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取三支试管编上号,分别注入2ml______溶液,再另取三支试管编上号,分别注入1ml______溶液,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维持各自温度5min.

(2)实验过程中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0℃、60℃、100℃)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为什么还要维持各自温度5min?______

(3)本实验选择碘试剂,而不能选择斐林试剂,请说明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选择淀粉作为实验材料,所以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淀粉被淀粉酶分解,另外三支试管中加入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维持5分钟,酶的活性发生改变.(2)淀粉酶加入淀粉溶液以后需要维持各自温度约5分钟的时间,目的是使淀粉完全水解,因为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3)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所以本实验选择碘液而不是斐林试剂.

故答案为:

(1)可溶性淀粉   淀粉酶

(2)使淀粉完全水解

(3)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

解析

解:(1)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选择淀粉作为实验材料,所以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淀粉被淀粉酶分解,另外三支试管中加入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维持5分钟,酶的活性发生改变.(2)淀粉酶加入淀粉溶液以后需要维持各自温度约5分钟的时间,目的是使淀粉完全水解,因为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3)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所以本实验选择碘液而不是斐林试剂.

故答案为:

(1)可溶性淀粉   淀粉酶

(2)使淀粉完全水解

(3)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四个选项中,所描述的变化情况与图中走势一定不相符(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温度(pH)能影响酶活性,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与曲线图相符,A正确;

B、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生长素不同浓度对根生长的影响可能与曲线相符,B正确;

C、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充足,酵母菌大量繁殖,数量逐渐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逐渐消耗,代谢废弃物逐渐积累,对酵母菌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使酵母菌数量减少,与曲线可能相符,C正确;

D、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与曲线肯定不符,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的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在2支试管中,然后将2支试管放入同一温度的水中进行水浴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

据此实验,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凝乳时间越长,凝乳酶的活性越高

B如果将A组的水温逐渐提高,乳汁可以凝固

C低温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所以10℃温度下乳汁不凝固

D可以肯定,凝乳酶的最适温度为40℃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凝乳时间越长,说明凝乳酶的活性越低,A错误;

B、由表格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在40℃左右,因此如果将A组的水温逐渐提高,酶活性提高,乳汁可以凝固,B正确;

C、低温条件不会破坏酶的活性,C错误;

D、由表格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在40℃左右,不一定就是40℃,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在适宜条件下经蛋白酶处理后将失去催化功能

B酶提供反应开始时所需的活化能

C若A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B和C,则A可能是麦芽糖

D探究温度对植物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通过斐林试剂与还原糖的颜色反应来判断酶的活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少数的酶是RNA,经蛋白酶处理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

B、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

C、麦芽糖可以分解为两分子的葡萄糖,B和C是不一样的,A可能是蔗糖,C错误;

D、探究温度对植物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通过斐林试剂与还原糖的颜色反应来判断酶的活性,因为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生成物的量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温度从20℃到70℃间40℃生成量较多,而50℃时没有40℃高,说明最适温度范围应在40℃~50℃范围之内,A正确;

B、随着温度升高生成量减少,是因为酶高温酶失活,B正确;

C、横坐标是时间能看出酶反应生成量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

D、此图中没有涉及酶的用量,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上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下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不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①强酸会使唾液淀粉酶变性失活,因此不能将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后变蓝;

②高温会使唾液淀粉酶变性失活,因此不能将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后变蓝;

③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能将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后变蓝;

④新鲜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所以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其上面只有1个斑块不呈蓝色.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探究酶特性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

B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是选择与无机催化剂相比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淀粉水解,因为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

B、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不宜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不能说明蔗糖是否被水解,B错误;

C、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错误;

D、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选无机催化剂作对照,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研究者准备利用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和一些设备仪器(如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37℃,70℃,100℃);具塞刻度试管;刻度吸管;容量瓶),以及试剂加标准麦芽糖液(1mg/ml)等,检测淀粉酶的活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称取1g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研磨分离提取获得的是较纯的淀粉溶液

B淀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C该实验设置3种温度条件的目的是研究温度和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高温不仅会降低细胞质基质中淀粉酶的活性,而且还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称取1g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研磨分离提取获得的不是较纯的淀粉溶液,还含有其他的有机物,A错误;

B、只有条件适宜,淀粉酶能在生物体内外发挥作用,B错误;

C、该实验设置3种温度条件的目的是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PH为无关变量,C错误;

D、高温不仅会降低细胞质基质中淀粉酶的活性,而且还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实验如表.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

B实验结果预期不正确

C检验结果的试剂选择合理

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该实验中仅做了酸和碱两种条件下的操作,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A正确;

B、在强酸或强碱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失活,淀粉没有分解,遇碘变蓝,故实验结果预期不正确,B正确;

C、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不能选择碘液,因为I2+2NaOH→NaI+NaIO+H2O,应该用裴林试剂,C错误;

D、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该先调节pH,再加入新鲜唾液(唾液淀粉酶),所以该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不合理,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

表示一定量淀粉液、37℃、pH为7.0时的实验结果;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后的结果.

A温度

BpH值

C淀粉溶液量

D唾液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B、改变温度和pH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AB错误;

C、改变底物的量,产物的量则会减少.图中对照组的还原糖生成量一直多于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故改变的是淀粉溶液量,即降低了淀粉溶液量,C正确;

D、改变唾液量,即唾液淀粉酶的量,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