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成分及作用
- 共3342题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正确;
B、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正确;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错误.
故选:D.
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鹰分别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A正确;
B、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B正确.
C、生产者的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C错误;
D、保护鹰和食虫鸟,能够控制昆虫和鼠的数量,从而有利于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
故选:C.
如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作用;无机环境中的碳的来源有______(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特点.
(4)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克.
正确答案
解:(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光合作用;有机物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③动植物呼吸作用,④分解者分解作用,以及⑤化石燃料燃烧.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分解者将落叶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为食物链的一部分,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的渠道,因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功能.
(4)图B食物网中,鹰捕食蛇,同时鹰和蛇共同竞争鼠,即鹰和蛇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要求消耗的植物最少,应选择最短的食物链,并且能量传递率最高为20%,则至少需要消耗植物为5÷20%÷20%+5÷20%÷20%+5÷20%÷20%÷20%=875克.
故答案为:
(1)有机物(或含碳的有机物)
(2)光合 ③④⑤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875
解析
解:(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光合作用;有机物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③动植物呼吸作用,④分解者分解作用,以及⑤化石燃料燃烧.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分解者将落叶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为食物链的一部分,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的渠道,因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功能.
(4)图B食物网中,鹰捕食蛇,同时鹰和蛇共同竞争鼠,即鹰和蛇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要求消耗的植物最少,应选择最短的食物链,并且能量传递率最高为20%,则至少需要消耗植物为5÷20%÷20%+5÷20%÷20%+5÷20%÷20%÷20%=875克.
故答案为:
(1)有机物(或含碳的有机物)
(2)光合 ③④⑤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875
如果图一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的.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一中的______等过程.
(3)图二中A表示______的能量,B表示______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除了图二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
(4)参与图一过程④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5)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
(7)如果将狼(是该生态系统没有的生物种类)引入该生态系统,狼的数量变化情况,请用曲线表示在坐标图三上.(纵坐标上的点表示狼的起始数量)
正确答案
解: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通过CO2的形式反复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在食物链②中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有图一中的③各处生的呼吸作用、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⑤化石燃烧等过程.
(3)图二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繁殖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参与图一过程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5)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将狼引入该生态系统,由狼刚引入没有天敌、食物充裕,则呈现“J”型增长,而后由于食物有限,数量保持稳定,因此总的来说增长曲线是“S”型曲线.图示如下:
故答案为:
(1)CO2
(2)光合 ③④⑤
(3)初级消费者同化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异养型
(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见图
解析
解: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通过CO2的形式反复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在食物链②中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有图一中的③各处生的呼吸作用、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⑤化石燃烧等过程.
(3)图二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繁殖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参与图一过程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5)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将狼引入该生态系统,由狼刚引入没有天敌、食物充裕,则呈现“J”型增长,而后由于食物有限,数量保持稳定,因此总的来说增长曲线是“S”型曲线.图示如下:
故答案为:
(1)CO2
(2)光合 ③④⑤
(3)初级消费者同化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异养型
(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见图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故A正确.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故B正确.
C、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③的能量属于②,无法比较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故C错误.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故D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