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甘肃一模)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A正确;

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正确;

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C错误;

D、人工鱼塘输入的能量主要是人工喂食,故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B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C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D生态系统中甲和丁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因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

B、细胞呼吸分解的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B正确;

C、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而④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能量流动途径既包括以生产者为起点的捕食食物链,也包括以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水蚯蚓、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既是______,也是______

(2)由捕食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中______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处于第______营养级.

(3)由该食物网可推出,淡水湖泊群落空间结构在______方向存在明显分层,该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

(4)从种群数量特征分析,水华现象是由于浮游藻类的______大于______的结果.

正确答案

解:(1)水蚯蚓、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以底栖藻类为食时属于消费者,以有机碎屑为物质和能量来源时属于分解者.

(2)食物链中全部的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根据浮游植物→鲢鱼→鳡鱼、翘嘴鲌、蒙古鲌这一食物链推断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处于第三营养级,根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鳡鱼、翘嘴鲌、蒙古鲌,推断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处于第四营养级.

(3)淡水湖泊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减弱了争夺共同的食物和活动空间可能造成的竞争;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群落丰富度.

(4)湖泊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藻类大量繁殖,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故答案为:(1)消费者     分解者

(2)全部生产者(合理给分)      三、四

(3)垂直     丰富度

(4)出生率    死亡率

解析

解:(1)水蚯蚓、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以底栖藻类为食时属于消费者,以有机碎屑为物质和能量来源时属于分解者.

(2)食物链中全部的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根据浮游植物→鲢鱼→鳡鱼、翘嘴鲌、蒙古鲌这一食物链推断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处于第三营养级,根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鳡鱼、翘嘴鲌、蒙古鲌,推断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处于第四营养级.

(3)淡水湖泊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减弱了争夺共同的食物和活动空间可能造成的竞争;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群落丰富度.

(4)湖泊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藻类大量繁殖,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故答案为:(1)消费者     分解者

(2)全部生产者(合理给分)      三、四

(3)垂直     丰富度

(4)出生率    死亡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一个长期有效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丙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A包含五个种群(A1、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过程.

(2)图甲中碳元素通过______(生理过程)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

(3)乙图食物网中的肉肉动物是______

(4)丙图中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______条.

(5)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______.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______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无机环境 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回到大气中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3)据图乙分析,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W→S,W→G→H→X,W→Q→X;W为生产者,故X、H为肉食动物

(4)已知A包含五个种群(A1、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所以A→D有5条,A→B1有10条,A→B2有10条,所以共25条.

(5)弃耕农田中原有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演替方式称为次生演替.植被对阳光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原有的植被优势种群会被替换.

故答案为:

(1)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作用)

(3)X、H

(4)25  

(5)次生演替阳光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无机环境 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回到大气中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3)据图乙分析,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W→S,W→G→H→X,W→Q→X;W为生产者,故X、H为肉食动物

(4)已知A包含五个种群(A1、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所以A→D有5条,A→B1有10条,A→B2有10条,所以共25条.

(5)弃耕农田中原有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演替方式称为次生演替.植被对阳光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原有的植被优势种群会被替换.

故答案为:

(1)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作用)

(3)X、H

(4)25  

(5)次生演替阳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则生产者最少应有6000kg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仅考虑这一种群,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经计算该种群有300只,共重300×4=1200 kg,至少消耗按20%传递,生产者应有6000kg,但消费者种类多,实际需要远多于这些,A错误;

B、X1过程吸收的CO2有些可能还储存在生物体内或未被利用,不一定相等,B错误;

C、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也释放二氧化碳,C错误;

D、按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