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村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实验组2组和4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土壤的湿润程度,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
B、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灭菌、不灭菌,一个是湿润、不湿润,B错误.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C正确.
D、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落叶不同程度的被分解,D正确.
答案:B
如图为某湿地公园的平面图(阴影部分表示公园).
(1)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图中黑点所示),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迸一步调查发现,在轻度污染的条件下,公园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在此过程中,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
(2)某研究小组从该湿地公园的四个不同地方选取水样,用于培养菖蒲(公园中的一种湿地植物),并测定了实验前后4处水样(分别标号为A、B、C、D)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量):
①实验中的变量除BOD外,还有______.
②推测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是______水样.
③实验后4处水样中的含氮无机盐总量均下降到较低水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④若需实地研究该湿地公园的污水处理能力,应分别对______ 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
(3)生态学家提醒:决不能因为该湿地公园具有污水处理能力而向公园大量排放污水,否则必将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这是因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湿地公园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轻度污染的条件下公园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在此过程中,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替.
(2)①实验中的因变量有含氮无机盐总量和BOD.
②据图2分析可知,有机物污染程度级严重的是B水样.
③实验后4处水样中的含氮无机盐总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最可能是(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④若需实地研究该湿地公园的污水处理能力,应分别对进水口(或“排污口”)和出水口(或“河道出水口”)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
(3)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决不能因为该湿地公园具有污水处理能力而向公园中大肆排放污水,否则必将导致该湿地公圆生态系统的破坏.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次生演替
(2)①含氮无机盐总量
②B
③(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④进水口(或“排污口”)和出水口(或“河道出水口”)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析
解:(1)该湿地公园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轻度污染的条件下公园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在此过程中,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替.
(2)①实验中的因变量有含氮无机盐总量和BOD.
②据图2分析可知,有机物污染程度级严重的是B水样.
③实验后4处水样中的含氮无机盐总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最可能是(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④若需实地研究该湿地公园的污水处理能力,应分别对进水口(或“排污口”)和出水口(或“河道出水口”)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
(3)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决不能因为该湿地公园具有污水处理能力而向公园中大肆排放污水,否则必将导致该湿地公圆生态系统的破坏.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次生演替
(2)①含氮无机盐总量
②B
③(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④进水口(或“排污口”)和出水口(或“河道出水口”)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图为我国北方农村地区的一种庭院生态工程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人类生活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______.这些能源与煤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
(3)系统中的蔬菜大棚和猪舍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原因______.
(4)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的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人和猪以蔬菜为食,位于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
(2)据图分析,生态系统中人类生活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沼气,突出优点是没有污染,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
(3)系统中猪舍和蔬菜大棚相通,可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更多二氧化碳,可提高蔬菜产量.
(4)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故答案为:(1)人、猪
(2)沼气 没有污染,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
(3)可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更多二氧化碳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解析
解:(1)人和猪以蔬菜为食,位于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
(2)据图分析,生态系统中人类生活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沼气,突出优点是没有污染,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
(3)系统中猪舍和蔬菜大棚相通,可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更多二氧化碳,可提高蔬菜产量.
(4)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故答案为:(1)人、猪
(2)沼气 没有污染,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
(3)可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更多二氧化碳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如图所示,水池中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且此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这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______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______全部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食物来自绿藻,
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是______KJ和______KJ.
(3)为增加该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两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这个水池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来自绿藻和水草所固定的太阳能.
(2)鲫鱼来自绿藻的能量为:200×÷10%=500kJ;鲫鱼来自轮虫的能量为:200×
÷20%=500kJ.
(3)由于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遮住了光线,水草因光照减弱,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草死亡,轮虫因缺乏食物来源也死亡.此时该水池中的食物网如下:
故答案为:
(1)5 绿藻和水草
(2)500 500
(3)阳光 绿藻(或食物)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这个水池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来自绿藻和水草所固定的太阳能.
(2)鲫鱼来自绿藻的能量为:200×÷10%=500kJ;鲫鱼来自轮虫的能量为:200×
÷20%=500kJ.
(3)由于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遮住了光线,水草因光照减弱,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草死亡,轮虫因缺乏食物来源也死亡.此时该水池中的食物网如下:
故答案为:
(1)5 绿藻和水草
(2)500 500
(3)阳光 绿藻(或食物)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据图回答.
(1)能量流动是从______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kJ
(2)从A到B和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
(4)生态系统成分中A属于______,D属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75+875+200=1250kJ(2)从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16%,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15%.
(3)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且每一个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能量.
(4)生态系统成分中A属于生产者,D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1250
(2)16 15
(3)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且每一个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能量.
(4)生产者 分解者
解析
解:(1)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75+875+200=1250kJ(2)从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16%,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15%.
(3)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且每一个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能量.
(4)生态系统成分中A属于生产者,D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1250
(2)16 15
(3)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且每一个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能量.
(4)生产者 分解者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