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变异
- 共2392题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诱导后有些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不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A错误;
B、低温只以能诱导部分细胞形成多倍体,所占比例较低,不可能达100%,B错误;
C、低温诱导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分裂不能完成,因而会出现一个不完整的细胞周期,C正确;
D、大蒜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在多倍体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发生重组,D错误.
故选:C.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剪取根尖2-3mm,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进行低温诱导,A错误;
B、固定后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溶液进行冲洗,B错误;
C、使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以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C错误;
D、经过处理后的根尖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卡诺氏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A错误;
B、孕妇服用或注射了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引起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B错误;
C、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环境对个体进行选择,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基因的突变产生的是新基因,C正确;
D、蚯蚓活动能力小,所以估算蚯蚓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低温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
B、制作装片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
C、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能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卡诺氏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常用于根尖,花药压片及子房石蜡切片等,所以把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D正确.
故选:C.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化学反应过程时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②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细胞板向四周扩展,不能形成新的细胞壁
③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不应只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④还原糖的鉴定中可用甘蔗汁代替梨汁做实验材料
⑤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使用了对比实验法
⑥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都可用差速离心法
⑦恩格尔曼以厌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证明了氧气由叶绿体释放
⑧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化学反应过程时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跟踪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的变化,正确;
②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能分裂,错误;
③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不应只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应随机调查,正确;
④还原糖的鉴定中不可用甘蔗汁代替梨汁做实验材料,因为甘蔗汁中含有的是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错误;
⑤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使用了对比实验法,即有氧环境和无氧环境,正确;
⑥细胞器的分离可用差速离心法,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用纸层析法,错误;
⑦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证明了氧气由叶绿体释放,错误;
⑧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用计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正确.
所以不正确的有②④⑥⑦,故选C.
低温、秋水仙素处理均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低温和秋水仙素都是抑制细胞纺锤体形成,A错误;
B、用卡诺氏液浸泡低温诱导处理后的根尖,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B正确;
C、秋水仙素处理会影响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C错误;
D、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因为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D错误.
故选:B.
请回答以下有关实验的问题:
(1)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2)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②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⑤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 的催化效率
⑦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⑧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______,需要水浴加热的是______,需要用颜色反应鉴定的是______(以上均填标号).
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中正确的是______
A.做⑦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B.做④实验时,可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C.做⑤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
D.做③实验时,可用龙胆紫代替双缩脲试剂
(3)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选取发病率高的______(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来调查,若调查该病的发病率,最好用______方法来调查.
A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B在患病家族中逐代调查.
正确答案
解:(1)A、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错误;
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
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
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水浴加热的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需要用颜色反应确定的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A、蒜叶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A错误;
B、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因此不能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做④实验,B错误;
C、做⑤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两者都能使研磨更充分,C正确;
D、龙胆紫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但不能对蛋白质进行染成色,因此做③实验时,不可用龙胆紫代替双缩脲试剂,D错误.
故选:C.
(3)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选取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来调查,若调查该病的发病率,最好用A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来调查,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最好用B在患病家族中逐代调查方法来调查.
故答案为:
(1)C
(2)②④⑦①⑧(不答⑧也可) ①②③⑧C
(3)单基因遗传病 A
解析
解:(1)A、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错误;
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
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
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水浴加热的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需要用颜色反应确定的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A、蒜叶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A错误;
B、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因此不能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做④实验,B错误;
C、做⑤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两者都能使研磨更充分,C正确;
D、龙胆紫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但不能对蛋白质进行染成色,因此做③实验时,不可用龙胆紫代替双缩脲试剂,D错误.
故选:C.
(3)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选取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来调查,若调查该病的发病率,最好用A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来调查,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最好用B在患病家族中逐代调查方法来调查.
故答案为:
(1)C
(2)②④⑦①⑧(不答⑧也可) ①②③⑧C
(3)单基因遗传病 A
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是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
B、试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C正确;
C、制片时用15%盐酸和95%酒精混合液(1:1)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C正确;
D、试验中酒精和盐酸组成解离液,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D错误.
故选:D.
下列实验材料不适合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玉米为雌雄异花植株,并且由于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常用于遗传杂交实验,A正确;
B、表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因此染色体不会加倍,B错误;
C、麦芽提取液中含有的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并且颜色浅,因此可用作检测还原糖实验,C正确;
D、水绵和好氧细菌在一起可以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
故选:B.
用浓度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你提出此假设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2)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将你设计的实验组合以表格形式列出来.
(3)按照你的设计思路,以______作为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
为此,你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首先,依次观察常温和低温下生长的洋葱根尖细胞的______.具体操作为:剪取洋葱根尖2~3mm→______→漂洗→______→______→镜检.
(4)如果镜检发现______,那么结论为______;如果镜检发现______,那么结论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低温(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观察能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所以实验假设为: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理论依据是低温能够影响酶的活性(或纺锤丝的形成、着丝粒的分裂),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
(2)实验组合及记录表为:
(3)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因此,需要观察常温和低温下生长的洋葱根尖细胞的染色体.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为剪取洋葱根尖2~3mm→解离→漂洗→染色→压片→镜检.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可以说明低温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细胞中染色体数没有加倍,可以说明低温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不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故答案为:
(1)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依据:低温能够影响酶的活性(或纺锤丝的形成、着丝粒的分裂),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
(2)
(3)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计数) 染色体 解离 染色 压片
(4)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可以说明低温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细胞中染色体数没有加倍,可以说明低温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不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低温(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观察能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所以实验假设为: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理论依据是低温能够影响酶的活性(或纺锤丝的形成、着丝粒的分裂),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
(2)实验组合及记录表为:
(3)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因此,需要观察常温和低温下生长的洋葱根尖细胞的染色体.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为剪取洋葱根尖2~3mm→解离→漂洗→染色→压片→镜检.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可以说明低温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细胞中染色体数没有加倍,可以说明低温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不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故答案为:
(1)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依据:低温能够影响酶的活性(或纺锤丝的形成、着丝粒的分裂),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
(2)
(3)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计数) 染色体 解离 染色 压片
(4)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可以说明低温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细胞中染色体数没有加倍,可以说明低温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不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