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变异
- 共2392题
(2015秋•德州校级月考)下列不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A错误;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B正确;
C、单倍体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C错误;
D、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利用“工程菌”生产人胰岛素,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是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错误;
D、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第Ⅲ号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
故选:D.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三位学者.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片断,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融合、重组和降解.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不能被完全复制,因而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除非有端粒酶的存在.端粒酶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其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使端粒延长,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甚至使其永生化.研究表明:如果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而且由于细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丢失,最终死亡.
(1)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结果使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发生改变.
(2)端粒酶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______酶.
(3)如果正常体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新复制出的DNA与亲代DNA完全相同吗?______.体外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细胞中的端粒长度与细胞增殖能力呈______(正相关、负相关)关系.
(4)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正常体细胞不断走向衰老的原因是______.
(5)科学家发现精子中的端粒长度与受试者的年龄无关,这是因为精子细胞中______能正常表达,使______保持一定的长度.
正确答案
解:(1)染色体末端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顺序发生改变;
(2)由于端粒酶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使端粒延长,所以可判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逆转录酶.
(3)可根据题干中信息“研究表明:如果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而且由于细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丢失,最终死亡.”判断新复制出的DNA与亲代DNA不完全相同,细胞中的端粒长度与细胞增殖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4)正常细胞的衰老就是因为端粒酶活性的丧失.
(5)在精子细胞中,端粒保持一定长度说明端粒酶基因能正常表达,端粒酶能发挥活性,利用这一成果可延缓衰老、治疗癌症.
答案:(1)易位 数量、顺序
(2)逆转录
(3)不完全相同 正相关
(4)端粒酶活性的丧失
(5)端粒酶基因 端粒
解析
解:(1)染色体末端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顺序发生改变;
(2)由于端粒酶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使端粒延长,所以可判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逆转录酶.
(3)可根据题干中信息“研究表明:如果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而且由于细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丢失,最终死亡.”判断新复制出的DNA与亲代DNA不完全相同,细胞中的端粒长度与细胞增殖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4)正常细胞的衰老就是因为端粒酶活性的丧失.
(5)在精子细胞中,端粒保持一定长度说明端粒酶基因能正常表达,端粒酶能发挥活性,利用这一成果可延缓衰老、治疗癌症.
答案:(1)易位 数量、顺序
(2)逆转录
(3)不完全相同 正相关
(4)端粒酶活性的丧失
(5)端粒酶基因 端粒
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它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和a、B和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B正确;
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是染色体变异,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D正确.
故选: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猫叫综合征是否可用光学显微镜检测到(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也可用显微镜检测;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用显微镜检测.
故选:A.
某植物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不含pl、PL 基因的植物株色表现为白色.该植物株色在遗传时出现了变异(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变异是发生了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A正确;
B、染色体结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而不是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引起,B错误;
C、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能传递到子二代,所以该变异在子二代中能够表现出新的株色的表现型,C正确;
D、由于染色体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因此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见,D正确.
故选:B.
如图中的甲、乙为染色体配对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丙、丁是染色体交叉互换时出现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甲的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使得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A正确;
B、图乙一条染色体片段发生倒位,使得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
C、图丙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易位,C错误;
D、图丁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混合物转化成S型细菌,会使健康小鼠得败血病,A错误;
B、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中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B错误;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正确;
D、DNA中的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比例与其在一条链中所占比例相等,D错误.
故选:C.
如图示意某生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所作推断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同源染色体HA和hB的相同位置含有非等位基因,这是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2次或3次或4次易位,其中至少有2次相互易位)发生2次相互易位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存在同源区段,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A错误;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B正确;
C、根据染色体结构图,该生物基因型为HhAaBb,如果该生物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则属于二倍体生物;如果由配子发育而成则属于单倍体,C正确;
D、染色体变异对于生物体是多害少利,所以此种异常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生殖能力下降,D正确.
故选:A.
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部分基因,其中染色体变异不会产生的结果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A只有基因A,缺失了b、C两个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A会产生;
B、图B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B会产生;
C、图C中的基因由AbC变为了ABC,其中的b突变为B,属于基因突变,C不会产生;
D、图D中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AbC变为了CbA,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倒位,D会产生.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