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下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岛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

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0.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A代表(                ),“骨胳肌战栗”的原因是骨胳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胳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                ) 。

(2)合成信息分子B的内分泌腺是(                ),使其分泌量增加的原因是(                )升高。

(3)体内信息分子D含量过少的成年人,所患疾病为(                ),同时,体内(                )分泌量增加。

(4)信息分子E代表(                ),在其刺激下,B淋巴细胞将增殖分化成 (                ) 和 (                ) 。

正确答案

(1)神经递质   ;     内正外负  

(2)下丘脑      ;   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3)甲状腺肿大 ;    促甲状腺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淋巴因子  ;   浆细胞       ;  记忆细胞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 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体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完成的,与免疫调节无关

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但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D寒冷环境中机体会通过调节使皮肤散热量减少,所以人体在0℃环境中10分钟向环境散失的热量小于在25℃时10分钟的散热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回答下列内环境调节问题。(14分)

图9是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代表大脑、乙代表某神经中枢。图10是突触的结构示意图。

抗利尿激素(ADH)是一条九肽链的化合物,可作用于肾小管,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促进水通道蛋白插入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膜(管腔面)(如图11所示)。

45.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中时,会出现缩手反射活动,并会形成痛觉,痛觉产生的部位是  

请用图9中字母、文字和箭头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46.如图9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一电位计,两个电极都放置于神经细胞膜外侧。当刺激G

处后,检测到的神经电位变化应是        

47.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着突触1引起的兴奋被突触2抑制的现象如图10。由此推测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是

                                                                           

48.ADH分子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      个,其合成部位是在神经系统的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ADH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2所示。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

胞对水的通透性         ,导致血浆渗透压          

49.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ADH有关,则引起尿崩的机理有二:一是

                                                                           

二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大脑皮层    A—B一乙一D—E

解析

当被尖硬异物刺中时,手上的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作用于脊髓,再由传出神经传递到效应器发生缩手反射,同时兴奋经脊髓中上行传导束传递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痛觉。图9所示B上有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在神经中枢外,所以为传入神经,则A为感受器,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

考查方向

考查反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缩手反射中枢在脊髓,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易错点

躯体感觉及躯体运动中枢是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而不是脊髓或下丘脑。

教师点评

掌握各种感觉形成是在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及反射弧的组成及判断各结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图可知,G与灵敏电流计位于传出神经元上,且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初始无偏转,刺激G点灵敏电流计靠近G点的电极处膜先兴奋由膜外由正变负,而另一极是膜外是正电位,所以发生偏转后恢复成正电位,传递到另一电极和此相同,所以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D选项正确。

考查方向

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特点。

解题思路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传递到灵敏电流计两个电极处,灵敏电流计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易错点

兴奋传递到两个电极时间不同,发生的偏转方向不同。

教师点评

掌握兴奋传递过程中电位变化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加强和维持膜上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

解析

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由于甘氨酸(Gly)使突触后膜抑制,所以为抑制性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阴离子通道开放,阴离子进入,使膜电位外正内负得到加强和维持,导致A处的兴奋无法继续传递。

考查方向

考查递质作用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使阳离子内流,抑制性递质使阴离子内流。

易错点

分清递质种类及作用。

教师点评

掌握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作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0       下丘脑神经细胞   增加(大)    降低

解析

由于抗利尿激素是九肽的链状多肽,多肽中的氧原子数至少=氨基酸数+肽链条数,所以为9+1=10;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出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

考查方向

考查蛋白质相关计算和激素的合成作用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蛋白质中氧原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R基中氧原子总数,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分泌的。

易错点

忽略链状多肽链一端羧基中的两个氧原子数和肽链条数。

教师点评

掌握蛋白质中氮、氧原子等相关计算公式及水平衡调节相关流程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H分泌量不足     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ADHR(ADH受体),而使ADH不能发挥作用。

解析

尿崩是尿量过多引起,所以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也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抗利尿激素的特异性受体蛋白异常引起,从而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量减少而形成尿崩。

考查方向

考查激素分泌异常的引起的疾病。

解题思路

通常激素分泌异常容易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

易错点

原因回答不全。

教师点评

掌握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疾病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2.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在我国北京举行。下面分别是一位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血液中所含乳酸浓度(表1)和获胜的三位竞跑运动员所需的大约氧气量(表2)。

从表1来看:

(1)进行运动的时间段为(           )分钟。

(2)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           )mg/cm3;人体产生乳酸的场所是(           )。这段时间内运动员血浆PH值变化趋势是 (           ),原因是血浆中 (           )作用的结果。

(3)氧债是指赛事后需要吸入的额外氧气量,以补偿赛事中所缺乏的氧气。从表2来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是(           )升。

(4)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散热,血浆渗透压会有所(           )。

(5)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后,人体内(           )下降,而胰高血糖素升高,促进(           ),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正确答案

(1)10~25 

(2)5 细胞质基质  血浆PH值先略下降后上升至相对稳定(7.35~7.45)缓冲物质(H2CO3/NaHCO3,或NaHCO3)

(3)18   

(4)升高    

(5)胰岛素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细胞呼吸稳态的生理意义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30.图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正常机体血液中激素②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①、③的

含量变化趋势是(      ),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大

(2)人的体温是由(      )调控的;在寒冷环境中,②的分

泌量 (      ) 。

(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c(      )减少。

(4)当人紧张时,内脏神经兴奋,兴奋以(      )形式向前

传导,引起神经未梢释放(      )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使体内b的分泌量增加,引起呼吸、

心跳加快。这种生理过程是由 (      )共同调节的。

正确答案

(1)下降     ; (负)反馈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增加 

(3)胰高血糖素 

(4)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 ;    神经递质     ; 神经和体液(激素)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细胞板向四周扩展,不能形成新的细胞壁

B摩尔根等人通过假说——演绎的方法,证实了基因是在染色体上

C“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D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0.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部分调节示意图,其中甲~丙表示细胞,①~③表示相关过程,X~Z表示相关激素。请分析回答: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导致激素Z分泌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             ) 。

(2)图中甲细胞是(             )

(3)“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      ) ,X激素的分泌量(      ),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      )

正确答案

(1)促进肾小管和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T淋巴细胞 

(3)增加  减少     高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若干大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乙组损毁下丘脑,丙组不做处理。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同时移入寒冷的环境中,接种某病毒(抗原)使之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大鼠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也非常弱

B乙组大鼠最先死亡,是因为损毁下丘脑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

C一段时间后,三组大鼠的血糖浓度降低,体内脂肪分解并转化为糖原的速度加快

D丙组大鼠其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1 分

31.下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图解;图乙表示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碳循环流动部分的过程,丙图是测定一昼夜某些生物CO2的释放量的图示。请分析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形式进行流动。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乙图中能发生①②过程的生物相当于甲图的(          );一般④过程对于甲图中D而言,发生场所是 (          )(填细胞结构)。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随着能量流动,若甲图中再补充AE一条食物链,假设E获得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D供能的比例为x,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A同化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

(4)据乙图,当某人进食后,(          )的分泌量增加,可促进③④⑤⑥进行。⑥过程称为 (          ) 。若此人为糖尿病患者,(          )(填序号)过程会加强,以补充能量的供应。 

(5)据丙图分析,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于(          ); c曲线代表某类微生物,且能除臭,则该类微生物可通过(          )作用固定CO2。

(6)丙图中,所含成分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比,缺少的成是(          )。写出丙图中可能的食物链(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下一知识点 : 种群和群落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