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该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

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这是因为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进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洋葱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

B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将洋葱内表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绿色

C用龙胆紫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可找到连续分裂的细胞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由于洋葱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而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A正确;

B、由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将洋葱内表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红色,B错误;

C、洋葱鳞片叶表皮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形成染色体,所以观察洋葱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色,C错误;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通过解离步骤细胞已死亡,因此不可能观察到细胞动态分裂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该时期较长

B用显微镜可同时观察到二倍体和四倍体细胞

C用高倍显微镜可观察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相似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于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处的时间占95%左右,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

B、如果观察的细胞处于前期、中期,则细胞内含二个染色体组;如果观察的细胞处于后期,则细胞内含四个染色体组;所以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B正确;

C、由于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制作临时装片要进行解离,细胞已失活,所以在高倍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C错误;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在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关于所用的液体及其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剪取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是为了使染色体着色

B95%酒精可以洗去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也可与15%盐酸溶液混合,解离、分散细胞

C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使细胞核染上颜色

D漂洗是为了洗去多余的染料,所以要用酒精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卡诺氏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常用于根尖,花药压片及子房石蜡切片等,所以把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A错误;

B、95%酒精可以洗去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也可与15%盐酸溶液混合,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制片时的压片使组织细胞相互分散开,B正确;

C、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使染色体染上颜色,C错误;

D、漂洗是为了洗去解离液,一般用清水进行漂洗,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诱导能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制作装片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95%的酒精

D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低温诱导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制作装片包括: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

C、固定是用卡诺氏液,只有解离后的漂洗液是95%的酒精,C错误;

D、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机理,D错误.

故选:A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1909年孟德尔给“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②胆固醇是构成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③葡萄糖存在于叶绿体也存在于线粒体中④细胞核是DNA和R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⑤1880年恩格尔曼利用好氧细菌和水绵进行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⑥8%的盐酸能够用于洗去卡诺氏液⑦利用95%的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要向里面加入无水碳酸钠,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⑧氢氧化钠在琼脂块上的扩散深度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①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的是约翰逊,①错误;

②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②错误;

③葡萄糖存在于叶绿体中,但不存在于线粒体中,③错误;

④细胞核是D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且正常细胞不会发生RNA的复制,④错误;

⑤1880年恩格尔曼利用好氧细菌和水绵进行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⑤正确;

⑥95%的酒精能够用于洗去卡诺氏液,⑥错误;

⑦利用95%的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要向里面加入碳酸钙,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⑦错误;

⑧氢氧化钠在琼脂块上的扩散体积与琼脂块的体积的比值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⑧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下材料选自某同学所做实验的部分记录.

实验名称: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步骤:

(1)培养固定: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待根长出1cm左右,剪取根尖0.5~1cm,置于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内,并在冰箱的冷藏室诱导培养36h.将诱导后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

(2)装片制作: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3)观察: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确认某个细胞染色体发生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实验结论:

低温条件下根尖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问题:

(1)请将上述内容中错误之处予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2)低温导致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______.如果要探究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最适温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______

(3)洋葱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约为12h.某同学利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得到了如下结果.

上述样本1和样本2表示______,间期为______h.

(4)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装片时,判断某细胞是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非有丝分裂后期的依据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实验是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将整个培养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所以实验中将漂洗与染色颠倒了;细胞在低温下不会都发生变异,而且大多数细胞处理分裂间期,所以低温条件下根尖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或者没有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而不可能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2)低温导致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温度不同,诱导的效果也不一样;要探究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最适温度,需要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的对照组,观察并比较结果.

(3)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不同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情况不相同.表中两个样本表示两个不同视野所看到的处在分裂各期的细胞数目;由于洋葱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约为12h,所以间期为85÷100×12=10.2h.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不变,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判断的依据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或有无染色单体.

答案:(1)①将整个培养装置放入冰箱低温导致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的低温室内(2分)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分)

③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或者没有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2分)

(2)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分裂(只答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给1分)(2分)

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的对照组,观察并比较结果(2分)

(3)两个不同视野所看到的处在分裂各期的细胞数目(2分)       10.2h(2分)

(4)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答有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无染色单体,等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解析

解:(1)由于实验是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将整个培养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所以实验中将漂洗与染色颠倒了;细胞在低温下不会都发生变异,而且大多数细胞处理分裂间期,所以低温条件下根尖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或者没有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而不可能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2)低温导致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温度不同,诱导的效果也不一样;要探究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最适温度,需要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的对照组,观察并比较结果.

(3)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不同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情况不相同.表中两个样本表示两个不同视野所看到的处在分裂各期的细胞数目;由于洋葱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约为12h,所以间期为85÷100×12=10.2h.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不变,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判断的依据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或有无染色单体.

答案:(1)①将整个培养装置放入冰箱低温导致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的低温室内(2分)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分)

③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或者没有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2分)

(2)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分裂(只答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给1分)(2分)

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的对照组,观察并比较结果(2分)

(3)两个不同视野所看到的处在分裂各期的细胞数目(2分)       10.2h(2分)

(4)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答有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无染色单体,等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B固定:用卡诺氏液来固定洋葱根尖

C染色:龙胆紫染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正确;

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但不能使洋葱根尖解离,B正确;

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龙胆紫染液或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

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将RNA和蛋白质分离

B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时需加热

C低温可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加热的目的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中的溶酶体破坏核酸,A错误;

B、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因此实验不需加热,B错误;

C、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即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正确;

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有无氧气的供应是自变量,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和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由两个染色体组变为四个染色体组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由于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处的时间占95%左右,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

B、如果观察的细胞处于前期、中期,则细胞内含二个染色体组;如果观察的细胞处于后期,则细胞内含四个染色体组;所以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B正确;

C、由于在制作装片过程中,要进行解离,使细胞失去活性,所以在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C错误;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人类遗传病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染色体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