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变异
- 共2392题
根据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使多细胞生物的______,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______.
(2)孟德尔的实验方法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如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特别是用______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超越前人的创新.
(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______的过程.
(4)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用卡诺氏液浸泡处理后的根尖,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无丝分裂的特点是在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出现.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②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③利用统计学方法.④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3)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4)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用卡诺氏液浸泡处理后的根尖,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
故答案为:
(1)细胞趋向专门化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出现
(2)统计学
(3)边解旋边复制
(4)固定细胞形态
解析
解:(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无丝分裂的特点是在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出现.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②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③利用统计学方法.④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3)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4)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用卡诺氏液浸泡处理后的根尖,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
故答案为:
(1)细胞趋向专门化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出现
(2)统计学
(3)边解旋边复制
(4)固定细胞形态
(2015秋•宜昌期末)对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洋葱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是二倍体细胞,而有丝分裂后期为四倍体细胞,A正确;
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
C、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C正确;
D、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染液,D正确.
故选:B.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多倍体形成过程中没有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会增加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A错误;
B、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卡诺氏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B错误;
C、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
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且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也只有少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C.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原理及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是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
B、试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C正确;
C、制片时用15%盐酸和95%酒精混合液(1:1)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C正确;
D、试验中酒精和盐酸组成解离液,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D错误.
故选:D.
团头鲂(2n=48)是我国一种名贵淡水鱼类.研究人员用低温处理野生型团头鲂一定数量的次级卵母细胞,使其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这些次级卵母细胞在室温下最终发育成团头鲂.新培育的团头鲂多数为纯合子,少数为杂合子.新培育的团头鲂(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新培育的团头鲂是由用低温处理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已减半,只有24条),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发育而成的个体(染色体数目又加倍,又恢复为48条,二倍体),其与原来的团头鲂都是二倍体,48条染色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新培育的团头鲂体细胞染色体数应为48条,故A、B错误;
CD、团头鲂共48条染色体,不同的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形成的次级母细胞基因有可能不同,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交叉互换,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一样,新培育的团头鲂应全为纯合子,且纯合子的基因型可能不相同;若交叉互换,则产生杂合子,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
(2015秋•宁城县期末)下列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可能出现二倍体或四倍体细胞,不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A错误;
B、改良苯酚品红液的作用是染色,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B错误;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清水,C错误;
D、低温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D.
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中学实验室所做“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只能看到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但增加的具体数目不容易确定.为了确定染色体的增加数目,有人对该实验的实验步骤进行改进,补充实验步骤并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1)生根:将洋葱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
(2)分组:待不定根长到2cm左右,实验分为2组,一组作为对照组在室温下继续培养,一组转到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处理2天.可见实验组根尖______,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取材并酶解:分别剪取上述2种条件下培养的根尖2-3mm,将其浸入一定浓度的______酶溶液中,处理3h,去掉细胞壁.此时若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呈______形.
(4)低渗处理:倒去酶液后水洗根尖2~3次,用蒸馏水浸泡30min,目的是使细胞______,染色体分散.
(5)固定后制备悬浮液:将低渗处理的根尖放在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后,用机械方法磨碎根尖,制成根尖细胞悬浮液.
(6)染色、制片:吸取细胞悬浮液滴在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烤1分钟,然后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制成临时装片并观察.火烤的目的除了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外,还能______,利于染色.使用的石炭酸-品红试剂是______(酸或碱)性试剂.
(7)观察:在显微镜下看到结果如下图1和图2.
①只能在实验组中观察到的图象是______
②一位同学在实验组的观察中,视野中既有图1的细胞又有图2的细胞,试分析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2)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根尖2天,由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使多倍体器官即根尖膨大.
(3)由于细胞壁的成分主本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所以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液,处理根尖3h,去掉细胞壁.又由于没有了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所以细胞在显微镜下呈圆形.
(4)用蒸馏水浸泡去掉细胞壁的细胞30min,由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所以细胞渗透吸水.
(6)火烤的目的除了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外,还因其温度高破坏了膜的选择透过性.由于染色体呈酸性,所以使用的石炭酸-品红试剂是碱性染料.
(7)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图2细胞中的染色体没有加倍,很可能是在加入秋水仙素时,图2细胞已经过了分裂前期,细胞中已形成了纺锤体结构.
答案:(2)膨大 秋水仙素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使多倍体器官增大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圆形
(4)渗透吸水
(6)改变膜的透性 碱
(7)①图1 ②加入秋水仙素时,图2细胞已经过了分裂前期
解析
解:(2)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根尖2天,由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使多倍体器官即根尖膨大.
(3)由于细胞壁的成分主本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所以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液,处理根尖3h,去掉细胞壁.又由于没有了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所以细胞在显微镜下呈圆形.
(4)用蒸馏水浸泡去掉细胞壁的细胞30min,由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所以细胞渗透吸水.
(6)火烤的目的除了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外,还因其温度高破坏了膜的选择透过性.由于染色体呈酸性,所以使用的石炭酸-品红试剂是碱性染料.
(7)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图2细胞中的染色体没有加倍,很可能是在加入秋水仙素时,图2细胞已经过了分裂前期,细胞中已形成了纺锤体结构.
答案:(2)膨大 秋水仙素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使多倍体器官增大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圆形
(4)渗透吸水
(6)改变膜的透性 碱
(7)①图1 ②加入秋水仙素时,图2细胞已经过了分裂前期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卵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A错误;
B、二倍体生物与四倍体生物杂交可以获得三倍体生物,受精时发生染色体变异也有可能形成三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进而发育成三倍体生物,三倍体生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错误;
C、单倍体育种所获得的植株都是纯合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能正常联会,产生正常的配子,C错误;
D、“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由于绝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所以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A错误;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由于解离时已将细胞杀死,细胞将固定在某一时期,所以不可能在高倍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细胞从分裂前期到中期的变化,B错误;
C、取人口腔上皮细胞,用活体染色剂健那绿而不是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C错误;
D、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清晰,所以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D正确.
故选:D.
(2015秋•绵阳期末)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适宜条件下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不能让洋葱浸入水中,A错误;
B、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3小时以固定细胞形态,B错误;
C、将诱导后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3h,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C正确;
D、应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确认某个细胞染色体发生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