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图中表示含有大量藻类、底层水草及挺水植物(芦蒿、香莲)的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
(1)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与香莲竞争最激烈的生物是______;人占有______营养级.
②水生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③在人工影响下,池塘的物种逐渐丰富,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
④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已处于平衡状态,演替不再进行,则此状态下的群落称为______,其由______决定.
⑤图中未呈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3)若水葫芦入侵该池塘,在短期内快速繁殖,这种增长方式属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香莲和芦蒿都属于挺水植物,生活于同一生态位,因此它们的竞争关系最激烈,人位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三个营养级.
②藻类生活在水面,底层水草生活在底层,挺水植物生活在水面上层,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同,故体现了群落结构的垂直结构.
③在人工影响下,池塘的物种逐渐丰富,该演替是在原生物群落的基础上进行的演替,故为次生演替.
④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已处于平衡状态,演替不再进行,则此状态下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其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
⑤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因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该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若水葫芦入侵该池塘,在短期内由于条件适宜,无天敌,快速繁殖,这种增长方式属于J形增长.
故答案为:
(1)①芦蒿 第二、第三、第四
②垂直 ③次生演替 ④顶极群落 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
⑤无机物、有机物、能源和气候
(2)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3)指数增长
解析
解:(1)①香莲和芦蒿都属于挺水植物,生活于同一生态位,因此它们的竞争关系最激烈,人位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三个营养级.
②藻类生活在水面,底层水草生活在底层,挺水植物生活在水面上层,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同,故体现了群落结构的垂直结构.
③在人工影响下,池塘的物种逐渐丰富,该演替是在原生物群落的基础上进行的演替,故为次生演替.
④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已处于平衡状态,演替不再进行,则此状态下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其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
⑤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因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该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若水葫芦入侵该池塘,在短期内由于条件适宜,无天敌,快速繁殖,这种增长方式属于J形增长.
故答案为:
(1)①芦蒿 第二、第三、第四
②垂直 ③次生演替 ④顶极群落 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
⑤无机物、有机物、能源和气候
(2)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3)指数增长
图甲是某森林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图乙表示另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用字母回答),图示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2)图甲中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2•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__J/(cm2•y);
(3)若在该森林的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将有利于增强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
(4)图乙中体现出的生物群落种间关系有______.若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人工控制,为尽可能多地得到具有经济效益的X,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分解者,E是无机环境,E不属于生物群落,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000×100%=20%;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200-112=88J/(cm2•y).
(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4)图乙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个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如果除去图中的G和S,则只剩下一条食物链,获得的X产量最高.
故答案为:
(1)E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20% 88
(3)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4)捕食 除去S和G
解析
解:(1)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分解者,E是无机环境,E不属于生物群落,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000×100%=20%;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200-112=88J/(cm2•y).
(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4)图乙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个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如果除去图中的G和S,则只剩下一条食物链,获得的X产量最高.
故答案为:
(1)E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20% 88
(3)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4)捕食 除去S和G
制作生态缸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缸的制作原理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生态缸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正确;
B,生态缸是密封的,在物质上是自给自足的,不能向其中加入任何物质,包括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B错误;
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的数量比例要适中,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C错误;
D,生态缸应放在散射光下,不能放在直射光下,否则会影响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D错误.
故选:A.
曾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是人吃了被甲基汞污染的鱼所引起的,经检测,水俣湾海水中甲基汞的含量为0.017mg/L(符合0.5mg/L以下的安全标准),对海水中具营养关系的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体内残存甲基汞的含量分析,结果如下表:
则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有毒物质甲基汞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渐积累,所以是通过食物链这条途径积累的,A正确;
B、有毒物质甲基汞沿着食物链传递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甲基汞越多;甲基汞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称生物放大,B正确;
C、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少.根据有毒物质的多少排序0.05(甲)<0.5、0.48(丙和戊)<5.00(乙)<50.00(丁),食物链两条:甲→戊→乙→丁、甲→丙→乙→丁,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并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流动过程就是食物链甲→戊→乙→丁、甲→丙→乙→丁,C错误;
D、生态系统内碳循环开始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正确.
故选:C.
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图甲中没有反映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营养级Ⅱ所摄入(吃进)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对应在图乙中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选用图乙中所给字母书写表达式).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4)丙图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情况.若大量捕杀甲,则丙的数量在较长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能量金字塔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
(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该部分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粪便流向E,另一部分即B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量.B的能量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即图中D,另一部分用于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C.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Ⅱ同化固定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根据捕食关系图解的特点,图中捕食关系为乙→丙→甲.若大量捕杀甲,则丙会由于缺少天敌大量繁殖,但是这样会导致丙的食物来源越来越少,因此丙又会减少,最终达到稳定.
故答案为:(9分)
(1)太阳能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分解者
(2)Ⅱ同化固定的能量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或B/y×100%(2分)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稳定
解析
解:(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能量金字塔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
(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该部分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粪便流向E,另一部分即B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量.B的能量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即图中D,另一部分用于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C.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Ⅱ同化固定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根据捕食关系图解的特点,图中捕食关系为乙→丙→甲.若大量捕杀甲,则丙会由于缺少天敌大量繁殖,但是这样会导致丙的食物来源越来越少,因此丙又会减少,最终达到稳定.
故答案为:(9分)
(1)太阳能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分解者
(2)Ⅱ同化固定的能量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或B/y×100%(2分)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稳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