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初期,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上述污染进一步加剧的过程属于______调节.______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A.负反馈 B.正反馈 C.激素 D.负反馈和正反馈.
(2)后来,氧化塘后部大量种植莲等挺水植物,使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减少,原因是______.一段时间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种变化过程属于______.碳在这个生物群落内以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3)氧化塘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藻类、风车草、莲、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外,还必须有______.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属于正反馈调节.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
(2)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从而使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导致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数量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3)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中除了藻类、风车草、莲、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外,还必须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故答案为:(1)B A
(2)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次生)演替 有机物
(3)生产者(植物)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解析
解:(1)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属于正反馈调节.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
(2)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从而使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导致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数量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3)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中除了藻类、风车草、莲、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外,还必须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故答案为:(1)B A
(2)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次生)演替 有机物
(3)生产者(植物)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B错误;
C、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的有差异,C正确;
D、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D正确.
故选:B.
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时,应设法使能量多流向(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起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散失,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所以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和意义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和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所以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时,应设法使能量多流向森林的木材中,然后被人类利用.
故选:B.
生态系统通过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图l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因为其可将______能转变为从而被其它生物利用,生产者都是______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3)分解者能将______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会被生产者利用,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馈.
(4)请在图2中标出箭头,用以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又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其可将太阳(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供其他生物利用.所以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3)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粪便(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会被生产者利用,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馈.
(4)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食物链内的捕食关系等,如图: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太阳(光)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自养
(3)遗体、粪便(排遗物)
(4)如图: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又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其可将太阳(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供其他生物利用.所以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3)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粪便(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会被生产者利用,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馈.
(4)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食物链内的捕食关系等,如图: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太阳(光)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自养
(3)遗体、粪便(排遗物)
(4)如图:
如图为“桑基鱼塘”人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桑”、“☼→池塘”代表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提高能量在营养之间的传递效率,B错误;
C、鱼可以蚕粪为食,属于分解者,C错误;
D、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故“沼渣→桑”、“塘泥→桑”不能表示能量流动过程,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