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试剂或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处理正确的是(  )

A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红细胞

B人工诱导多倍体时,可用低温处理代替秋水仙素处理

C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嫩而薄的藓叶代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吡罗红染液代替醋酸洋红液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由于鸡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所以在制备纯净细胞膜时,不可用鸡的红细胞代替猪的红细胞,A错误;

B、人工诱导多倍体时,可用低温处理代替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

C、由于藓叶中含有叶绿体,所以在观察线粒体时,不可用嫩而薄的藓叶代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C错误;

D、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较大,而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所以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可用吡罗红染液代替醋酸洋红液,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济宁期末)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是(  )

A实验中要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均可使染色体着色

C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制作装片

D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固定细胞,用酒精冲洗,接着放入解离液中解离,然后漂洗、染色、制片共4个步骤,A正确;

B、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染液,B正确;

C、使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C错误;

D、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或探究活动中,有关酒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洗去浮色

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D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在染色后,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A正确;

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酒精和盐酸组成解离液,对组织细胞进行解离,不是漂洗作用,B错误;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用酒精作有机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C正确;

D、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中,用酒精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理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形成相似,都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该实验临时装片制作的程序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实验试剂及作用分别为: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D如果以洋葱幼苗为实验材料,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细胞有加倍的染色体数,则说明实验成功,该幼苗长成植物体之后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都实现了加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

C、该实验需要用卡诺氏液进行固定,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进行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进行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来,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细胞有加倍的染色体数,不一定意味着实验成功,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法或原理正确的是(  )

A调查白化病发病率时,应在该病集中的社区进行调查

B秋水仙素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

C卡诺氏液能够固定细胞形态和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D观察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应该选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调查白化病发病率时,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A错误;

B.低温、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原理都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

C.卡诺氏液能够固定细胞形态,要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体进行染色,C错误;

D.由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观察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应该选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

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B模拟尿糖的检测

C低温或化学物质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D土壤中大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在试管中进行,可直接观察,A错误;

B、模拟尿糖的检测可在试管中进行,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B错误;

C、要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需要使用显微镜,所以低温或化学物质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C正确;

D、由于大型动物体积较大,可用肉眼直接观察,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不科学的是(  )

A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均不需要加热

B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C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能据此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

D低温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实验是先剪下根尖再放到低温环境中去诱导培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均不需要加热,A正确;

B、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B正确;

C、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能据此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也有可能吸水或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

D、低温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实验是先清水培养植物3到5天,待根长到0.5cm是剪下根尖放到低温环境中去诱导培养,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色素不能再滤纸条上扩散,A错误;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正确;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细胞为死细胞,因为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C错误;

D、将洋葱表皮制成装片后,一侧滴入0.3g/mL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质壁分离过程,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洋葱(2n=16)是百合科葱属植物,是世界第四大蔬菜作物,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清水进行洋葱根尖的培养,测得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如下图A所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培养着的根尖,结果DNA含量与细胞数如下图B所示.从细胞周期的角度分析,图A说明______.图B说明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

(2)进行秋水仙素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需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处于分裂中期细胞的原因是______.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体积较大的是______.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流程是______

(3)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洋葱脱病毒试管苗,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性.愈伤组织的细胞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当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比例增高时,有利于______的分化.洋葱试管苗遗传稳定性差,对愈伤组织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研究表明,其染色体变异率为33.85%,愈伤组织的细胞容易发生变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细胞周期的角度分析,图A说明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所以DNA含量为2的细胞较多;图B说明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分子加倍.

(2)由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所以要观察染色体数目,需要洋葱根尖分生区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体积较大的是实验组.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洋葱脱病毒试管苗,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愈伤组织的细胞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当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比例增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洋葱试管苗遗传稳定性差,对愈伤组织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研究表明,其染色体变异率为33.85%,愈伤组织的细胞容易发生变异的可能原因是愈伤组织的细胞不断在进行分裂,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故答案为:

(1)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实验组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全能   根   愈伤组织的细胞不断在进行分裂,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解析

解:(1)从细胞周期的角度分析,图A说明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所以DNA含量为2的细胞较多;图B说明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分子加倍.

(2)由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所以要观察染色体数目,需要洋葱根尖分生区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体积较大的是实验组.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洋葱脱病毒试管苗,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愈伤组织的细胞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当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比例增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洋葱试管苗遗传稳定性差,对愈伤组织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研究表明,其染色体变异率为33.85%,愈伤组织的细胞容易发生变异的可能原因是愈伤组织的细胞不断在进行分裂,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故答案为:

(1)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实验组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全能   根   愈伤组织的细胞不断在进行分裂,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对几种植物的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进行研究,获得的结果如下表:

(1)你认为A时期属于细胞周期的______期,此时,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______,参与该过程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______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若从细胞周期考虑,最好选用物种______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______

(3)该小组还进一步探究了秋水仙素溶液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材料用具:

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广口瓶、剪子、滴管、玻璃皿(数个)、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0.02g/mL.的醋酸洋红液、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

②实验设计:

第一步:______

第二步:______

第三步:______

第四步:将根尖染色并分别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正确答案

解:(1)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较长,所以A时期为分裂间期;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参与该过程的高分子化合物有DNA、RNA、氨基酸,所以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若从细胞周期考虑,最好选用物种Ⅲ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细胞分裂期相对较长,较容易观察到分裂期的各时期的分裂现象.

(3)实验设计:

②第一步:取相同大小的两个洋葱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根尖,待根尖长到2cm时,对其中一洋葱的幼根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一段时间;

第二步:分别从两个洋葱上剪取数条2-3mm的根尖,分别浸入2个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两个玻璃皿中,并解离3-5min;

第三步: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分别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第四步:将根尖染色并分别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第四步:将根尖染色并分别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故答案为:

(1)分裂间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2)Ⅲ细胞分裂期相对较长,较容易观察到分裂期的各时期的分裂现象

(3)②第一步:取相同大小的两个洋葱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根尖,待根尖长到2cm时,对其中一洋葱的幼根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一段时间

第二步:分别从两个洋葱上剪取数条2-3mm的根尖,分别浸入2个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两个玻璃皿中,并解离3-5min

第三步: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分别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解析

解:(1)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较长,所以A时期为分裂间期;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参与该过程的高分子化合物有DNA、RNA、氨基酸,所以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若从细胞周期考虑,最好选用物种Ⅲ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细胞分裂期相对较长,较容易观察到分裂期的各时期的分裂现象.

(3)实验设计:

②第一步:取相同大小的两个洋葱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根尖,待根尖长到2cm时,对其中一洋葱的幼根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一段时间;

第二步:分别从两个洋葱上剪取数条2-3mm的根尖,分别浸入2个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两个玻璃皿中,并解离3-5min;

第三步: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分别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第四步:将根尖染色并分别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第四步:将根尖染色并分别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故答案为:

(1)分裂间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2)Ⅲ细胞分裂期相对较长,较容易观察到分裂期的各时期的分裂现象

(3)②第一步:取相同大小的两个洋葱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根尖,待根尖长到2cm时,对其中一洋葱的幼根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一段时间

第二步:分别从两个洋葱上剪取数条2-3mm的根尖,分别浸入2个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两个玻璃皿中,并解离3-5min

第三步: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分别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下一知识点 : 人类遗传病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染色体变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