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性遗传
- 共4414题
家蚕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A和a所在的常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即为A0、a0,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染色体缺失的合子可育,家蚕正常体壁(B)对体壁透明(b)为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请回答;
(1)家蚕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家蚕的______
(2)基因型为A0a的雌雄蚕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
(3)基因型为A0aZbW与A0aZBZB家蚕杂交,得到F1,将F1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性:雄性=______,有斑纹(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有斑纹正常体壁雌性个体占______
(4)家蚕灰体和黑体是一对相对性状,一群灰体家蚕自由交配,产生的F1中灰体:黑体=35:1,则亲代灰体家蚕中纯合子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家蚕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家蚕的基因库.
(2)基因型为A0a的雌蚕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a,基因型为A0a的雄蚕能产生2种精子A0和a,所以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A0a和aa,比例为1:1.所以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
(3)根据“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可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Zb、aW,精子的基因型为A0ZB、aZB,则后代基因型为A0aZBZb、aaZBZb、A0aZBW、aaZBW;其中有斑纹的是A0aZBZb、A0aZBW.F1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ZB、aW,精子的基因型为A0ZB、A0Zb、aZB、aZb.将F1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性:雄性=1:1.有斑纹个体中A0a:aa=1:1,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有斑纹正常体壁雌性个体占
=
.
(4)由于一群灰体家蚕自由交配,产生的F1中灰体:黑体=35:1,说明隐性纯合子黑体占,则隐性基因的频率为
,显性基因的频率为
.因此,亲代灰体家蚕中纯合子占
=
.
故答案为:
(1)基因库
(2)1:1
(3)1:1
(4)
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下列那种基因的传递是不可能发生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外祖父将X染色体传递给母亲,母亲也可以将X染色体传递给女儿,A有可能;
B、祖母可以将X染色体传递给父亲,但父亲不能将X染色体传递给儿子,只能将Y染色体传递给儿子,B不可能;
C、祖母将X染色体传递给父亲,父亲将X染色体传递给女儿,C有可能;
D、外祖母可以将X染色体传递给母亲,然后通过母亲传递给儿子,D有可能.
故选:B.
一个色盲女子与一个正常男子结婚,生下一个染色体为XXY色觉正常的儿子.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若父亲色盲,母亲正常,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一个色盲女子与一个正常男子结婚,即XbXb×XBY,XXY色觉正常的儿子的基因型为XBX-Y,所以XB和Y都来自男性,所以是精子中发生染色体变异.
②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即XbY×XBX-,XXY的色盲儿子的基因型为XbXbY,儿子的Y染色体来自父亲,母亲的染色体上可能带有b基因,所以Xb基因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来自母亲,不能确定.
③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即XBY×XbXb,XXY的色盲儿子的基因型为XbXbY,XbXb只能来自母亲,所以是卵子中发生染色体变异.
故选:B.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W是一位52岁的男性,患有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这是一种B淋巴细胞缺失所造成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据调查,W的前辈正常,从W这一代起出现患者,且均为男性,W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W的兄弟在41岁时因该病去世.W的姐姐生育了4子1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其中2个儿子在幼年时因该病夭折.
(1)XLA(基因B-b)的遗传方式是______.W女儿的基因型是______.
(2)XLA的发生是因为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下列对该可遗传突变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该突变基因可能源于W的父亲
B.最初发生该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
C.W的直系血亲均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
D.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
(3)W家族的XLA男性患者拥有控制该病的相同基因型,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这一事实表明______(多选).
A.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
B.该致病基因的表达与其他基因的表达相关
C.患者可以通过获得性免疫而延长生命
D.患者的寿命随致病基因的复制次数增多而变短
W的女儿与另一家族中的男性Ⅱ-3结婚,Ⅱ-3家族遗传有高胆固醇血症(如图),该病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导致.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
(4)W的女儿与Ⅱ-3彼此不携带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两人育有一子,这个孩子携带高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
(5)若W的女儿怀孕了第二个孩子,同时考虑两对基因,这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伴X隐性
XBXb
B
A、B
解析
解:(1)W的姐姐生育了4子l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还有一个儿子正常,说明不是伴Y,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所以为伴X隐性,则W是XbY,其女为XBXb.
(2)由于该病为X隐性遗传,该突变基因不可能源于W的父亲,所以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故A错误、B正确;由于W的前辈正常,从W这一代起出现患者,所以W的直系血亲中其前辈不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故C错误;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无关,故D错误.
(3)据题意,患者拥有控制该病的相同基因型,其他基因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说明与环境或其他基因相关,故AB正确;由于患者都没有接受在效治疗,故不能得出可以通过获得性免疫而延长生命的结论,C错误;题干不能患者的寿命随致病基因的复制次数增多而变短的结论,D错误.
(4)据图分析,由于II-7不携带致病基因,该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不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II-4正常,该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I-1一定是杂合子,II-3是杂合子的概率为,他与W的女儿结婚,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这1
=
.
(5)VV女儿与II-3彼此不携带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W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他们的孩子患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概率为因此他们的后代正常的概率(1-
)(1-
)=
.
故答案是:
(1)伴X隐性 XBXb
(2)B
(3)A、B
(4)
(5)
(2015秋•贵州校级期末)人的红绿色盲(b)属于伴性遗传,而先天性聋哑(a)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这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基因型为aaXbY,则这对正常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Y和AaXBXb,他们再生一个没有白化病(A_)也不患色盲的男孩(XBY)的基因型可能有AAXBY或AaXBY,该正常男孩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是×
=
,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是
=
.
故选:C.
如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1)此果蝇的性染色体为______,这是______性果蝇.
(2)此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对常染色体,1和3是______染色体,A和a是______基因,A和B是______基因.
(3)果蝇产生的配子中,含ABCD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5号为X染色体,6号为Y染色体,因此该果蝇表示雄果蝇.
(2)此果蝇体细胞中,有3对常染色体,4对等位基因,1和3是非同源染色体,A和a是等位基因,A和B是非等位基因.
(3)分析图解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BbCcXDYd,因此该果蝇产生的配子中含ABCD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
.
故答案为:
(1)5和6 雄
(2)3 非同源 等位 非等位
(3)
一个患白化病的女人(其父是红绿色盲患者)与一个正常男人(其父是白化病患者)结婚.请预测他们所生子女是正常者的概率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可知双亲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他们所生子女是正常者的概率为Aa×
(AaXBXB、AaXBXb、AaXBY)=
.
故答:B.
(2015秋•朝阳区期末)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两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子代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XBY×XBXb,子代白眼雄果蝇占,A错误;
B、Ⅳ_XBY×Ⅳ_XBXb,后代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红眼果蝇占
,所以后代中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红眼果蝇占
,B正确;
C、XBY×XBXb,子代红眼雌果蝇占,C错误;
D、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雄果蝇占×
=
,D错误.
故选:B.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仅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一只纯合粉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杂交,F1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F1代雌果蝇能产生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
①基因T、t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F2代雄果蝇中共有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
③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以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分析题干可知,控制眼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A、a就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为纯合粉红眼,该亲代纯合粉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由于F1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故亲代中纯合粉红眼雄果蝇aa为XB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它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F1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基因型为aa__的果蝇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雄果蝇有两种aaXBY和aaXbY,因此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1:1;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
(2)①根据题意可知,基因T、t与性别无关,只是隐性纯合时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因此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杂交,F2代无粉红眼出现,且雌雄比例为3:5(正常应该为1:1,),所以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ttAAXbY,纯合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应为TTAAXBXB.
②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ttAAXbY,纯合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应为TTAAXBXB,因此F1代果蝇基因型为TtAAXBXb、TtAAXBY,F2代中有少数雌性个体发生性反转,F2代雄果蝇基因型为TTAAXBY(),TTAAXbY(
),TtAAXBY(
),TtAAXbY(
),ttAAXBY(
),ttAAXbY(
),和ttAAXBXB(
),ttAAXBXb(
).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③用含Bb基因的序列做探针,有丝分裂后期有两个荧光点即说明该细胞含两个x染色体,说明该细胞是正常的细胞,若含四个荧光点说明该细胞含四个x染色体,细胞一极两个,说明该个体是性反转个体,是雄性不育个体.
故答案为:
(1)①AAXbXb 4
②1:1 100%
(2)①常 ttAAXbY
②8
③2 4
请分析下列三组与果蝇有关的杂交实验(注:亲本均为纯种):
Ⅰ.果蝇的体色遗传:
①正交:
P:灰体♀×黑体♂→F1:灰体(♀、
♂)→F2:
灰体(
♀、
♂)、
黑体(
♀、
♂)
②反交:
P:灰体♂×黑体♀→F1:灰体(♀、
♂)→F2:
灰体(
♀、
♂)、
黑体(
♀、
♂)
Ⅱ.果蝇刚毛形状的遗传:
①正交:
P:直毛♀×分叉毛♂→F1:直毛(♀、
♂)→F2:
直毛(
♀、
♂)、
分叉毛(♂)
①反交:
P:直毛♂×分叉毛♀→F1:直毛(♀)、
分叉毛(♂)→F2:
直毛(
♀、
♂)、
分叉毛(
♀、
♂)
Ⅲ.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
正交:
P:敏感型♀×耐受型♂→F1:敏感型(♀、
♂)→F2:敏感型(
♀、
♂)
②反交:
P:敏感型♂×耐受型♀→F1:耐受型(♀、
♂)→F2:耐受型(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果蝇体色的遗传方式为______,若只让反交的F2中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产生的F3中纯种灰体雌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F3中黑体基因的频率为______.
(2)实验Ⅱ中果蝇控制刚毛形状的基因在______上,画出其反交中F1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2的详细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D、d表示).
______
(3)实验Ⅲ中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方式为______.
(4)现给你提供纯种敏感型果蝇的卵细胞和体细胞以及耐受型果蝇的卵细胞和体细胞作为必要的实验材料,其他实验条件均满足要求,请利用细胞核移植原理设计实验验证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方式.(要求:写出实验设计的大体思路,并作出相应判断)
设计思路:①______;
②______.
结果和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分析:实验Ⅰ中果蝇体色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遗传.由于灰体♂×黑体♀→F1:灰体,说明灰体是显性性状,则F2中灰体果蝇的基因型为1AA、2Aa.A的频率为,a的频率为
.因此,实验Ⅰ中让反交的F2中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产生的F3中纯种灰体雌果蝇所占比例为
=
.由于没有淘汰,所以F3中黑体基因的频率仍为
.
(2)根据分析:实验Ⅱ中果蝇控制刚毛形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其反交中F1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2的详细遗传图解为:
(3)根据分析:实验Ⅲ中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
(4)利用细胞核移植原理设计实验验证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方式的设计思路:
①将敏感型果蝇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耐受型果蝇去核的卵细胞内得到A组重组细胞,将耐受型果蝇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敏感型果蝇去核的卵细胞内得到B组重组细胞;
②把得到的A、B两组重组细胞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得到A、B两组成体果蝇,并置于高浓度CO2环境中,观察其性状表现.
结果和结论:在高浓度CO2环境中,A组果蝇表现为耐受型,B组果蝇表现为敏感型,说明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遗传
(2)X染色体
(3)细胞质遗传
(4)设计思路:
①将敏感型果蝇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耐受型果蝇去核的卵细胞内得到A组重组细胞,将耐受型果蝇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敏感型果蝇去核的卵细胞内得到B组重组细胞
②把得到的A、B两组重组细胞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得到A、B两组成体果蝇,并置于高浓度CO2环境中,观察其性状表现
结果和结论:在高浓度CO2环境中,A组果蝇表现为耐受型,B组果蝇表现为敏感型,说明果蝇对高浓度CO2耐受性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