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共891题
31.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位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可以是( ) 。(用字母表示)
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性激素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干拢素
(2)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有 ( )。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 )。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下列关于体温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汶川和玉树大地震给我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但也显示出中国人民的巨大凝聚力。在天气多变、缺水少食的情况下,救援人员和受困人员的坚强意志令人感动。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神经系统中,__________是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在受困人员长期没有饮水的情况下,感觉口渴,体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到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为肾,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
正确答案
(1)大脑皮层
(2)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 ),耗氧量( );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 )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 )的( )中枢调控的。
(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 )和( )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正确答案
(1)增多 ; 增加 ; 乳酸
(2)下丘脑 ;体温调节
(3)神经; 免疫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下列关于人体的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下图甲表示人体反射弧组成,图乙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注:[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甲图中能接受外界温度变化刺激的是图中的[ ]( ),对传人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 ),导致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的结构是[ ]( )。
(2)若乙图中的组织为胰岛组织时,当⑥中血糖浓度明显增加时,则⑩处的( )(激素名称)比⑥中的高,以调节血糖浓度,该激素的作用主要是( )。与该激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是 ( )。
(3)若乙图中的组织为肝脏时,当人处于饥饿初期,⑩处的血糖浓度会( )(高于或低于)⑥,原因是( ) 。
(4)⑦是( ),⑦中液体过多会导致水肿,请写出导致水肿的可能原因 ( ) 。(至少写出两种)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如图是人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人体三大系统相互调节、清除病毒、维持稳态的调节示意图(大写字母表示器官或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e表示甲状腺激素)。请结合图解, 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体液运输( )(至少答3种)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 )来实现。
(2)图示免疫系统中,A可参与( )免疫,B可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 )。E和C的核酸组成是否相同?( )(是,否)。E合成b过程,E内mRNA携带的信息是如何通过tRNA准确表达的?( )。
(3)图中e→F、e→G的生理意义在于( ) 。若切断F与G之间的联系,尿量将会( ) (增加、减少)。
(4)内源性致热源可人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使体温调节性升高引起发烧,发烧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
(5)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人体最终作用于靶细胞,要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3.请回答下列与代谢和调节相关的问题:
Ⅰ、(1)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对于正常人体当糖、脂肪都出现供能不足的时候,氨基酸的( )作用会加强。糖尿病患者总是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但仍然消瘦,原因是( )的分解加强。
(2)某实验室对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调节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一: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 )的含量。
②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③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 )。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⑤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物血液中TRH的含量。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⑥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 ( )(支持何种观点);
⑦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 )(支持何种观点);
Ⅱ、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目前主要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来生产谷氨酸。下图表示某容器中培养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曲线。请回答:
(1)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
(2)当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之比为4:1时,有利于图中的__________段进行。如果想推迟de段的出现,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