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变异
- 共2392题
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实验材料、细胞状态及染色剂等的叙述,全部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错误;
B、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可以采用蝗虫精母细胞为实验材料,且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B正确;
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所用的染色剂为改良苯酚品红染液,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细胞一直保持活性,D错误.
故选:B.
I.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b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
(1)上述两对性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
(2)现有杂合的白色不抗虫品种,欲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可稳定遗传的白色抗虫棉品种,最佳选取的育种方法是______,试简述其主要过程:______.
II.如图1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如图2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和b),请据图回答(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3)图1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分别是:①______;②______.
(4)II8基因型是______,II6和II7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5)若图中1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可能发生改变及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组合2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b的后代只有白色不抗虫个体,可知判断白色、不抗虫是显性性状.
(2)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所以欲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可稳定遗传的白色抗虫棉品种,最佳选取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即取杂合的白色不抗虫棉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并从中选取白色抗虫的纯合体.
(3)①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称为复制;②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4)根据图2的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9号是女性患者,而其父母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3号和4号都是杂合体,则8号的基因型为BB或Bb.由于10号患病,所以II6和II7的基因型都为Bb,所以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
(5)图中1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转录后的密码子由GAA变为GAG.又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和GAG,所以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没有改变.
答案:(1)白色、不抗虫
(2)单倍体育种 取杂合的白色不抗虫棉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并从中选取白色抗虫的纯合体
(3)复制 转录
(4)BB或Bb 3/4
(5)不会,因为突变前后的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相同,所以生物性状不变
解析
解:(1)根据组合2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b的后代只有白色不抗虫个体,可知判断白色、不抗虫是显性性状.
(2)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所以欲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可稳定遗传的白色抗虫棉品种,最佳选取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即取杂合的白色不抗虫棉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并从中选取白色抗虫的纯合体.
(3)①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称为复制;②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4)根据图2的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9号是女性患者,而其父母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3号和4号都是杂合体,则8号的基因型为BB或Bb.由于10号患病,所以II6和II7的基因型都为Bb,所以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
(5)图中1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转录后的密码子由GAA变为GAG.又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和GAG,所以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没有改变.
答案:(1)白色、不抗虫
(2)单倍体育种 取杂合的白色不抗虫棉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并从中选取白色抗虫的纯合体
(3)复制 转录
(4)BB或Bb 3/4
(5)不会,因为突变前后的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相同,所以生物性状不变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常用作观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形态的染色剂,所以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A正确;
B、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错误;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进行低温处理,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先制片会杀死细胞,无法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均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A.
有关“低温诱导洋葱(2n=16)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A错误;
B、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应设置常温培养的对照组,以确认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用显微观察到染色体数为32的细胞,还不能判断低温诱导成功,D错误.
故选:C.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均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多倍体形成过程是有丝分裂,所以没有增加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B错误;
C、低温诱导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实验过程中,解离使细胞死亡,所以不会看到染色体加倍的动态变化过程,C错误;
D、低温诱导能够细胞染色体加倍,因此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但不会出现三倍体细胞,D错误.
故选:A.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菠菜叶上表皮细胞中线粒体实验时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
②用黑藻叶片进行植物细胞叶绿体观察时可以看见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③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再用95%的酒精冲洗两次
④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实验时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且叶上表皮细胞几乎无色,①正确;
②黑藻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色素,利于观察其形态和分布,所以可用黑藻叶片进行植物细胞叶绿体观察,②正确;
③“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剪去诱导处理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冲洗两次,③正确;
④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④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错误;
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
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
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如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②为杂交育种过程,虽然简便但培育周期长,A错误;
B、④过程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单倍体没有萌发的种子;⑦可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错误;
C、⑤为诱变育种,⑧为基因工程育种,二者育种原理不相同,前者为基因突变,后者为基因重组,C错误;
D、③④表示单倍体育种,其中③过程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培养获得单倍体个体,D正确.
故选D.
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较长,所以处于间期细胞较多;洋葱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是二倍体细胞,而有丝分裂后期为四倍体细胞;观察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需要解离,经过解离过程后细胞均是死细胞,观察不到变化过程;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选ABD.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经常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具有大的液泡,且含有紫色色素,所以不宜用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A错误;
B、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颜色较浅,适宜作为观察DNA和RNA分布实验的材料,B正确;
C、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正确;
D、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分裂期的前期发生异常,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