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变异
- 共2392题
已知西瓜红色瓤(R)对黄色瓤(r)为显性.图中A是黄瓤瓜种子(rr)萌发而成的,B是红瓤瓜种子(RR)长成的.据图作答:
(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用秋水仙素诱导四倍体西瓜植株,一般在种子萌发成幼苗期最有利,原因是______.
(2)G瓜瓤是______色,其中瓜子的胚的基因型是______.
(3)H瓜瓤是______色,H中无子的原理是______.
(4)生产上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______.
(5)第一年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结出的果实中,其瓜瓤、子叶所含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______;第二年三倍体无子西瓜结出的果实中,瓜瓤细胞所含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不能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用秋水仙素诱导四倍体西瓜植株时,由于种子萌发成幼苗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旺盛,所以一般在种子萌发成幼苗期最有利.
(2)用秋水仙素处理黄瓤C(rr)西瓜的幼苗,使之形成四倍体的西瓜G(rrrr),植株开花后产生的卵细胞为rr.当它接受二倍体红瓤(RR)西瓜的花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rrrr),瓜瓤为黄色,受精卵的基因型为Rrr,发育成的胚为三倍体(Rrr).
(3)第二年,三倍体(Rrr)的西瓜开花后,所结H瓜瓤是红色.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当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后,发育成的三倍体西瓜中没有种子.
(4)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多倍体植株的特点:茎秆粗壮,叶片种子和果实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5)第一年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结出的果实中,其瓜瓤、子叶所含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个和3个;第二年三倍体无子西瓜结出的果实中,瓜瓤细胞所含的染色体组数为3个.
故答案为:
(1)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种子萌发成幼苗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2)黄 Rrr
(3)红 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4)染色体数目变异
(5)4和3 3
解析
解:(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不能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用秋水仙素诱导四倍体西瓜植株时,由于种子萌发成幼苗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旺盛,所以一般在种子萌发成幼苗期最有利.
(2)用秋水仙素处理黄瓤C(rr)西瓜的幼苗,使之形成四倍体的西瓜G(rrrr),植株开花后产生的卵细胞为rr.当它接受二倍体红瓤(RR)西瓜的花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rrrr),瓜瓤为黄色,受精卵的基因型为Rrr,发育成的胚为三倍体(Rrr).
(3)第二年,三倍体(Rrr)的西瓜开花后,所结H瓜瓤是红色.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当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后,发育成的三倍体西瓜中没有种子.
(4)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多倍体植株的特点:茎秆粗壮,叶片种子和果实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5)第一年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结出的果实中,其瓜瓤、子叶所含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个和3个;第二年三倍体无子西瓜结出的果实中,瓜瓤细胞所含的染色体组数为3个.
故答案为:
(1)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种子萌发成幼苗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2)黄 Rrr
(3)红 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4)染色体数目变异
(5)4和3 3
将二倍体西瓜的花芽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茎尖得到的西瓜植株.下列说法有错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三倍体西瓜不育,所以四倍体西瓜理论上已是一个新物种,A正确;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或四个染色体组,所以可能含有等位基因,B正确;
C、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实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
D、根部细胞由于没有用秋水仙素处理,所以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D.
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目前鱼类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等.请据图回答:
(1)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______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造成的.
(2)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若子代性别为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雌性为XX,雄性为XY);若子代性别为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WW个体不能成活).
(3)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基因B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偶然发现一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可知,二倍体鱼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是一个,若获得纯合二倍体,图中方法一是,可以用低温处理卵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方法二是低温抑制极体排出,形成二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容易发生交叉互换,所以这种方法形成的二倍体往往是杂合二倍体.
(2)若鱼的性别决定是XY型,雌鱼产生的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加倍后为XX全是雌性;若鱼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雌鱼产生的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Z或者W,加倍后是ZZ或者WW,由于WW不能成活,所以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全为雄性.
(3)由题意可知,这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的基因型是aabb,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繁殖后代的基因型全是aabb,表现为龙眼.
故答案为:
(1)低温抑制(细胞)纺锤体形成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2)雌性 雄性
(3)100%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二倍体鱼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是一个,若获得纯合二倍体,图中方法一是,可以用低温处理卵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方法二是低温抑制极体排出,形成二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容易发生交叉互换,所以这种方法形成的二倍体往往是杂合二倍体.
(2)若鱼的性别决定是XY型,雌鱼产生的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加倍后为XX全是雌性;若鱼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雌鱼产生的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Z或者W,加倍后是ZZ或者WW,由于WW不能成活,所以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全为雄性.
(3)由题意可知,这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的基因型是aabb,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繁殖后代的基因型全是aabb,表现为龙眼.
故答案为:
(1)低温抑制(细胞)纺锤体形成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2)雌性 雄性
(3)100%
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微量培育无子罗汉果,科研人员将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表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
(1)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
(2)上述研究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3)鉴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去变异植株幼嫩的芽尖进行固定,再经解离______、______和制片,制得变异植株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______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还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5)图1所示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转录完成后,④需通过______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图2中核糖体上的碱基配对方式有______.
(6)关于图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⑥在①上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
B.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C.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合成⑥的场所在细胞质
D.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正确答案
解:(1)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
(3)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加倍最直接的证据.而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但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最后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因为该时期染色体数目清晰,形态稳定,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可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这样即可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
(5)图2所示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转录完成后,④RNA需通过核孔(0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图2中核糖体上的碱基配对方式有G-C、A-U、C-G、U-A.
(6)A.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⑥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A正确;
B.②③④⑤都是以同一个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的,因此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相同,B错误;
C.①是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的;⑥是核糖体(含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的,C正确;
D.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过程,可见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故答案:
(1)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 被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
(3)漂洗 染色 有丝分裂中期
(4)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
(5)RNA聚合酶 0 G-C、A-U、C-G、U-A
(6)B
解析
解:(1)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
(3)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加倍最直接的证据.而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但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最后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因为该时期染色体数目清晰,形态稳定,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可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这样即可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
(5)图2所示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转录完成后,④RNA需通过核孔(0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图2中核糖体上的碱基配对方式有G-C、A-U、C-G、U-A.
(6)A.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⑥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A正确;
B.②③④⑤都是以同一个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的,因此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相同,B错误;
C.①是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的;⑥是核糖体(含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的,C正确;
D.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过程,可见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故答案:
(1)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 被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
(3)漂洗 染色 有丝分裂中期
(4)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
(5)RNA聚合酶 0 G-C、A-U、C-G、U-A
(6)B
下列生物变异中,能够遗传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阳光充足的田地里玉米产量高是由于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A错误;
B、长毛兔剪毛后的短毛,其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可遗传,B错误;
C、阳光曝晒后变黑的皮肤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可以遗传,C错误;
D、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三倍体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D.
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2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2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2号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的F1,F1随机交配得F2,则关于F2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AO)和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正常翅果蝇(aO)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O:OO:aO:Aa=1:1:1:1,由于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AO、aO)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OO)则致死,因此F1中能产生配子的个体有AO:aO:Aa,产生的配子A:a:O=1:1:1.F1随机交配得F2,则F2个体为AA:Aa:aa:AO:aO:OO=1:2:1:2:2:1,其中OO致死.因此,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
,A正确;
B、翻翅果蝇(AA、Aa、AO)占+
+
=
,B正确;
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AA、Aa)占+
=
,C正确;
D、染色体数异常的正常翅果蝇(aO)占=
,D错误.
故选:D.
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无关的是( )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②纺锤体的形成受阻
③个别染色体的增加
④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多倍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而不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①错误;
②纺锤体的形成受阻,会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形成多倍体,②正确;
③多倍体是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后形成的,③错误;
④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而不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错误.
故选:C.
科研人员研究棉花细胞核中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连续基因,其分布状况如下图所示,图中I、Ⅱ为基因间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I中插入一个抗虫基因以提高植物的抗虫性,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由于a为基因,而I为基因间的序列,不属于基因部分,所以图中碱基对替换发生在a区段属于基因突变,发生Ⅰ区段不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
C、基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b、c是三个基因,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同时得到执行,C错误;
D、I、Ⅱ为基因间的序列,不属于基因部分,而启动子属于基因部分,即基因b和基因c的启动子分别在基因b和基因c的区段中,D错误.
故选:B.
(2015秋•平鲁区校级月考)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色盲儿子,且儿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也出现异常:XXY.体检表明,夫妻双方都没有遗传病或其他疾病.请您分析一下儿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夫妻色觉正常,生了一个色盲儿子,说明夫妻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由于儿子的性染色体组成出现异常,为XXY,所以儿子的基因型为XbXbY.因此,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又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所以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X染色体没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故选:D.
生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果蝇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
(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______.
(2)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
(3)现利用正常染色体正常肢和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肢和短肢共4种纯合果蝇,来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选择亲本果蝇杂交,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b.若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4)若通过(3)确定了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将非单体的正常肢(纯合)果蝇与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正常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示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为X、Y染色体,可见该果蝇的性别是雄性.
(2)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7条染色体,其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或3条.
(3)由以上分析可知,正常肢相对于短肢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现有正常染色体正常肢和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肢和短肢共4种纯合果蝇,要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应选择正常染色体短肢果蝇和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果蝇果蝇杂交,获得子代.若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aa×AO→子代中出现正常肢果蝇和短肢果蝇,且比例接近1:1;若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aa×AA→子代全为正常肢果蝇.
(4)若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将非单体的正常肢(纯合)果蝇(AA)和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aO)交配,后代为Aa:AO=1:1,可见后代出现正常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雄性
(2)4条或3条
(3)①正常染色体短肢果蝇和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果蝇
②子代中出现正常肢果蝇和短肢果蝇,且比例接近1:1 子代全为正常肢果蝇
解析
解:(1)图示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为X、Y染色体,可见该果蝇的性别是雄性.
(2)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7条染色体,其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或3条.
(3)由以上分析可知,正常肢相对于短肢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现有正常染色体正常肢和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肢和短肢共4种纯合果蝇,要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应选择正常染色体短肢果蝇和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果蝇果蝇杂交,获得子代.若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aa×AO→子代中出现正常肢果蝇和短肢果蝇,且比例接近1:1;若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aa×AA→子代全为正常肢果蝇.
(4)若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将非单体的正常肢(纯合)果蝇(AA)和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aO)交配,后代为Aa:AO=1:1,可见后代出现正常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雄性
(2)4条或3条
(3)①正常染色体短肢果蝇和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果蝇
②子代中出现正常肢果蝇和短肢果蝇,且比例接近1:1 子代全为正常肢果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