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 共627题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成分。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______。
(3)若上图1中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__。
(4)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上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
(6)由上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分解者
(2)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3)高
(4)3×107(5)群落
(6)全球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方向,根据示意图回答:
(1)构成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有______(填字母),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联系的纽带是_______(填字母),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属于图中的成分________(填字母)。
(3)该生态系统中有一鼠群,黑毛鼠占80%,白毛鼠占20%,在下列环境中生活两年后,下列哪一项最能显示黑毛鼠和白毛鼠百分率的变化?_______。
正确答案
(1)B、C、D、E、F、G D→F→E→B
(2)C和D C
(3)A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A表示_________,它所固定的________总量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写出图中含有3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3)碳元素在大气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__形式传递的。
(4)若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200kg,则生产者有最少要________kg。
(5)1997联合国签署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这是基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的特点。
(6)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
正确答案
(1)生产者 太阳能
(2)A→D→E
(3)气体(CO2)
(4)5000
(5)全球性
(6)光合作用
下图是氮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转化示意图。
(1)大气中的氮主要经过_______作用还原为NH3,然后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NH3也可经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后被植物吸收。在_________情况下,硝酸盐可被一些细菌最终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中。
(2)动物摄取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有3个代谢途径,图中①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
(3)若图中的氨基酸是丙氨酸,则图中B是______________。若图中的氨基酸是谷氨酸,A是丙氨酸,则②过程接受氨基的糖代谢中间产物是________。若图中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则称为__________。
(4)氮返回土壤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图中⑦产生的____________(图中C)进入土壤;二是植物和动物遗体中的含氮物质被土壤中的___________形成氨而进入土壤。
正确答案
(1)生物固氮 氧气不足
(2)脱氨基 氨基转换(或转氨基) 合成
(3)丙酮酸 丙酮酸 必需氨基酸
(4)尿素 微生物分解
图甲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是一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①、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该动物种群的K值为_____,当该动物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____________。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问题,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甲中________(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4)该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图甲中__________(填序号)复杂程度有关。
正确答案
(1)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N 加剧
(3)④
(4)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