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永清县校级月考)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1)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

(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______(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4)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一可知,该宽叶植株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2)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Tt):窄叶(tt)=1:1.

(3)以植株A(Tt)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tt)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宽叶植株B(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4)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宽叶(2Ttt):窄叶(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

故答案为:

(1)缺失

(2)宽叶:窄叶=1:1

(3)父本

(4)宽叶:窄叶=2:3        

解析

解:(1)由图一可知,该宽叶植株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2)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Tt):窄叶(tt)=1:1.

(3)以植株A(Tt)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tt)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宽叶植株B(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4)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宽叶(2Ttt):窄叶(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

故答案为:

(1)缺失

(2)宽叶:窄叶=1:1

(3)父本

(4)宽叶:窄叶=2: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的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F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可用______处理F1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

(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表示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______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____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

(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取该小偃麦的______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______期的细胞染色体最清晰.

正确答案

解:(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是两个物种,在能实现种间杂交的情况下,得到的后代体细胞中含有两个物种的染色体,即四个染色体组(1个由长穗偃麦草提供,3个由普通小麦提供);由于染色体来自两个物种,因此该杂种后代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因为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得到染色体加倍的个体,则能产生后代.

(2)由题干中提供的“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可知该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蓝粒单体小麦(40W+1E)自交,其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20W和20W+1E;若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有三种染色体组成,分别是:40W、40W+1E、40W+2E,其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40W.

(3)如要观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需选择分裂旺盛的细胞(根尖或芽尖)作为实验材料,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最清晰.

故答案为:

(1)4  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秋水仙素   

(2)染色体数目     20W和20W+1E    40W  

(3)根尖或芽尖     有丝分裂中期

解析

解:(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是两个物种,在能实现种间杂交的情况下,得到的后代体细胞中含有两个物种的染色体,即四个染色体组(1个由长穗偃麦草提供,3个由普通小麦提供);由于染色体来自两个物种,因此该杂种后代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因为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得到染色体加倍的个体,则能产生后代.

(2)由题干中提供的“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可知该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蓝粒单体小麦(40W+1E)自交,其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20W和20W+1E;若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有三种染色体组成,分别是:40W、40W+1E、40W+2E,其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40W.

(3)如要观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需选择分裂旺盛的细胞(根尖或芽尖)作为实验材料,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最清晰.

故答案为:

(1)4  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秋水仙素   

(2)染色体数目     20W和20W+1E    40W  

(3)根尖或芽尖     有丝分裂中期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 (  )

A育种技术操作简单

B单倍体植物生长迅速

C诱导出苗成功率高

D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单倍体育种技术复杂,先花药离体培养,再进行人工诱导,A错误;

B、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B错误;

C、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需要严格的要求,成功率不一定很高,C错误;

D、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个色盲女人和一个正常男人结婚,生了一个色觉正常但性染色体为XXY的儿子,此染色体畸变最可能发生在(  )

A精子中

B卵细胞中

C体细胞中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据题意可知,色觉正常的儿子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BX-Y,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可判断,XB和Y两条染色体均来自于父方,则X-来自于母方为Xb,因此确定是男性产生了不正常的精子(XBY).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动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多出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三体(2N+1),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或多一条均能存活,且能繁殖后代.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果蝇的性别是雄性

B该果蝇次级性母细胞中含X染色体的数目是1或2

CⅣ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3或4

D基因型为Aaa的Ⅳ号染色体三体果蝇的体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a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据图可知该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Y,为雄性,A正确;

B、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X染色体的数目是0、1或2,B错误;

C、Ⅳ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将形成染色体数目为3或4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

D、有丝分裂的本质是保持遗传稳定性,基因型不变,D正确.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染色体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