窄叶植株比阔叶植株的药用价值高、雄株的长势比雌株好,那么可以选择某种亲本组合方式,使所得后代的雄株全部为窄叶

D组合①中的母本与组合③中的母本基因型相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格中杂交实验③阔叶与阔叶杂交后代出现了窄叶,说明阔叶是显性性状,窄叶是隐性性状,后代中雌雄比例是1:1,但是只有雄性出现了窄叶,说明了是伴X遗传,且母本是携带者,基因型为XEXe,A错误;

B、杂交实验①窄叶(父本)和宽叶(母本)的后代全部为宽叶,说明宽叶是显性性状,则且亲本基因型是XeY、XEXE,又因为后代没有雌性,说明父本的X雄配子(Xe)不育或致死;杂交组合②,窄叶(父本)和宽叶(母本)杂交,后代没有雌性后代,也说明父本的X雄配子(Xe)不育或致死,B正确;

C、由于父本的X雄配子(Xe)不育或致死,所以雌性不可能出现窄叶XeXe,雌株的基因型只能是XEXE或XEXe,所以无论选择哪种种亲本组合方式,后代肯定会出现阔叶,不可能全部是窄叶雄性,C错误;

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杂交实验①母本是纯合子XEXE,杂交实验③母本是携带者,基因型为XEXe,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用A或a表示)控制的遗传病叫做周期性共济失调,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正常钙离子通道的数量不足,造成细胞功能异常.该致病基因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的过程②是______

(2)虽然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转录出的mRNA长度是一样的,但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异常多肽链较正常多肽链短,请根据图示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

(4)一个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色盲的孩子,请回答(色盲基因用b代表):

①请用遗传图解说明该结果(要求写出配子情况).

______

②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中②为翻译过程.

(2)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转录出的mRNA长度相同,但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异常多肽链较正常多肽链短,可能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发生替换,使对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图中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且该致病基因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

①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女性(A_XBX_)与正常男性(aaXBY)结婚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红绿色盲的孩子(AaXbY),因此妻子的基因型是AaXBXb,则遗传图解如下:

②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翻译

(2)基因中碱基发生替换,使对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1中雄的均为芦花鸡,雌的均为非芦花鸡.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F2.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相等

CF2中雄鸡有一种表现型,雌鸡有两种表现型

D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根据题意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形,雌的均为非芦花形,表现出母本与雄性后代相同,父本与雌性后代相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W染色体上而在Z染色体上,A正确;

B、根据鸡的性染色体组成可知雄鸡只有当两个Z上都是隐性基因a时才表现为非芦花鸡,而雌鸡只要有一个a基因就表现为非芦花鸡了,所以雌鸡的非芦花鸡比例比雄鸡大,则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B正确;

C、已知母本芦花鸡是ZAW,父本非芦花鸡是ZaZa,则F1中的雌雄鸡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所以产生的F2雄鸡为ZaZa和ZAZa,雌鸡为ZAW和ZaW,可见雌鸡和雄鸡都有两种表现型,C错误;

D、已知F2雄鸡为ZaZa和ZAZa,雌鸡为ZAW和ZaW,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即ZAW与ZAZa杂交,则产生的F3中非芦花鸡占,则芦花鸡占,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遗传的问题.

研究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且实验证明B、b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见如图).

(1)有一只XXY的截毛果蝇,其双亲都是表现型为刚毛的杂合体,则产生该果蝇是由于其______(父方、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

(2)若一只XXY为可育的雌果蝇,该雌果蝇与一只正常的雄果蝇交配,后代可能出现______种染色体组成.(仅考虑染色体组合且不考虑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致死现象)

(3)控制果蝇的红、白眼性状的基因R、r只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种群中有各种性状的雌果蝇.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定红眼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选择表现型为______的雌果蝇与这只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根据子代果蝇红、白眼与刚、截毛的对应关系判断该雄果蝇的基因型.

①如果子代果蝇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RBYB

②如果子代______,则该雄果蝇基因型是XRBYb

③如果子代______,则该雄果蝇基因型是XRbYB

(4)19世纪,人们发现了染色体在细胞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谁是遗传物质时,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______,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为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该实验要探究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双亲都是表现型为刚毛的杂合体,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b,后代截毛果蝇XXY的基因型应为XbXbYb,所以,产生变异的原因是母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截毛基因的两条X染色体没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从而形成了异常生殖细胞XbXb所致.

(2)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可育雌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有:XX、XY、X、Y四种,而正常雄果蝇产生的精子有:X、Y两种,因此后代可能出现6种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XX、XXY、XX、XY、XYY、YY.

(3)红眼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三种可能,即XRBYB、XRBYb和XRbYB.因此,要选用白眼截毛即XrbXrb的雌果蝇与这只红眼刚毛雄果蝇交配,

①如果如果子代果蝇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RBYB

②如果子代红眼果蝇为刚毛,白眼果蝇为截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是XRBYb

③如果子代红眼果蝇为截毛,白眼果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是XRbYB

(4)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因此要想谁是遗传物质时,就必须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从而证明谁是遗传物质.由于在试管中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以及四种DNA分子,说明实验进行的是DNA分子复制.而实验中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说明该实验是探究四种生物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

故答案为:

(1)母方

(2)6

(3)白眼截毛

②红眼果蝇为刚毛,白眼果蝇为截毛

③红眼果蝇为截毛,白眼果蝇为刚毛

(4)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四种生物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左图所示的实验.如图为雄果蝇性染色体的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I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分析回答:

(1)由F1可知,果蝇眼形的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    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______,也有可能位于______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做出判断.

实验步骤:

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②用______ 与______ 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______,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

②若______,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图分析,圆眼母本和棒眼父本杂交,F1雌雄后代全部是圆眼,说明果蝇眼形的圆眼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说明颜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说明颜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II1区段,也有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I区段,但是不可能位于II2区段,因为II2区段是Y染色体所特有的,在X上是没有等位基因的.

(4)(3)的结论是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II1区段,也有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I区段,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可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圆眼)交配,获得子代,取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型圆眼雄果蝇,若后代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说明圆、棒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II1区段;若后代没有出现棒眼个体,说明圆、棒眼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I区段.

故答案是:

(1)圆眼

(2)常      

(3)X染色体的II1区段         X和Y染色体的I区段

(4)②上一步所获得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蝇        野生型圆眼雄果蝇

结果与结论:

①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      X染色体的II1区段

②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      X、Y染色体的I区段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伴性遗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