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处于相对稳定的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若每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则正确的是(  )

A狼获得的能量大于狐获得的能量

B若草中的能量流向羊和兔的比例发生改变,狼获得的能量保持不变

C如果该生态系统足够大,在此系统中引进新种“月月兔”(每月能繁殖一代),其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增长

D狼的营养级最高,但该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狼获得的能量小于狐获得的能量,A错误;

B、若草中的能量流向羊和兔的比例发生改变,则狼获得的能量将会发生改变,B错误;

C、在自然生态中,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曲线增长,C错误;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因此狼的营养级最高,但该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为了处理污水(含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而设计建造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图2是对该湿地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表示分解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请据表画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表中不同营养级体内DDT含量的特点是______

(3)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COD、BOD值越高,表明______污染程度越高;总氮量的降低表明,植物的吸收作用可______(填“降低”或“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4)该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对污水流入设计了流量和流速控制开关,并且在系统的底部铺设了通气的管网.前者是因为______,后者的目的是促进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能量流动特点,能量越多的生物所处营养级越低,另外,根据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DDT的含量越高.据此可以得出:乙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甲、丁是第二营养级;丙是第三营养级.有机污染物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5.9+141.0)÷870.7=32.95%.

(2)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见答案.图2中不同营养级体内DDT含量的特点是根据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DDT的含量越高.

(3)COD和BOD是反映环境污染的两个重要指标,两指标的数值越高,表明有机物的含量越高,污染越严重.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4)建设过程中,对污水流入设计了流量和流速控制开关,并且在系统的底部铺设了通气的管网.前者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后者的目的是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和有机污染物中的化学能     32.95%

(2)       营养级越高,DDT的含量越高

(3)有机物         降低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好氧型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解析

解:(1)根据能量流动特点,能量越多的生物所处营养级越低,另外,根据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DDT的含量越高.据此可以得出:乙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甲、丁是第二营养级;丙是第三营养级.有机污染物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5.9+141.0)÷870.7=32.95%.

(2)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见答案.图2中不同营养级体内DDT含量的特点是根据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DDT的含量越高.

(3)COD和BOD是反映环境污染的两个重要指标,两指标的数值越高,表明有机物的含量越高,污染越严重.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4)建设过程中,对污水流入设计了流量和流速控制开关,并且在系统的底部铺设了通气的管网.前者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后者的目的是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和有机污染物中的化学能     32.95%

(2)       营养级越高,DDT的含量越高

(3)有机物         降低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好氧型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图解,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3为科学家通过研究其中某种捕食关系,构建的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填字母).图1中的______(填字母)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______形式存在和传递的.

(2)图2中所具有的食物链是______,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增长最快的是______期(填字母),在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______进化逐步形成的,捕食者的存在对猎物也是有益的.

(3)图3模型属于_____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还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表中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______.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倍.

正确答案

解:(1)据分析可知,E为生产者,图二中的乙为初级消费者,相当于图一中的F;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即BCDEF;碳在生物群落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2)根据“先增加者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为捕食者可知甲捕食丙,丙捕食乙,乙捕食植物,得到食物链:植物→乙→丙→甲.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增长最快的是d;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形成的;

(3)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会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增加而不增加;在N3~N4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阀值以下,猎物数量种数量就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种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阀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即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即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4)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即是捕食关系,也同时竞争食物小球藻.从B出发,设当食物由C:E为1:1时,B的能量为X,需要C的能量为X×10+X×10×10=55X.设当食物由C:E为2:1时,B的能量为Y,需要C的能量为Y×10+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C中的能量不变,所以55X=40Y,则Y=1.375X.

故答案为:

(1)F      BCDEF         含碳有机物

(2)植物→乙→丙→甲              d       共同

(3)数学              负反馈      N2       P2

(4)捕食和竞争        1.375

解析

解:(1)据分析可知,E为生产者,图二中的乙为初级消费者,相当于图一中的F;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即BCDEF;碳在生物群落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2)根据“先增加者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为捕食者可知甲捕食丙,丙捕食乙,乙捕食植物,得到食物链:植物→乙→丙→甲.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增长最快的是d;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形成的;

(3)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会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增加而不增加;在N3~N4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阀值以下,猎物数量种数量就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种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阀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即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即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4)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即是捕食关系,也同时竞争食物小球藻.从B出发,设当食物由C:E为1:1时,B的能量为X,需要C的能量为X×10+X×10×10=55X.设当食物由C:E为2:1时,B的能量为Y,需要C的能量为Y×10+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C中的能量不变,所以55X=40Y,则Y=1.375X.

故答案为:

(1)F      BCDEF         含碳有机物

(2)植物→乙→丙→甲              d       共同

(3)数学              负反馈      N2       P2

(4)捕食和竞争        1.37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工湿地可净化生产和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建设在我国已逐步推广.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______.图甲中不该出现的箭头是______(填序号).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______.图甲中能构成捕食链的箭头是______.(填序号)

(3)人工湿地能净化污水,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稳定性.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5)若图乙中的1、2、3为人工湿地中的三个物种,则种内斗争最剧烈的物种是______

(6)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或无机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正确答案

解:(1)图甲污水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无机盐与二氧化碳,促进了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图甲中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进入消费者,⑨有机物不能直接供给植物利用.

(2)由于含有化学能的生活污水流入该生态系统,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所以图中能构成捕食链的箭头是⑥.

(3)人工湿地能净化污水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图乙中物种2的实际数量超出了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激烈.

(6)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或无机环境,A正确; 

B、植物可以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此外也有物理信息等,B错误;

C、信息传递在食物链中是双向进行的,C错误;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正确.

故选:AD.

故答案为:

(1)无机盐与二氧化碳         ③⑨

(2)太阳能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⑥

(3)抵抗力      直接

(4)建立自然保护区

(5)2

(6)AD

解析

解:(1)图甲污水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无机盐与二氧化碳,促进了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图甲中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进入消费者,⑨有机物不能直接供给植物利用.

(2)由于含有化学能的生活污水流入该生态系统,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所以图中能构成捕食链的箭头是⑥.

(3)人工湿地能净化污水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图乙中物种2的实际数量超出了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激烈.

(6)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或无机环境,A正确; 

B、植物可以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此外也有物理信息等,B错误;

C、信息传递在食物链中是双向进行的,C错误;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正确.

故选:AD.

故答案为:

(1)无机盐与二氧化碳         ③⑨

(2)太阳能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⑥

(3)抵抗力      直接

(4)建立自然保护区

(5)2

(6)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腐生性的细菌、真菌能分解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属于分解者,但由于寒带地区森林中分解者的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在某些国家却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利于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