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宜昌期末)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女性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

②同种生物个体间的DNA分子完全相同

③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④一个DNA分子可以体现所有性状

⑤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①生物个体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和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具有发育成该个体的全部的遗传信息,在女性的乳腺细胞中不含有Y染色体,因此不含有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①错误;

②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同种生物个体间的不同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因此同种生物个体间的DNA分子不完全相同,②错误;

③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③正确;

④DNA分子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NA不能体现生物的性状,④错误;

⑤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一般含1个DNA分子,DNA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⑤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人的基因的组成以及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示图.

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物质是______,F代表的物质是______

(2)在人体的神经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有______ 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中有______个基因.

(3)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______的排列顺序.

正确答案

解:(1)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代表物质是含氮碱基,F代表的物质是DNA.

(2)在人体的神经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中有很多个基因.

(3)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故答案为:

(1)含氮碱基  DNA

(2)1   很多    

(3)4种碱基

解析

解:(1)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代表物质是含氮碱基,F代表的物质是DNA.

(2)在人体的神经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中有很多个基因.

(3)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故答案为:

(1)含氮碱基  DNA

(2)1   很多    

(3)4种碱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为细胞中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______,基因和b的关系是______

(2)c是______

(3)如果基因存在于______上,则其遗传方式与性别相关联,这就是______.这种遗传方式既遵循______定律,又有特殊性.

(4)b的空间结构是______.若其中的=0.25,其中一条单链中=______

正确答案

【解答】解:(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b或(DNA),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a或(染色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a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c是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3)如果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则其遗传方式与性别相关联,称谓伴性遗传.

(4)bDNA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中A=T,C=G,由于单链和双链中的的比例相等,故若其中的=0.25.则其中单链中=0.25.

故答案为:

(1)a 染色体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脱氧核苷酸

(3)性染色体 伴性遗传 基因分离

(4)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0.25

解析

【解答】解:(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b或(DNA),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a或(染色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a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c是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3)如果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则其遗传方式与性别相关联,称谓伴性遗传.

(4)bDNA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中A=T,C=G,由于单链和双链中的的比例相等,故若其中的=0.25.则其中单链中=0.25.

故答案为:

(1)a 染色体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脱氧核苷酸

(3)性染色体 伴性遗传 基因分离

(4)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0.2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科学家根据果蝇的遗传实验,绘制出的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的位置图,请回答:

(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_____关系.

(2)绘出果蝇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图的第一位学者是______

(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4)图中染色体上的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吗?______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摩尔根是第一位绘出果蝇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图的学者.

(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因为等位基因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而图中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所以图中染色体上的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不是一对等位基因.

故答案为:

(1)平行

(2)摩尔根

(3)DNA          蛋白质

(4)不是         等位基因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而图中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解析

解:(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摩尔根是第一位绘出果蝇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图的学者.

(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因为等位基因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而图中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所以图中染色体上的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不是一对等位基因.

故答案为:

(1)平行

(2)摩尔根

(3)DNA          蛋白质

(4)不是         等位基因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而图中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细胞中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______,基因和b的关系是______

(2)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______,基因和a的关系是______

 (3)基因和h的关系是______,h合成时模板来源于______过程,其进入合成h的场所需经过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4)如果基因存在于______上,则其遗传方式与性别相关联,称谓伴性遗传.

(5)b的空间结构是______.若其中的一条链上=0.25,则另一条链上的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b或(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a或(染色体),基因在a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基因控制h蛋白质的合成,h蛋白质合成时的模板mRNA是DNA转录形成,mRNA通过核孔进入合成h的场所核糖体,故经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

(4)如果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则其遗传方式与性别相关联,称谓伴性遗传.

(5)bDNA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中A=T,C=G,若其中的一条链上=0.25,则另一条链上的 =4.

故答案为:

(1)b或(DN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a或(染色体)             基因在a上呈线性排列

(3)基因控制h合成               转录                 0

(4)性染色体

(5)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4

解析

解:(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b或(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a或(染色体),基因在a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基因控制h蛋白质的合成,h蛋白质合成时的模板mRNA是DNA转录形成,mRNA通过核孔进入合成h的场所核糖体,故经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

(4)如果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则其遗传方式与性别相关联,称谓伴性遗传.

(5)bDNA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中A=T,C=G,若其中的一条链上=0.25,则另一条链上的 =4.

故答案为:

(1)b或(DN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a或(染色体)             基因在a上呈线性排列

(3)基因控制h合成               转录                 0

(4)性染色体

(5)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正常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朱红眼基因与图3中的深红眼基因属于______基因.

(2)图1染色体上所呈现的基因不一定能在后代中全部表达,主要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

(3)图2中的Ⅰ、Ⅱ表示两种不同基因的结构,图1中红宝石眼基因的结构应如图2中的[______],图2中的a能被______识别;若a中有一碱基对发生突变,带来的结果可能是______

(4)与图1相比,图3发生了______

(5)一只携带白眼基因的雌性果蝇和一只雄性红眼果蝇交配,其后代的性状分离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故图1中的朱红眼基因与图3中的深红眼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2)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都能在后代表达出来,因杂合体中,隐性基因不能表达,且性状的表达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图2中Ⅰ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故为原核生物基因,Ⅱ编码区是不连续的,故为真核生物基因,所以果蝇的基因应为Ⅱ,a为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突变后,RNA聚合酶不能结合,结果不能转录.

(4)从图中可看出,图3中部分基因位置颠倒,故为染色体倒位所致.

(5)白眼基因的雌性果蝇基因型为XBXb,雄性红眼果蝇基因型为XBY,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性状为雌性红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2:1:1.

故答案为:(1)非等位

(2)①当出现杂合体时,隐性基因不能表达  ②基因的表达还与环境因素有关

(3)Ⅱ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不能识别,编码区的转录不能进行

(4)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片段颠倒)

(5)雌性红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2:1:1

解析

解:(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故图1中的朱红眼基因与图3中的深红眼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2)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都能在后代表达出来,因杂合体中,隐性基因不能表达,且性状的表达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图2中Ⅰ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故为原核生物基因,Ⅱ编码区是不连续的,故为真核生物基因,所以果蝇的基因应为Ⅱ,a为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突变后,RNA聚合酶不能结合,结果不能转录.

(4)从图中可看出,图3中部分基因位置颠倒,故为染色体倒位所致.

(5)白眼基因的雌性果蝇基因型为XBXb,雄性红眼果蝇基因型为XBY,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性状为雌性红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2:1:1.

故答案为:(1)非等位

(2)①当出现杂合体时,隐性基因不能表达  ②基因的表达还与环境因素有关

(3)Ⅱ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不能识别,编码区的转录不能进行

(4)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片段颠倒)

(5)雌性红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2:1: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水稻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_________,物质E是指_____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

(3)组成物质C的共同化学元素是________。细胞中的G之所以具有多样性,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

(4)细胞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的__________构成(填字母代号)。

(5)噬菌体由图中的__________构成(填字母代号),当用放射性的______元素标记噬菌体时,噬菌体只有蛋白质外壳具有放射性。

正确答案

(1)葡萄糖     淀粉

(2)F

(3)C、H、O、N     DNA(基因)具有多样性

(4)G和H

(5)G和H     35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______________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________________。图中“被浸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细胞外____________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4)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中____________________起着作用。

正确答案

(1)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核酸)

(2)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DNA和蛋白质的位置

(3)将噬菌体和细菌振脱    较低    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32P

(4)DN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想研制出能抗肺炎双球菌的疫苗。当时,他选择了两种肺炎双球菌;带有荚膜、有毒的S型细菌和没有荚膜、无毒的R型细菌。通过实验,格里菲思发现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会使小鼠致死。检查死鼠血样,发现其体内竟然存在S型活菌。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格里菲思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

(2)小鼠体内产生的抗肺炎双球菌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设想抗R型细菌的体也可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请为他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一想法。

实验目的:验证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S型细菌的疫苗)。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小鼠若干只、S型活菌、R型活菌、生理盐水、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活菌液,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2)蛋白质

(3)实验原理:动物体受到外界抗原性物质刺激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将抗原消灭。

实验过程:①.取小鼠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②.在甲组体内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R型活菌液1mL,在乙组体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一段时间后,再分别给甲、乙两组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S型活茵液1mL,观察两组小鼠的生活状况。

实验预期:①.若甲组小鼠存活,而乙组小鼠死亡,说明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S型细菌的疫苗)

②.若甲、乙两组小鼠都死亡,说明抗R型细菌的抗体不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不可以作为S型细菌的疫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遗传物质是DNA?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___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正确答案

(1)先将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上,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细菌。

(2)不能    它只能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要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还要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3)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将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用15N标记并放入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由噬菌体侵染这种大肠杆菌(如下图所示):

(1)图中所示的过程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________________。图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_。

(2)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最显著的区别是缺少_______________。

(3)在新合成的噬菌体DNA中含有32P、蛋白质中含有35S,说明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所需要的原料是由_____________提供。

(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细菌的DNA  

(2)成形的细胞核 

(3)大肠杆菌  

(4)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了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应用了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2)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___________,实验中的关键技术是____________。

(3)从实验可以看出RNA的合成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

(4)细胞核交换后,B组变形虫的细胞质出现有标记的RNA分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实验说明RNA是遗传信息传递的________。

(6)请你模仿艾弗里的实验用加减物质方法,利用变形虫(实验材料)酵母菌(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设计实验证明蛋白质合成直接受RNA的影响。(只写实验没计思路不要求实验操作过程,关于蛋白质的鉴定及数量测定的方法及步骤不写)

正确答案

(1)同位素标记法     细胞核移植法

(2)标记RNA特有的物质一尿嘧啶     适时取核

(3)细胞核

(4)RNA分子在A组变形虫细胞核内合成,在B组变形虫细胞中被释放到细胞质中

(5)信使

(6)用变形虫进行实验,当加入RNA酶后,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就停止了;再加入从酵母菌中提取出来的RNA,则又重新合成了一定数量的蛋白质(答案合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可降解DNA)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均分为三份,标号为A、B、C,分别作如下处理。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实验结论: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________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

正确答案

(1)第二步: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2)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

(3)完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_________。

(2)图中D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菌外的是___________,注入细菌内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了_______________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

正确答案

(1)B、D、A、E、C

(2)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的DNA

(3)DN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用含32P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夜中含有0.8%的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___________;或者培养时间过长________________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一步:先将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上,使细菌标记35S。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

(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3)还没有侵染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子代噬菌体已经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

(4)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下一知识点 : 基因的表达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基因的本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