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性遗传
- 共4414题
已知果蝇红眼(B)、白眼(b)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白眼为隐性性状,一只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的正确写法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已知控制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同源染色体Y上没有相关基因,即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又根据题意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因此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XBY.
故选:B.
人类精原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成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前22对44条为常染色体,最后一对为性染色体.因此,人类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Y,人类卵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X.
故选:A.
如图为某生物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对______条染色体进行测序.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中的
______片段.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右图中的______片段.
(2)失散多年的堂兄弟(同一祖父)分别在台湾和大陆,若从DNA分子水平上鉴别这一关系,最可靠的DNA分子来源是______
A.常染色体 B.Y染色体 C.X染色体 D.线粒体
(3)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刚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遗传图解(需要写出2个遗传图解),并完成推断过程.
①遗传图解:
②推理过程:
a.实验方法:首先选用纯种黑腹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雌雄两亲本的表现型依次为______、______.
b.预测结果: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______,则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______,则此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4)现有若干纯合的雌雄果蝇(雌雄果蝇均有显性与隐性性状),已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区段),请补充下列实验方案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实验方案:
选取若干对表现型分别为______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F1)中无论雌雄均为显性;再选取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其后代表现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最后一对为性染色体(XY),因此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对5条染色体(3+X+Y)进行测序.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即图中的Ⅰ片段.人类的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图中的Ⅱ-2片段.
(2)同一祖父的堂兄弟的Y染色体是一样的,因此从DNA分子水平上鉴别这一关系时,最可靠的DNA分子来源是Y染色体.
(3)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应选取截毛雌果蝇与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如果黑腹果蝇控制着刚毛的基因B与控制截毛的基因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截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杂交后的基因型为XBXb、XbYB,后代不论是雌果蝇还是雄果蝇都是刚毛;如果黑腹果蝇控制着刚毛的基因B与控制截毛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则截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XbY,前者是刚毛雌果蝇,后者是截毛雄果蝇,且比例是1:1.遗传图解如下:
.
(4)若该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果蝇性状由母本决定,雌果蝇性状由父本和母本共同决定,所以通过一次杂交,子代雌雄需具有不同的性状,即母本为隐性性状,父本是显性性状.如果雌、雄中均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雄性个体全为显性,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故答案为:
(1)5ⅠⅡ-2
(2)B
(3)①遗传图解:
②a.截刚毛、刚毛 b.刚毛 截刚毛
(4)实验方案:雌性个体为隐性、雄性个体为显性(或答: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 结果预测及结论:①雌雄中均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 ②雄性个体全为显性,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或雌性个体全为显性,雄性个体中表现为显隐性两种性状)
图甲所示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1)人体内环境中的酪氨酸除图A中所示的来源外,还可以来自于______.
(2)若酶①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肽链构成,则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为______.合成酶①的过程中脱去了______个水分子.
(3)若医生怀疑某患儿缺乏酶①,诊断的方法是检验患儿尿液中是否含有______.
(4)如图乙所示Ⅱ-1因缺乏图A中的酶①而患有苯丙酮尿症,Ⅱ-3因缺乏图A中的酶②而患有尿黑酸尿症,Ⅱ-4不幸患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Dd、Aa、Hh表示).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Ⅰ-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______.
(5)Ⅱ-3已经怀有身孕,如果她生育一个女孩,健康的概率是______;如果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人体内环境中氨基酸的来源有三个:食物、蛋白质分解和转氨基作用形成.所以酪氨酸除图A中所示的来源外,还可以来自于食物.
(2)已知基因的碱基数目:mRNA的碱基数目:肽链中的氨基酸数目=6:3:1,所以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为6n个;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1.
(3)由图可知,若缺乏酶①,则会形成过多的苯丙酮酸,所以诊断的方法是检验该患儿尿液中是否含有过多的苯丙酮酸.据图A可推知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细胞代谢,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
(4)分析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Ⅰ-1和Ⅰ-2都不患苯丙酮尿症,但他们却有一个患此病的女儿,说明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理尿黑酸尿症的遗传方式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题中所给的信息“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可知Ⅰ-3个体的基因型是DDAaXHXh.
(5)由以上分析可知:Ⅱ-2的基因型为AAD-XHY(AADDXHY,
AADdXHY),Ⅱ-3的基因型为aaDDXHX_(
aaDDXHXH,
aaDDXHXh).可见他们生育一个女孩健康的概率是1;如果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
=
,所以正常的概率为1-
=
(0.75).
故答案为:
(1)食物
(2)6n n-1
(3)过多的苯丙酮酸
(4)DDAaXHXh
(5)1 0.75
已知红绿色盲基因(b)及其等位基因(B)均位于X染色体上,一个男孩及其妹妹都是红绿色盲患者,其弟弟正常,则该男孩双亲可能的基因型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男孩的基因型为XbY,其中Xb来自于母亲,Y来自于父亲,其女孩的基因型为XbXb,其中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正常弟弟的基因型为XBY,其中XB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因此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
故选:C.
现有一对青年男女(下图中Ⅲ-2与Ⅲ-4),在登记结婚前进行遗传咨询.经了解,双方家庭遗传系谱图如下,其中甲遗传病相关基因为A、a,乙遗传病相关基因为B、b.
(1)从上述系谱图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
(2)若Ⅲ-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继续分析下列问题.
①I-1的基因型为______,Ⅲ-5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受传统观念影响,Ⅲ-2和Ⅲ-4婚后想生男孩,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
③Ⅲ-2的哥哥和一个患有某种遗传病的女性结婚了.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9%,则他们生出的小孩不患该病的概率为______.
(3)Ⅲ-3和Ⅲ-4为同卵双胞胎,其表现型存在部分差异,除却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基因______.
(4)经查证,甲病是由于体内某种氨基酸因酶缺乏而不能转化成另一种氨基酸所引起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分析可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若Ⅲ-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而Ⅱ-1患乙病,所以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①I-1只患乙病,而其女儿患甲病,所以I-1的基因型为AaXbY.Ⅲ-5只患甲病,但不知Ⅱ-4的基因型,所以Ⅲ-5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②由于Ⅱ-1患乙病,Ⅱ-2患甲病,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Ⅲ-5患甲病,所以Ⅲ-4的基因型为AAXBY、
AaXBY.因此,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
)×
=
.
③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D、d,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dd)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d的基因频率为90%,D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人群中DD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Dd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1%÷(18%+1%)=,其后代均患该病;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18%÷(18%+1%)=
,其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
×
=
,所以他们所生的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1-
-
=
.
(3)Ⅲ-3和Ⅲ-4为同卵双胞胎,其表现型存在部分差异,除却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基因突变.
(4)甲病是由于体内某种氨基酸因酶缺乏而不能转化成另一种氨基酸所引起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①AaXbY aaXBXB或aaXBXb ② ③
(3)突变
(4)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实蝇是一种世界性果蔬害虫,中国将其列为进口植物检疫Ⅰ类危险性害虫,对其检疫极其严格.目前我国已经在欧美进口水果中检测到三种品系的地中海实蝇(均包含雌雄个体,D、d表示腹色基因,A、a表示背色基因)
(1)研究人员通过培养和杂交实验已经证实:上述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野生品系(♀)×红腹品系(♂) 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1;
②野生品系(♂)×红腹品系(♀) 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1;
③红腹品系×红腹品系 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2
④原始红腹品系和黑檀品系进行正反交,结果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反交子代中雌雄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
由①②③可知:控制背色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种类及显隐性关系是______,③中F1的a基因频率是:______.④中反交组合应该是______(写出性别和性状),由实验④可以推测控制腹色的基因位于图______区段;进一步研究发现d基因的碱基序列虽然比D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d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D所编码的蛋白质末端少30个氨基酸,推测其原因可能是d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______.
(2)研究人员通过培养和杂交实验还发现有一实蝇品系,其中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具有CIB三个基因的区段(用XClB表示).已知基因B控制棒眼性状;基因I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 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实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实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下图是实蝇杂交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F1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______.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实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实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长翅实蝇的概率是______;用F1棒眼长翅的雌实蝇与F1正常眼长翅的雄实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长翅实蝇的概率是
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红腹与黑腹、黑背与彩背这两对相对性状均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由以上分析可知,黑背相对彩背为显性.①、②是野生品系和红腹品系的正反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胸部背面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③红腹品系×红腹品系→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2,说明黑背相对彩背为显性.按照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应出现1:2:1的基因型之比,以及1:3的性状分离比,而实际比例是1:2,可推知黑背纯合致死导致,则a基因频率是×
+
=
.已知红腹相对于黑腹为显性性状;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即正、反交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推测控制腹部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1上.根据题干信息“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这一现象判断,反交应为红腹XAY做父本,黑腹XaXa做母本,即反交组合为:红腹品系(♂)×黑檀品系(♀).根据题意d基因的碱基序列虽然比D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d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D所编码的蛋白质末端少30个氨基酸,可能是d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
(2)根据题意,X+XClB×X+Y→X+X+、X+Y、X+XClB和XClBY(死亡),故棒状眼和正常眼的比例为1:2;F1长翅为VgVg和
Vgvg,残翅为vgvg,
Vgvg×vgvg→残翅vgvg为
×
=
,则长翅占
,F1正常眼雌果蝇为X+X+×正常眼雄果蝇X+Y所得后代均为正常眼,故产生正常眼长翅果蝇的概率是
×1=
;F1长翅×长翅→残翅,
Vgvg×
Vgvg→
×
×
=
残翅vgvg,则长翅占
,F1棒眼雌果蝇X+XClB×正常眼雄果蝇X+Y→X+X+、X+Y、X+XClB和XClBY(死亡),故棒眼所占比例为
,二者合并产生棒眼长翅果蝇的概率是
×
=
.
故答案为:
(1)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对彩背为显性
红腹品系(♂)×黑檀品系(♀)【或:红腹黑背(♂)×黒腹黑背(♀)】Ⅱ-1 终止密码
(2)1:2
鸟类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雌性是ZW,雄性是ZZ.火鸡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羽(B)对白化羽(b)控制其羽色,正常羽为显性性状.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现型正常的雏火鸡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_.
(2)若选择______羽的雄火鸡与正常羽的雌火鸡杂交,就可直接通过羽色判断出子代火鸡的性别.
(3)正常羽雌火鸡ZBW与白化羽雄火鸡ZbZb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在一次正常羽雌火鸡ZBW与白化羽雄火鸡ZbZb杂交实验中,子代出现了一只白化羽雄火鸡.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ZB基因突变为Zb,也可能是含ZB基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至少含一个ZB或Zb基因的个体才能成活)造成的.若是含ZB基因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将该白化羽雄火鸡与多只雌火鸡进行交配,理论上子代雌雄数量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正常羽为显性性状,所以表现型正常的雏火鸡中,雄性的基因型是ZBZB、ZBZb,雌性的基因型是ZBW.
(2)若选择白化羽的雄火鸡ZbZb与正常羽的雌火鸡ZBW杂交,就可直接通过羽色判断出子代火鸡的性别.
(3)正常羽雌火鸡ZBW与白化羽雄火鸡ZbZb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代的基因型为ZbW和ZBZb,表现型及比例是白化羽雌火鸡:正常羽雄火鸡=1:1.若是含ZB基因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将该白化羽雄火鸡与多只雌火鸡进行交配,理论上子代雌雄数量比为1:2(Z-Zb×ZBW→后代Z-W死亡).
故答案为:
(1)ZBZB、ZBZb ZBW
(2)白化
(3)白化羽雌火鸡:正常羽雄火鸡=1:1 1:2
(2013春•湖南校级月考)下列遗传中能确定是伴性遗传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A选项中的信息不能确定该遗传病是伴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A错误;
B、根据B选项中的信息不能确定该遗传病是伴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B错误;
C、C选项中,子代中雄性和雌性的性状表现有差异,说明该遗传属于伴性遗传,C正确;
D、D选项中子代数目较少,存在偶然性,不能确定该遗传是伴性遗传,D错误.
故选:C.
果蝇是遗传研究的常用材料.请分析回答:
(1)从图甲可以看出,果蝇的体细胞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若图甲所示的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XBXB的生殖细胞,则发生这种情况的时期最可能是______
(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表示);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受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表示).乙图表示杂交实验及结果.
①F2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雌)与黑身白眼果蝇(雄)杂交,让F1个体间杂交得F2.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______ 种,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______.
(4)野生型果蝇中会出现突变个体,从突变个体中获得了突变型的纯合子.验证该突变型性状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选择______个体和该突变型纯合子杂交,F1都表现为突变型.再用F1自交,若后代______,则说明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果蝇的体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
(2)图中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而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XBXB没有分离,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异常.
(3)①表格中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F1的因型为XBXb和XBY,所以F2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
②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雌)与黑身白眼果蝇(雄)杂交,F1的因型为AaXBXb和AaXBY,让F1个体间杂交得F2,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3×4=12种,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
=
.
(4)可选择野生型个体和该突变型纯合子杂交,F1都表现为突变型.再用F1自交,若后代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是3:1,则说明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故答案为:
(1)4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①XBXB或XBXb
②12
(4)野生型 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是3:1(或性状分离比为3:1)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