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图1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_____.
(2)下列有关此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______.
A.使废物资源化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
D.人是生产者,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4)如图2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型.K值的含义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生态农场的最大优点是废物资源化,从而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加速物质循环的速度.
(2)A、生态农场的最大优点是废物资源化,A正确;
B、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从而减少了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
C、农田生态系统往往物种数量少,食物网简单,能量主要流向了农作物,所以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D错误.
故选:ABC.
(3)磨菇和蚯蚓能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因此属于分解者.
(4)该曲线是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B点处于是1/2K的位置,这时候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属于增长型.K值就是环境容纳量,也就是在环境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一个种群的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故答案是: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ABC
(3)分解者
(4)增长 环境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值
解析
解:(1)生态农场的最大优点是废物资源化,从而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加速物质循环的速度.
(2)A、生态农场的最大优点是废物资源化,A正确;
B、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从而减少了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
C、农田生态系统往往物种数量少,食物网简单,能量主要流向了农作物,所以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D错误.
故选:ABC.
(3)磨菇和蚯蚓能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因此属于分解者.
(4)该曲线是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B点处于是1/2K的位置,这时候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属于增长型.K值就是环境容纳量,也就是在环境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一个种群的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故答案是: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ABC
(3)分解者
(4)增长 环境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值
生态学家对某草原进行调查后,发现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净生产量(生产者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之间的关系如图,图中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故A错误;
B、b-d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的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放牧量增加,故B错误;
C、c点是防止该草原沙漠化必须控制的最大放牧量,故C错误;
D、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弱,草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的进化是共同进化,捕食者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绝对优势种,为其他生物的生存开拓了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错误;
B、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人生态系统,B错误;
C、生产者的合成作用使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人群落,C错误;
D、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通过控制光照提高鸡的产卵量,D正确.
故选:D.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第37~40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鹰占据的营养级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其得到的最低能量值,应以第四营养级为准,同时传递效率按10%计算,即1000×(10%)3=1(kJ);其得到的最高能量值,应以第三营养级为准,同时传递效率按20%计算,即1000×(20%)2=40(kJ).
故选:C.
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甲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灌木群落在空间的配置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2)图中虚线表示______,N点时出生率______死亡率.
(3)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4)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营养级的能量.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5)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在生物群落中分布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2)种群数量不是一层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种群数量达最大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3)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鼠疫杆菌寄生在田鼠体内,使田鼠发生瘟疫.
(4)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故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3.1×109-(4.6×108+6.6×108+1.53×109)=0.45×109百万千焦.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0.45×109/3.1×109)×100%≈14.5%.
(5)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被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在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垂直结构
(2)环境容纳量(K值)=
(3)寄生
(4)第一 14.5%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解析
解: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在生物群落中分布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2)种群数量不是一层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种群数量达最大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3)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鼠疫杆菌寄生在田鼠体内,使田鼠发生瘟疫.
(4)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故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3.1×109-(4.6×108+6.6×108+1.53×109)=0.45×109百万千焦.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0.45×109/3.1×109)×100%≈14.5%.
(5)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被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在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垂直结构
(2)环境容纳量(K值)=
(3)寄生
(4)第一 14.5%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