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的本质
- 共1805题
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的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所在的年代没有“基因”一词,他认为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A错误;
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证实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B错误;
C、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显著,艾弗里提纯的DNA中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因此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C正确;
D、在赫尔希等的实验中若用32P只标记噬菌体,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在其子代中含32P的噬菌体若占,则含31P的就占100%,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包括核DNA和质DNA.核DNA分布在染色体上,B错误;
C、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含有C、H、O、N、P元素,C错误;
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水解产生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研究豌豆杂交实验得出两大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的方法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模型法,D正确.
故选:C.
从发现DNA是遗传物质,到揭示DNA的双螺旋结构,经历了许多科学家较长的探究历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DNA中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通过碱基配对形成氢键连接在一起的,C正确;
D、DNA分子通常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D错误.
故选:C.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运用假说-演绎法,A正确;
B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D正确;
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故选:B.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鼠疫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拟核上,B错误;
C、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有硫元素,C错误;
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产生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对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艾弗里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A错误;
B、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B错误;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但培养时间太久会导致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并离心到上清液中,因此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C正确;
D、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遗传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实验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其中摩尔根运用该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不是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在体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是推测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行为的理由之一,B错误;
C、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最重要的证据是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
D、果蝇的眼色为伴X遗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该眼色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卵母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嘧啶数等于嘌呤数,它们并没有证实DNA分子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A错误;
B、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B错误;
C、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
D、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与R型细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D正确.
故选:D.
(2015•闵行区一模)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将生命科学研究引入分子水平的科学家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通过遗传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A错误;
B、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达尔文提出了进化理论,C错误;
D、克里克和沃森提出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将生命科学研究引入分子水平,D正确.
故选:D.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A正确;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导致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该实验比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C正确;
D、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正确.
故选:B.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
①孟徳尔的蹁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跑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驗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实验只是推测遗传因子的存在,并没有揭示出遗传因子的本质,A错误;
B、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关,B正确;
C、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双球菌的DNA重组到R型菌的DNA上,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彻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使实验更有说服力,D正确.
故选:A.
豌豆、果绳等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研究人员针对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材料.以下关于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一般是纯种,结果可靠又易分析,A正确;
B、用豌豆测交法验证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需观察后代表现型种类,并统计各表现型的数量,看各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是否符合1:1:1:1,B错误;
C、摩尔根选择果蝇是因为它的染色体数少、易观察、繁殖速度快,但不是所有性状都与性别有关,C错误;
D、玉米属于单性花,在自然条件下能自交,D错误.
故选:A.
首先指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平行关系的科学家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道尔顿首先发现和研究人类红绿色盲,B错误;
C、赫尔希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萨顿首先指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平行关系,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