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的本质
- 共1805题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所用的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A正确;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正确;
D、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没有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故选:D.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对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所以早期人们推测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A正确;
B、格里菲斯通过实验证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正确;
C、在艾弗里的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
D、在侵染实验中,离心后的沉淀物质中可以检测到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32P,但在上清液中也可以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同位素32P,D错误.
故选:D.
下列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④科学家获得不同形态的细胞器
⑤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1866年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最终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④科学家通常采用差速离心法获得不同形态的细胞器;
⑤科学家通常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故选:B.
第一个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科学家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
D、沃森、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错误.
故选:B.
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了卓越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
B、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B正确;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最早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蔡斯等人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下列哪一项是遗传物质必备的特点(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是否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不是遗传物质必备的特点,A错误;
B、作为遗传物质要能进行自我复制,以保持上下代之间的连续性,B正确;
C、是否是高分子化合物不是遗传物质必备的特点,C错误;
D、主要的载体是否是染色体不是遗传物质必备的特点,D错误.
故选:B.
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的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有没有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A错误;
B、由于艾弗里提纯的DNA中还混有少量的蛋白质,因此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B正确;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C错误;
D、赫尔希等分布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然后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所有细胞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是细胞具有统一性的证据之一.请回答:
(1)19世纪,人们发现了染色体在细胞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的遗传功能时,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______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DNA的特殊结构适合作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内部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______,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______.
(3)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______,其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______,通过______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因而DNA分子能比较准确的在亲子代间传递信息.
(4)DNA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请在画出DNA单体的模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______
(5)为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该实验要探究的是______,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______.
实验二:将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分子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的试管中,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产物的含量.该实验模拟的是______过程.能否检测到产物?______,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在研究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的遗传功能时,要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DNA双螺旋结构内部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3)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其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因而DNA分子能比较准确的在亲子代间传递信息.
(4)DNA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由许多脱氧核苷酸组成,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如图所示:.
(5)实验一:该实验最终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说明该实验探究的是四种生物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甘酸的种类和比例.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实验二:四种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因此该实验模拟的是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RNA分子的转录过程.由于实验条件中还缺少转录时所需的酶与能量,因此不能检测到相应的产物.
故答案为:
(1)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遗传信息 多样性
(3)半保留复制 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
(4)
(5)四种生物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甘酸的种类和比例 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转录 不能 缺少转录时所需的酶与能量
解析
解:(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在研究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的遗传功能时,要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DNA双螺旋结构内部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3)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其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因而DNA分子能比较准确的在亲子代间传递信息.
(4)DNA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由许多脱氧核苷酸组成,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如图所示:.
(5)实验一:该实验最终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说明该实验探究的是四种生物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甘酸的种类和比例.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实验二:四种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因此该实验模拟的是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RNA分子的转录过程.由于实验条件中还缺少转录时所需的酶与能量,因此不能检测到相应的产物.
故答案为:
(1)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遗传信息 多样性
(3)半保留复制 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
(4)
(5)四种生物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甘酸的种类和比例 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转录 不能 缺少转录时所需的酶与能量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没有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使蛋白质和DNA彻底分离,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正确;
D、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到的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因此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还需要实验的检验,D错误.
故选:C.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①正确;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②错误;
③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提出了两大遗传定律,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③错误;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正确;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反映了DNA分子的结构,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⑤错误.
故选:A.
下列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两大遗传定律,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D.
(2015秋•漳州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错误;
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存在转化因子,但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C错误;
D、摩尔根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如图是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的工作照片.1953年,他们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成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故选:D.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提出其化学本质,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可以使DNA和蛋白质彻底分离,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B正确;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D错误.
故选:B.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