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的本质
- 共1805题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是脱氧核糖核酸,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故A错误;
B、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如HIV、烟草花叶病毒等,故B错误;
C、细胞结构同时存在DNA和RNA,但遗传物质是DNA,故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核酸,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科学家在其相关的著名生物学研究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
①达尔文 ②卡尔文 ③摩尔根 ④孟德尔 ⑤恩格尔曼
⑥格里菲思 ⑦萨克斯 ⑧鲁宾和卡门 ⑨赫尔希和蔡斯 ⑩沃森和克里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达尔文提出来自然选择学说,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①不符合;
②、卡尔文利用14C发现了卡尔文循环,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②符合;
③、摩尔根利用果蝇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③不符合;
④、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的两大规律,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④不符合;
⑤、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从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⑤不符合;
⑥、格里菲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内存在转化因子,⑥不符合;
⑦、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⑦不符合;
⑧、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来自水,⑧符合;
⑨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⑨符合;
⑩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⑩不符合.
故答案为:D.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下列实验中体现“假说-演绎”的科学思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A错误;
B、模型构建法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B错误;
C、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C正确;
D、斯帕兰札尼用有空的铁笼装上肉喂食老鹰,肉被消耗排除了物理性消化,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没有运用了假说演绎法,D错误.
故选:C.
(2015秋•怀柔区期末)下列生物中只含一种核酸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玉米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A错误;
B、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其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B错误;
C、病毒的组成成分是DNA或RNA和蛋白质,只含一种核酸,C正确;
D、金鱼是高等动物,其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错误.
故选:C.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所用的科学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进行研究遗传规律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A正确;
B、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B错误;
C、格里菲思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没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故选:AD.
细胞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是细胞具有统一性的证据之一.请回答:
(1)19世纪,人们发现了染色体在细胞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的遗传功能时,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______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DNA的特殊结构适合做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内部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______,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______.
(3)DNA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请在方框中画出DNA单体的模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4)为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该实验要探究的是______,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______.
实验二:将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分子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的试管中,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产物的含量.该实验模拟的是______过程.能否检测到产物?______,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为了验证DNA和蛋白质是否是遗传物质,需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2)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3)DNA的单体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如图:
(4)DNA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导致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即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不同.转绿需要的条件有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和RNA聚合酶)、能量.
故答案为:
(1)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遗传信息 多样性
(3)
(4)四种生物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 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转录 不能 缺少转录时所需的酶与能量
解析
解:(1)为了验证DNA和蛋白质是否是遗传物质,需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2)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3)DNA的单体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如图:
(4)DNA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导致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即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不同.转绿需要的条件有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和RNA聚合酶)、能量.
故答案为:
(1)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遗传信息 多样性
(3)
(4)四种生物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 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转录 不能 缺少转录时所需的酶与能量
(2015秋•三明校级月考)下列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④科学家获得不同形态的细胞器
⑤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④科学家常用差速离心法获得不同形态的细胞器;
⑤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常用同位素标记法.
故选:B.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A正确;
B、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B正确;
C、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用35S标记噬菌体,因此先要含有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C错误;
D、格里菲斯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正确.
故选:C.
以下不属于分子生物学阶段研究成果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
B、1900年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但这不是分子生物学阶段研究成果,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C正确;
D、科恩等人第一次将一种细菌的DNA转移到另一种细菌体内,使后一种细菌表现出两种菌的性状,这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阶段研究成果,D正确.
故选:B.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A正确.
B、DNA的X光衍射实验证明了沃森和克里克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猜想,B错误.
C、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是说明了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C错误.
D、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答:A.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D正确.
故选:C.
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是遗传物质必备的特点(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遗传物质不一定存在于染色体中,如原核生物和病毒没有染色体,但它们也存在遗传物质,A错误;
B、作为遗传物质要能够进行自我复制,B正确;
C、作为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要具有相对稳定性,C正确;
D、遗传物质要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