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变异
- 共2392题
如图细胞中具有的染色体组个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图示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2条,故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故选:B.
图中,F表示某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图中①-④中能表示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分析题图可知,F表示某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该生物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中①②③④中能表示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的是③.
故选:A.
请回答下面关于遗传的问题.
(1)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白菜和甘蓝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
①自然条件下,白菜和甘蓝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______方式产生后代,原因是它们存在着______.
②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__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常用方法为______.
(2)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其正常植株呈绿色,部分植株呈金黄色,且金黄色仅存在于雄株中(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B、b表示),以下是三组杂交实验及结果.
①金黄色是______性状.
②根据第Ⅰ、Ⅱ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两组子代中均没有出现雌株的原因是______.
③请写出第Ⅲ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正确答案
解:(1)①由于白菜和甘蓝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在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杂交(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②由于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因此它们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为10、9,因此的染色体数为10+9=19.由于染色体数为19的二倍体“白菜-甘蓝”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会联会紊乱,因此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使其可育,可利用低温诱导或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由二倍体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
(2)①由第Ⅰ组绿色雌株和金黄色雄株杂交,后代全为绿色雄株,可确定绿色是显性性状,金黄色是隐性性状.
②第Ⅰ组结果,按常理应该有雌性后代,但实际后代全为雄性,说明父本(金黄色XbY)只能产生Y精子,即产生的Xb的雄配子致死.
③由于亲本为:母本(XBX-)、父本(XBY),并且后代的表现型为绿色雌株(XBX-):绿色雄株(XBY):金黄色雄株(XbY)=2:1:1,由此确定母本基因型为XBXb.
故答案为:
(1)①杂交(有性生殖) 生殖隔离
②19 联会紊乱 低温诱导或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2)①隐性
②雄配子Xb不能成活
③2:1:1
解析
解:(1)①由于白菜和甘蓝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在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杂交(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②由于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因此它们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为10、9,因此的染色体数为10+9=19.由于染色体数为19的二倍体“白菜-甘蓝”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会联会紊乱,因此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使其可育,可利用低温诱导或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由二倍体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
(2)①由第Ⅰ组绿色雌株和金黄色雄株杂交,后代全为绿色雄株,可确定绿色是显性性状,金黄色是隐性性状.
②第Ⅰ组结果,按常理应该有雌性后代,但实际后代全为雄性,说明父本(金黄色XbY)只能产生Y精子,即产生的Xb的雄配子致死.
③由于亲本为:母本(XBX-)、父本(XBY),并且后代的表现型为绿色雌株(XBX-):绿色雄株(XBY):金黄色雄株(XbY)=2:1:1,由此确定母本基因型为XBXb.
故答案为:
(1)①杂交(有性生殖) 生殖隔离
②19 联会紊乱 低温诱导或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2)①隐性
②雄配子Xb不能成活
③2:1:1
下列各项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多倍体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多倍体的花粉含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染色体组内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C正确;
D、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不一定含有1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C.
用玉米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单倍体幼苗期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该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在此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ef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
B、de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加倍,B错误;
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因此秋水仙素作用于c点之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e点后包括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后期染色体组数目最多为4个,且各染色体组基因组成相同,D正确.
故选:D.
培育具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无籽西瓜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培育具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无籽西瓜的过程是先将二倍体西瓜培育成四倍体,然后再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采用的育种方法是用多倍体育种,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故选:C.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蜂王)是二倍体(2n=32),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是单倍体(n=1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雌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是雄蜂,所以蜜蜂的性别决定主要与染色体组数有关,A错误;
B、雄蜂是单倍体,但可进行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B错误;
C、由于雄蜂是单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所以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配子,C错误;
D、由于雄蜂是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雄蜂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可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D.
下列四组数据错误的是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含染色体42条,则由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中含有染色体21条,A错误;
B、玉米(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染色体20条,则由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中含有染色体10条,B正确;
C、小黑麦(八倍体)体细胞中含染色体56条,则由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中含有染色体28条,C正确;
D、蜜蜂(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染色体32条,则由卵细胞发育成的单倍体中含有染色体16条,D正确.
故选:A.
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______(是/不是)一个新的物种,原因是______.
(2)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曲线出现c→d→e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3)提供花药的玉米植株不具有抗盐性,但将由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幼苗栽培在盐度较高的培养土中,除一部分因盐度较高而死亡外,还有一部分正常生长,此种现象说明:抗盐性状为______性状,玉米在形成花粉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现象,从而形成了两种类型的花粉.
(4)具有抗盐性的单倍体幼苗,经c→d→e过程形成的二倍体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______(发生/不发生)性状分离,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二倍体玉米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即不能产生子代,因此不是一个新的物种.
(2)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丝形成,后期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不能移向两级也没有分到两个细胞中去,故形成了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3)不具有抗盐性的玉米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个体中,有的具有抗盐性,有的不具有抗盐性,说明玉米在形成花粉的过程中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抗盐性状为隐性性状.
(4)单倍体育种一般是利用由花粉粒直接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通过人工诱导(可以用秋水仙素),使它的染色体数加倍,从而使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均为纯合体,这样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故答案为:
(1)不是 二倍体玉米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
(2)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隐性 性状分离
(4)不发生 二倍体植株先经花粉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单倍体再经染色体加倍得到二倍体的纯合子,纯合子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仍为纯合子)
解析
解:(1)二倍体玉米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即不能产生子代,因此不是一个新的物种.
(2)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丝形成,后期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不能移向两级也没有分到两个细胞中去,故形成了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3)不具有抗盐性的玉米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个体中,有的具有抗盐性,有的不具有抗盐性,说明玉米在形成花粉的过程中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抗盐性状为隐性性状.
(4)单倍体育种一般是利用由花粉粒直接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通过人工诱导(可以用秋水仙素),使它的染色体数加倍,从而使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均为纯合体,这样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故答案为:
(1)不是 二倍体玉米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
(2)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隐性 性状分离
(4)不发生 二倍体植株先经花粉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单倍体再经染色体加倍得到二倍体的纯合子,纯合子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仍为纯合子)
下列自然现象或科研成果,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蝾螈眼球晶状体的再生属于器官的再生,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能力,并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没有把细胞内所有的遗传信息表达出来,B错误;
C、损伤肝组织的自我修复属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错误;
D、未受精的卵细胞能够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