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 共197题
29.(10分)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表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 ),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
(2)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 )。
(3)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 )(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双向/单向)的,其原因是 ( ) 。
(4)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l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大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 ),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 )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 ( ) 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 ) 。
正确答案
(1)感受器 ; 外负内正
(2)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相应受体
(3) 突触 ;单向 ;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 第二步:等量的肾上腺素 ; 等量的鱼用生理盐水 ;第三步: 背光 ;预期实验结果 : 乙、丙、甲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下列叙述与右图曲线相符合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6.正常人静脉注射20g葡萄糖后,测量胰岛素的分泌量的变化,结果如下:注射后0—10min内胰岛素分泌量迅速上升后随即下降,20min后分泌量再次上升并能持续1小时。如果用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离体培养于高血糖环境中的胰岛B细胞:第一次分泌高峰的胰岛素无放射性,第二次分泌高峰的胰岛素有放射性。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研究结果推断:胰岛B细胞原先就有一定量胰岛素领储存于( )(真细胞器名称),受高血糖刺激后产生第一次分泌高峰。随后胰岛素基因进行( )和( )
(填生理过程名称),产生第二次分泌高峰。
(2)高等动物胰岛素均有A.B两条肽链,共有51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有( ) 个肽键。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注射来源于猪.牛的胰岛素,易产生抗体,从蛋白质分子组成角度分析,可能是因为构成不同动物胰岛素分子的( ) 不同。
(3)研究发现,肝细胞膜上存在能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肝细胞还能产生胰岛素酶。前者是激素的( ),后者能水解胰岛素,从而使激素( )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人群,且该类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甚至偏高,科研人员就肥胖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膜的糖蛋白展开研究,该研究假设是( ) 。
正确答案
(1)高尔基体 转录 翻译
(2)49 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写数目、空间结构不给分)
(3)受体 灭活 该类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原因是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乏或减少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对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
14.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在完成反射时兴奋的传递的方向是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而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______将大量内流。
15.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_____________的功能。若要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所具有的这一功能,常用测验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__(填“分级”或“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__________________。
17.从图中可看出,抗体A和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对甲状腺起相同的生理作用,但前者________(填“会”或“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
18.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_____及细胞Y的____________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正确答案
(1)体液 单向 Na+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调控垂体的活动,因此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在完成反射时兴奋的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此时膜外Na+将大量内流。
考查方向
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下丘脑分泌激素调节垂体、甲状腺分泌激素属于体液调节,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产生兴奋是钠离子内流,静息电位维持是钾离子外流。
易错点
注意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单向,而在反射弧中的兴奋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教师点评
掌握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反射弧中的传导特点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2)氧化分解 单位时间内耗氧量(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功能,以增加机体产热。因为通常情况下物质的氧化分解是通过有氧呼吸来实现的,所以,若要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所具有的这一功能,常用测验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机体的耗氧量。
考查方向
考查甲状腺激素功能及相关实验设计知识。
解题思路
甲状腺激素功能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加速新陈代谢,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功能。
易错点
注意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因变量的结果呈现。
教师点评
掌握甲状腺激素功能及实验设计原则是解题关键,难度较难。
正确答案
(3)分级 全身组织细胞
解析
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组织细胞。
考查方向
考查甲状腺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甲状腺激素分泌存在分级负反馈调节。
易错点
注意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组织细胞仍具有特异性。
教师点评
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负反馈调节机制是解题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4)促甲状腺激素 不会
解析
题图显示:抗体A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都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分泌多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不会抑制抗体的分泌,即抗体A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
考查方向
考查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负反馈调节是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生物学)。在生物化学中也指一个代谢反应的终产物(或某些中间产物)对生化反应关键酶的影响。也可做在操作系统中起到调节功能的必要关系式革。
易错点
注意甲状腺激素分泌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多不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教师点评
掌握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5)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
解析
从免疫过程看,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再在抗原刺激下才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X、Y、Z分别为T细胞、B细胞、浆细胞。分析图示可知:物质C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淋巴因子及细胞Y的增殖、分化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考查方向
考查免疫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再在抗原刺激下才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而起作用。
易错点
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必须在淋巴因子的作用和抗原刺激下才能增殖分化,浆细胞是唯一一个不识别抗原而产生抗体的细胞。
教师点评
掌握体液免疫过程及各免疫细胞起源与作用是解题关键。
27.(10分)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 ) 结合后,一方面促进( ) 结合成,另一方面使( ) 结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 ) 结,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 ) (能,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 。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 ,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 ) 的调节。
(4)胰岛素是由( ) 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 。
正确答案
(1)胰岛素受体 ; 蛋白质、脂肪、糖原(答全给分)
;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 ; 葡萄糖的利用(分解)
(2)不能 ; 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
(3)血糖浓度 ; 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
(4)胰岛B ;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下图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下列关于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糖类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 ②DNA、RNA、蛋白质、核苷酸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③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④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⑤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细菌 ⑦激素被特异性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因此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⑧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
正确答案
解析
依次分析: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不是主要是,①错; DNA、RNA、蛋白质、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但核苷酸细胞生物都相同,不能 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②错;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多样性,③错;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但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的场所在核糖体和高尔基体,④错; 反射活动中,兴奋由感受器端传向效应器端,单向的⑤错; 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病原体细菌是消费者、分解者主要是细菌⑥正确; 激素的运输无特异性,⑦错,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⑧正确。只有两个说法正确,故选择B。
考查方向
考查细胞的分子、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物进化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严谨的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胞的分子、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物进化等知识,逐一分析每个说法。
易错点
易因任一说法分析失误而误选。
教师点评
考查知识点多,难度较高。
知识点
3.切除垂体的幼年大白鼠不会出现
正确答案
解析
垂体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切除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同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导致尿量增加,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垂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垂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易错点
易忘记垂体和抗利尿激素的关系而误选A。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