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变异
- 共2392题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2N=16)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A正确;
B、洋葱(2N=16)根尖细胞前中期染色体数目为16条,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32.低温诱导洋葱(2N=16)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32,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为64,B正确;
C、低温诱导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实验过程中,解离使细胞死亡,所以不会看到染色体加倍的动态变化过程,C正确;
D、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均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D.
以下关于低温诱导洋葱(2n=16)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能加速着丝点的断裂,A错误;
B、实验中可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B正确;
C、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而不是使DNA和蛋白质相互分离,C错误;
D、低温处理后,根尖中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可能含有32条染色体(第一次分裂后期)或64条染色体(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用作观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最佳实验材料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噬菌体是DNA病毒,非细胞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
B、小麦的培养期较长,根尖生长较慢,不是用作观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最佳实验材料,B错误;
C、洋葱的根尖分生区分裂旺盛,低温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用作观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最佳实验材料,C正确;
D、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离色素时采用的纸层析法利用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越快,A错误;
B、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错误;
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对加热杀死后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物质提纯,分别作用于R型菌落,得出实验结论,C错误;
D、由于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D正确.
故选:D.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不正确的叙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A正确;
B、低温诱导能够细胞染色体加倍,因此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B正确;
C、低温诱导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实验过程中,解离使细胞死亡,所以不会看到染色体加倍的动态变化过程,C错误;
D、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均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C.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试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进入两个子细胞中,A错误;
B、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B正确;
C、“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活动中,通过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最终构建概念模型,体现反馈调节,C正确;
D、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D正确.
故选:A.
下列四种材料中,最适合用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
B、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所以最适合用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材料,C正确;
D、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故A正确;
B、低温诱导后的根尖可先用卡诺氏液处理并冲洗,然后再制作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故B正确;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各小组得出的增长曲线的总趋势应该是一致的,即先增长、然后趋于平衡,最后下降,故C正确;
D、为保证制作的生态缸长时间维持稳定应将其放置于室内光线良好的地方,但不能敞口,应密闭,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有关实验或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A、B正确;
C、洋葱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故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C正确;
D、加入无水乙醇越多,表示溶剂越多,而色素总量不变,所以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浅,D错误.
故选:D.
如图表示某农作物的两种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④过程应用了______技术,E幼苗的获得利用了细胞的______.
(2)过程④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__,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
(3)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
(4)⑤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是用______处理或______,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5)若c作物为水稻,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经过③过程形成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有一半是蓝黑色,一半是橙红色,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定律.
正确答案
解:(1)④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2)④过程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得到单倍体植株,⑤过程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见过程④⑤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3)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体)占总数的比例为=
.
(4)⑤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采用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处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都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5)③过程形成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有一半是蓝黑色,一半是橙红色,说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并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故答案为:
(1)植物组织培养 全能性
(2)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3)
(4)秋水仙素 低温处理 都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
(6)分离
解析
解:(1)④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2)④过程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得到单倍体植株,⑤过程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见过程④⑤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3)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体)占总数的比例为=
.
(4)⑤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采用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处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都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5)③过程形成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有一半是蓝黑色,一半是橙红色,说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并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故答案为:
(1)植物组织培养 全能性
(2)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3)
(4)秋水仙素 低温处理 都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
(6)分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