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A、B、C、D 组成生物群落。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__的作用。

(2)D代表___________,它通过_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将生物组织中的碳放回大气中。

(3)试提出至少两种倡导低碳生活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生产者

(2)分解者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发酵)

(3)绿色出行、节约用电、节约用纸、戒烟等(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某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农业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原理设计的,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上图所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2)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属于____________。如图所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其增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在冬天,沼气池产气量减少,有的甚至不能产气,而发酵原料却是充足的,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四川省安岳县发现的3例猪链球菌均发生在未建沼气池的农户中,由此可推测链球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防止环境污染(或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分解者    蘑菇细胞呼吸放出CO2,提高了大棚中CO2浓度,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3)温度过低,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被抑制

(4)异养需氧型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同学做了一个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实验,他在一只透明的玻璃钢内装入适量的水和河泥,水中养了几条小鱼和适量的水藻,然后把缸口密封起来与外界隔绝,制成一个小型人工生态系统,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

(1)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缸内的小鱼能较长时间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藻生活所需的矿质养料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绘出玻璃缸内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把玻璃缸放在光下,保证该人工生态系统有充足的能量来源

(2)水藻为鱼提供需要的有机物和氧气

(3)河泥中的腐生微生物分解的鱼粪、尿等有机物

(4)“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2对应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1,为提高经济效益,在生物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___________点。种群净补充量最大的是________点。

(2)图2可表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其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3)若该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kg的鱼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kg。

(4)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太湖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藻暴发)的现象。

①.蓝藻暴发会使____从而直接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②.水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导致太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___________。

③.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部分鱼类死亡,会使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机制可称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B

(2)生产者   呼吸作用

(3)160

(4)①.水体中溶解氧下降  ②.太湖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③.反馈调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上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食物链(两条)。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正确答案

(1)如下图

(2)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

(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下一知识点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