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I是生产者,A错误;
B、Ⅳ位于第四营养级,属于消费者,B错误;
C、E1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E2为生物群落通过呼吸散失的热能,C正确;
D、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C.
在微山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作为生态系统的微山湖,其循环的物质是______.
(2)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微山湖中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______.
(4)沼虾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除排泄物外还有______.
(5)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__kg.
(6)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 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______,理由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物质循环就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2)微山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所以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4)沼虾排泄物、尸体和被下一营养级摄入而没有消化的粪便中的能量都会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5)从图乙可以看出鲮鱼体长在4.2 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若鲮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有18kg来自藻类,6kg来自小虾,要求消耗藻类能量的最小值,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故消耗藻类最少为:18÷20%+6÷20%÷20%=240(kg).
(6)①两种藻类吸收磷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PH大于8时藻毒素含量低,因此选用绿藻较好.
②鲮鱼体长在4.2 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故答案为: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捕食和竞争
(3)出生率和死亡率
(4)尸体和下一营养级的粪便
(5)240
(6)①绿藻 两种藻类吸收磷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②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解析
解:(1)物质循环就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2)微山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所以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4)沼虾排泄物、尸体和被下一营养级摄入而没有消化的粪便中的能量都会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5)从图乙可以看出鲮鱼体长在4.2 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若鲮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有18kg来自藻类,6kg来自小虾,要求消耗藻类能量的最小值,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故消耗藻类最少为:18÷20%+6÷20%÷20%=240(kg).
(6)①两种藻类吸收磷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PH大于8时藻毒素含量低,因此选用绿藻较好.
②鲮鱼体长在4.2 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故答案为: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捕食和竞争
(3)出生率和死亡率
(4)尸体和下一营养级的粪便
(5)240
(6)①绿藻 两种藻类吸收磷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②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如图甲、乙分别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中[2]、[4]、[7]、[9]等一些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______ 系统,其中结构[2]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______ 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 (填编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 (填编号).
(3)如果乙细胞属于人的效应B细胞和人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该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在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杂交瘤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是______ 个.
(4)临床研究发现一种叫“神经性肌肉衰弱”的疾病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据此推测它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图中[______]______ 上.
正确答案
解:(1)细胞中的所有具有膜结构的细胞结构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即图中[2]、[4]、[7]、[9]等一些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其中结构[2]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自然界中与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8叶绿体与6线粒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5为核糖体、6为线粒体、8为叶绿体.
(3)该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由题意分析可知,杂交瘤细胞是异源四倍体,所以在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最多是8个.
(4)根据题意该疾病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符合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所以它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图中[6]线粒体上.
故答案是:
(1)生物膜 物质运输、能量交换
(2)6和8 5、6、8
(3)主动运输 8
(4)6 线粒体
解析
解:(1)细胞中的所有具有膜结构的细胞结构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即图中[2]、[4]、[7]、[9]等一些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其中结构[2]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自然界中与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8叶绿体与6线粒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5为核糖体、6为线粒体、8为叶绿体.
(3)该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由题意分析可知,杂交瘤细胞是异源四倍体,所以在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最多是8个.
(4)根据题意该疾病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符合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所以它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图中[6]线粒体上.
故答案是:
(1)生物膜 物质运输、能量交换
(2)6和8 5、6、8
(3)主动运输 8
(4)6 线粒体
稻田中,农民要拔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A、农田和鱼塘都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除掉还是不除掉杂草和“黑鱼”不会破坏生态平衡,A错误;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不是除草和除掉黑鱼的目的,B错误;
C、拔掉稗草,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农作物;清除肉食性的“黑鱼”,使能量尽可能流向草食性鱼类,所以这些操作均是为了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C正确;
D、除草和除掉黑鱼不会增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
故选:C.
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造成Ⅱ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者的生活周期很短或初级消费者的个体很小,A正确;
B、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B错误;
C、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因此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Ⅰ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Ⅱ中也是,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