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两图分别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过氧化氢的酶促反应随H2O2浓度和时间变化产生的O2量变化曲线,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

Bbc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左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图1中ab段表示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故ab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A错误;

B、图1中bc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不再加快,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有限,B正确;

C、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过氧化氢的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所以温度降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催化剂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点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因此e点不移,d点右移,C错误;

D、图2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由于底物数量有限,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故H2O2量增加时,酶促反应速率加快,故e点上移;底物H2O2量增加,所消耗的时间会变长,故d点右移,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图表示的是人与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活性,乙图表示的是a、b、c三种脱氢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pH为5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②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渐渐升高

③乙图中,酶b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最广

④乙图中,无法知道c酶的最适温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根据甲图所示,pH为5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①正确;

②根据甲图所示,人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是pH为7.5时,所以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渐渐降低,②错误;

③乙图中,酶b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最小,超过40℃时,活性就已非常低了,③错误;

④乙图中,由于40℃后c酶活性的变化没有显示,不知道是继续上升还是会下降,所以无法知道c酶的最适温度,④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①④.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这个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是否真的如教材所示,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呢?希望通过定量实验进行探究.以下是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

甲同学提出:可通过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来测定酶的反应速率;乙同学提出:先用酒精灯加热来制造高温条件,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1;丙同学指出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有不合理的地方,温度过高酶会失活.他经过重新思考,定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先让酶由低到高预热成系列温度梯度,并与之相对应地加入过氧化氢,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2.

请回答:

(1)你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______

(2)小组采用了丙同学的实验方案,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纸中绘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

(3)以上实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为反应物的量难以测量,因此甲同学的方案不可行.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绘图,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率,曲线图如下:

(3)由以上分析可知,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4)根据第(2)题绘制的曲线图可知: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像课本所画的那样是规则对称的抛物线.

故答案为:

(1)不可行

(2)见下图

(3)适宜的温度

(4)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像课本所画的那样是规则对称的抛物线

解析

解:(1)因为反应物的量难以测量,因此甲同学的方案不可行.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绘图,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率,曲线图如下:

(3)由以上分析可知,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4)根据第(2)题绘制的曲线图可知: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像课本所画的那样是规则对称的抛物线.

故答案为:

(1)不可行

(2)见下图

(3)适宜的温度

(4)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像课本所画的那样是规则对称的抛物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果酶的数量一定,能确定的反应反应速率与底物(即反应物)浓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即反应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但由于反应容器中酶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当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受到酶的数量的现在,酶促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即反应物)浓度的升高而加快,最终趋于平衡.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

实验材料:0.1g/mL的NaOH溶液、0.1g/mL的HCl溶液、3%淀粉溶液、唾液、蒸馏水、碘液、试管、滴管、370C水浴等.

(1)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1、2、3,往3支试管分别加2mL唾液;

②分别往1、2、3号试管滴加______

③分别往3支试管滴加3%淀粉溶液个2mL,并放在37℃水浴中恒温5分钟;

④分别往3支试管滴加______并水浴加热.

(2)实验结果预测:1号试管______、2号试管______、3号试管______

(3)该实验自变量是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写出两个).

正确答案

解:(1)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需要设置不同pH条件的环境,所以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NaOH溶液、HCl溶液和蒸馏水.反应一段时间以后需要使用碘液检测反应进行的程度,从而判断酶的活性大小.

(2)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中性,酸性和碱性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所以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变蓝,3号试管不变蓝.

(3)该实验验证的是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值,无关变量是水的温度、NaOH溶液、HCl溶液、淀粉溶液的浓度等.

故答案为:(1)等量的NaOH溶液、HCl溶液和蒸馏水    3滴碘液

(2)变蓝    变蓝    不变蓝

(3)pH值    水的温度、NaOH溶液、HCl溶液、淀粉溶液的浓度等

解析

解:(1)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需要设置不同pH条件的环境,所以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NaOH溶液、HCl溶液和蒸馏水.反应一段时间以后需要使用碘液检测反应进行的程度,从而判断酶的活性大小.

(2)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中性,酸性和碱性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所以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变蓝,3号试管不变蓝.

(3)该实验验证的是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值,无关变量是水的温度、NaOH溶液、HCl溶液、淀粉溶液的浓度等.

故答案为:(1)等量的NaOH溶液、HCl溶液和蒸馏水    3滴碘液

(2)变蓝    变蓝    不变蓝

(3)pH值    水的温度、NaOH溶液、HCl溶液、淀粉溶液的浓度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最理是(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自变量,但是高温会导致过氧化氢的分解,A错误;

B、高温使酶失活,故不能水解淀粉,加碘液会变蓝,B正确;

C、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C错误;

D、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

B如果温度上升5℃,b点向左下方移动

C可用班氏试剂鉴定麦芽糖是否分解完毕

D因受温度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A、a点时,麦芽糖酶的催化效率只有最大效率的一半,并随着麦芽糖量的增加而增强,说明麦芽糖酶并没有全部参与催化,A错误;

B、如果温度上升5℃,温度反而使酶的活性有所下降,所以b点向左下方移动,B正确;

C、麦芽糖水解后产生葡萄糖,而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所以用班氏试剂鉴定麦芽糖,无法知晓麦芽糖是否分解完毕,C错误;

D、因为实验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酶数量的限制,而不是温度的限制,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检测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即可观察颜色变化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中,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大小呈正相关

C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表明,叶绿素a含量最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检测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水浴加热后观察颜色变化,A错误;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中,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大小呈负相关,B错误;

C、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只能有一个变量,C正确;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增大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

B、曲线b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下降,B错误;

C、曲线b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受酶的数量的限制,因此如果在B点增加酶量增加,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C错误;

D、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表中的方法步骤.该实验设计中最显著的不足之处是(  )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

B新鲜唾液没有做稀释处理

C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

D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不合理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从表格看出,缺少碱性pH的实验组,A错误;

B、新鲜唾液没有做稀释处理不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C、该实验可以选用碘液作为实验结果的检测试剂,C错误;

D、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该先调节pH,再加入新鲜唾液(唾液淀粉酶),所以该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不合理,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