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变异
- 共2392题
下列有关细胞增殖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倍体烟草产生的花药,由于减数分裂,其染色体减半;所以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A错误;
B、二倍体烟草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所以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1,B错误;
C、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发生在细胞分裂末期,D错误.
故选C.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回答: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条染色体.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图中的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_.
(3)在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培育出根据体色辨别幼蚕性别的后代.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的文字,描述选育雄蚕的过程.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可以推测出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28条染色体.
(2)II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移位到W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由变异家蚕与普通家蚕2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图中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为aaZWA.
(3)限性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培育后代,遗传图谱如下:
后代中有斑纹的均为雌蚕,应淘汰;无斑纹的为雄蚕,应保留.
故答案为:
(1)28
(2)结构变异 杂交育种 aaZWA
(3)如图:
解析
解:(1)由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可以推测出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28条染色体.
(2)II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移位到W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由变异家蚕与普通家蚕2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图中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为aaZWA.
(3)限性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培育后代,遗传图谱如下:
后代中有斑纹的均为雌蚕,应淘汰;无斑纹的为雄蚕,应保留.
故答案为:
(1)28
(2)结构变异 杂交育种 aaZWA
(3)如图:
玉米的糯质胚乳基因WX和黑绿茵基因v通常是连锁的,然而,有位学者发现一个品种中有自由组合的.问你能用哪一种染色体变异解释?(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已知玉米的糯质胚乳基因WX和黑绿茵基因v通常是连锁的,即WX-v,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根据题意可知有一个品种中有自由组合的,说明相当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连锁的两基因有一个移到了它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即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移动,表现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易位.
故选:D.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马铃薯形成的单倍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21三体综合征体细胞比正常人体细胞多一条21号染色体,而神经元中仍然是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基因中增添的位置不同,影响结果也不一样:最前端时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或不能表达(形成终止密码子);在中间某个位置会造成肽链提前中断(形成终止密码子)或插入点后氨基酸序列改变,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
故选:D.
图1~3所示的是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联会异常行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去掉图1上的所有字母,如上面条染色体正常,则表示缺失,如下面条染色体正常,则表示重复,不能确定染色体变异的具体情况,A正确;
B、图2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图3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片段发生倒位,B正确;
C、图2中未发生变异前,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C与D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正确;
D、图3外侧的染色体正常,而内侧的染色体发生倒位,D错误.
故选:D.
是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则如图所示是指染色体结构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据图分析,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含有片段1、2、3、4、5,而图2中下面一条染色体上只有片段1、2、5,缺少片段3、4,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故选:B.
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是,则图
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据图分析,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含有片段1、2、3、4、5,而图2中下面一条染色体上只有片段1、2、5,缺少片段3、4,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故选:B.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如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与“已知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比较可知:
A图中的染色体丢失了p、q基因所在的片段,为缺失引起的染色体结构变异,A属于;
B图中的染色体增加了一段含O基因的片段,为重复引起的染色体结构变异,B属于;
C图中的染色体与已知染色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含p、q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倒位引起的染色体结构变异,C属于;
D图中的染色体结构未发生变化,是由于染色体上的N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n,属于基因突变,D不属于.
故选:D.
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①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
②同源染色体之间通过互换交换片段
③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
④染色体缺失或增加片段.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正确;
②同源染色体之间通过互换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错误;
③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错误;
④染色体缺失或增加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正确.
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①④.
故选:C.
(2016•河南一模)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运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______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图1表示对雌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由图分析,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由______导致的.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d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d,在纯合(XdBXdB、XdBY)时能使胚胎致死.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若棒眼雌果蝇(Xd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进行杂交,则F1表现型有______种,其中雌果蝇占______.若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产生的F2中X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由题图1可知,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3)结合题图2可知,棒眼雌果蝇(XdBX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XdB:Xb=1:1,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Xb:Y=1:1,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dBXb:XdBY:XbXb:XbY=1:1:1:1,其中XdBY致死,因此表现型是棒眼雌性、野生型雌性、野生型雄性三种表现型,其中雌性:雄性=2:1;F1雌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XdB:Xb=1:3,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Xb:Y=1:1,二者随机交配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dBXb:XdBY:XbXb:XbY=1:1:3:3,其中XdBY致死,因此XB的基因频率是1÷[(1+3)×2+3]=.
故答案为:
(1)假说演绎法
(2)染色体结构变异
(3)3
解析
解:(1)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由题图1可知,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3)结合题图2可知,棒眼雌果蝇(XdBX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XdB:Xb=1:1,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Xb:Y=1:1,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dBXb:XdBY:XbXb:XbY=1:1:1:1,其中XdBY致死,因此表现型是棒眼雌性、野生型雌性、野生型雄性三种表现型,其中雌性:雄性=2:1;F1雌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XdB:Xb=1:3,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Xb:Y=1:1,二者随机交配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dBXb:XdBY:XbXb:XbY=1:1:3:3,其中XdBY致死,因此XB的基因频率是1÷[(1+3)×2+3]=.
故答案为:
(1)假说演绎法
(2)染色体结构变异
(3)3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