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表明:温度骤变以及秋水仙素等理化因素会使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某同学为验证低温能诱导洋葱(2N=16)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分析回答:

(1)实验原理:______

(2)材料用具:洋葱,冰箱,__________________ (显微操作器材),解离液和碱性染料等.

(3)方法步骤:

A.培养洋葱根尖,待不定根长至1cm左右时,冰箱4℃下诱导培养36h;

B.制作装片(用→表示):______

C.显微观察并绘图:该同学用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不分散,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计数:若常温下的装片中,分裂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10%,细胞周期总时间为20h,则分裂间期经历______h;该实验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体.

正确答案

解:(1)低温处理根尖细胞,能够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分裂,最终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因此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并且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3)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分离开来;漂洗是用清水洗去解离液,防止影响染色的效果;染色是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将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制片过程中,需要用镊子将细胞捣碎,并且利用载玻片进行压片,以保证细胞分散开来.如果该同学用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不分散,可能是解离不充分或未用镊子捣碎或制片完成后未充分压片.

(4)若常温下的装片中,分裂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10%,则分裂间期占90%.细胞周期总时间为20h,则分裂间期=20×90%=18h;由于洋葱体细胞数为16,未发生加倍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仍为16,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的细胞为32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低温处理根尖细胞,能够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分裂

(2)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

(3)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不充分;未用镊子捣碎;制片完成后未充分压片

(4)18    16或32

解析

解:(1)低温处理根尖细胞,能够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分裂,最终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因此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并且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3)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分离开来;漂洗是用清水洗去解离液,防止影响染色的效果;染色是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将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制片过程中,需要用镊子将细胞捣碎,并且利用载玻片进行压片,以保证细胞分散开来.如果该同学用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不分散,可能是解离不充分或未用镊子捣碎或制片完成后未充分压片.

(4)若常温下的装片中,分裂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10%,则分裂间期占90%.细胞周期总时间为20h,则分裂间期=20×90%=18h;由于洋葱体细胞数为16,未发生加倍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仍为16,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的细胞为32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低温处理根尖细胞,能够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分裂

(2)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

(3)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不充分;未用镊子捣碎;制片完成后未充分压片

(4)18    16或3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会导致染色单体无法分离

B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

C制作装片的步骤: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用显微镜观察会看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错误;

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所以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要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B正确;

C、制作装片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错误;

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四倍体大蒜的产量比二倍体大蒜高许多,为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的最低温度,特设计如下实验.

(1)实验主要材料:大蒜,培养皿,恒温箱,卡诺氏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显微镜,改良苯酚品红溶液.(2)实验步骤:

①取五个培养皿,编号并分别加入纱布和适量的水,

②培养皿分别放入-4℃,0℃,__________________的恒温箱中1h;

______

④分别取根尖______cm,放入______中固定0.5~1h,然后用______冲洗2次.

⑤制作装片:解离→____________→制片;

⑥低倍镜检测,______并记录结果.

(3)实验结果:染色体加倍率最高的一组为最佳低温;

(4)实验分析:

①设置试验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

②对染色体染色还可以用____________等;

③除低温外,______也可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增加.

正确答案

解:(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低温,所以温度应设置为变量,可设置-4℃、0℃、4℃、8℃、12℃等温度.选取根尖0.5 cm~1 cm,不可过长,主要取分生区的组织细胞.由于解离液中有盐酸,为防止染色时将碱性染料中和掉,应在染色之前用清水漂洗10 min.低温并不能使所有细胞染色体加倍,所以要统计加倍率来确定最佳低温.

(4)不同温度处理是为了进行相互对照,在DNA复制时尽可能使细胞处于设定温度中,以排除其他温度的干扰.只要不对染色体造成损伤,碱性染料均可对染色体染色,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等.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均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致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

(2)②4℃8℃12℃

③取大蒜随机均分为五组,分别放入五个培养皿中诱导36h

④0.5~1     卡诺氏液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⑤漂洗   染色  

⑥每组视野中的染色体加倍率

(4)①将培养皿放在不同温度下恒温处理,是为了进行相互对照;恒温处理1 h是为了排除室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龙胆紫溶液    醋酸洋红液

③秋水仙素

解析

解:(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低温,所以温度应设置为变量,可设置-4℃、0℃、4℃、8℃、12℃等温度.选取根尖0.5 cm~1 cm,不可过长,主要取分生区的组织细胞.由于解离液中有盐酸,为防止染色时将碱性染料中和掉,应在染色之前用清水漂洗10 min.低温并不能使所有细胞染色体加倍,所以要统计加倍率来确定最佳低温.

(4)不同温度处理是为了进行相互对照,在DNA复制时尽可能使细胞处于设定温度中,以排除其他温度的干扰.只要不对染色体造成损伤,碱性染料均可对染色体染色,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等.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均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致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

(2)②4℃8℃12℃

③取大蒜随机均分为五组,分别放入五个培养皿中诱导36h

④0.5~1     卡诺氏液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⑤漂洗   染色  

⑥每组视野中的染色体加倍率

(4)①将培养皿放在不同温度下恒温处理,是为了进行相互对照;恒温处理1 h是为了排除室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龙胆紫溶液    醋酸洋红液

③秋水仙素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其选择依据相符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A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后不向两极移动,可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因其分裂旺盛可做本实验的绝佳材料,A正确;

B、萌发的小麦种子进行的是有氧呼吸,本项可选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来探究细胞的呼吸方式,B错误;

C、在“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所选取的实验材料是鸡血细胞.用鸡血细胞做实验材料时存在实验操作步骤繁锁,实验过程中较难观察到黏稠物出现,在析出DNA 黏稠物时,很难估计加入蒸馏水的量.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在实验中,我们选用洋葱作实验材料,它有取材容易,操作简单等有点,实验效果也很显著,C正确;

D、雌性生殖细胞产生的数量少,在同一时间处于减数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就很少,若用卵巢做材料来观察减数分裂就很难发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了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一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5~8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碳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能否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秋水仙素处理可以促进或抑制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______,为什么?______

(2)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______

(3)根据所学的知识,步骤⑤中石碳酸-品红试剂是一种______性染料.

(4)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5)除上述自变量外,还有些因素会影响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

①取材时间                          ②根尖培养温度

③解离时间长短                       ④载玻片厚度

⑤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

正确答案

秋水仙素的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时间

细胞分裂指数

不能

没有对照组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先再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①②③⑤

解析

解:(1)根据表格可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细胞分裂指数.由于没有对照组,所以不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秋水仙素处理可以促进或抑制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

(2)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3)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由此可以推测石碳酸-品红试剂是一种碱性染料.

(4)使用显微镜时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所有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再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5)实验过程中,取材时间、根尖培养温度、解离时间长短和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等因素会影响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从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而载玻片厚度不会影响根尖细胞分裂的指数.

故答案为:

(1)秋水仙素的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时间   细胞分裂指数   不能   没有对照组

(2)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3)碱

(4)先再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5)①②③⑤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的材料用具里的滤纸和纱布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收集根尖和吸取多余的染液

解析

解:用卡诺氏液固定形态后需用一定浓度的酒精冲洗,一般都是用镊子夹着冲洗,所以需要纱布方便根尖的收集.在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做装片时需要用滤纸吸取多余的染液然后盖片,制作临时装片.

故答案为:收集根尖和吸取多余的染液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不能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因为紫色液泡影响实验观察

B可边低温条件处理,边进行染色体数目变化观察

C染色可以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也可以用龙胆紫

D最好选用分裂中期图象进行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本实验不能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因为该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A错误;

B、该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边低温条件处理,边进行染色体数目变化观察,B错误;

C、染色可以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也可以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C正确;

D、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D正确.

故选: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石家庄二模)下列对实验材料的处理,错误的是(  )

A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用盐酸处理细胞

C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D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用卡诺氏液固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A正确;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用盐酸处理细胞,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B正确;

C、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

D、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用卡诺氏液固定,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B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清水冲洗2次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中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制作装片步骤: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B错误;

C、由于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细胞不能正常分裂,所以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C正确;

D、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洋葱的不定根在冰箱的低温室内诱导36h,可抑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洗涤细胞固定过程中使用的卡诺氏液和解离细胞

D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低温诱导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染色,不是用于固定,B错误;

C、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洗涤细胞固定过程中使用的卡诺氏液和解离细胞,C正确;

D、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只有少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人类遗传病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染色体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