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假设亲代噬菌体只有一个)

(1)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2P的有______个;同时含有32P和31P的有______个.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_元素,由此说明______.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__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需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所以子代的噬菌体DNA组成是只有两个DNA分子含有新代DNA分子的各一条链,其他都不含有,所以只含有32P的是0个,只含有31P的是98个,同时含有32P 和31P的是2个.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菌体内用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含有35S而不含有32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胞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噬菌体利用了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了自己的蛋白质.

故答案为:

(1)0    2 

(2)32S    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细胞     35S     噬菌体利用了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了自己的蛋白质

解析

解:(1)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需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所以子代的噬菌体DNA组成是只有两个DNA分子含有新代DNA分子的各一条链,其他都不含有,所以只含有32P的是0个,只含有31P的是98个,同时含有32P 和31P的是2个.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菌体内用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含有35S而不含有32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胞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噬菌体利用了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了自己的蛋白质.

故答案为:

(1)0    2 

(2)32S    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细胞     35S     噬菌体利用了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了自己的蛋白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采用该实验方法可判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______.具体是用32P标记______,用35S标记______

(2)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

(3)上述实验中,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

(4)用32P标记一噬菌体,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

(5)由细菌提供的复制噬菌体自身DNA必需具备的条件是:______

(6)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______(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采用该实验方法可判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DNA.具体是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2)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上述实验中,由于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故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

(4)用32P标记一噬菌体,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根据半保留复制的原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只有2个,含31P的噬菌体有128个.因此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2:128(1:64).

(5)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DNA复制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6)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不属于有性生殖,故其遗传情况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DNA    DNA    蛋白质

(2)大肠杆菌      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不能        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4)2:128(1:64)

(5)原料、能量、酶

(6)不

(7)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解:(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采用该实验方法可判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DNA.具体是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2)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上述实验中,由于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故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

(4)用32P标记一噬菌体,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根据半保留复制的原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只有2个,含31P的噬菌体有128个.因此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2:128(1:64).

(5)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DNA复制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6)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不属于有性生殖,故其遗传情况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DNA    DNA    蛋白质

(2)大肠杆菌      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不能        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4)2:128(1:64)

(5)原料、能量、酶

(6)不

(7)DNA是遗传物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一)请根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即用32P标记______,用35S标记______

(2)在进行此实验之前,要使噬菌体标记上32P,应先将______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使它被32P所标记,然后用______

(3)噬菌体和细菌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关系;噬菌体DNA复制时,由细菌提供的条件是______

(4)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______体内的______上进行的.

(5)此实验最终证明了______

(二)为了探究DNA的复制、转录等过程,科学家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将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试管中.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二:在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单链DNA和ATP,其它条件均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三: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再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脱氧核苷酸中每一种的含量.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______(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原因是______

(2)实验二中______(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含量增多,加入ATP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三要探究的是______,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______

(4)如果要模拟DNA的转录过程,试管中应加入______等.

正确答案

解:(一)(1)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2)在进行此实验之前,要使噬菌体标记上32P,应先将(宿主)细菌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使它被32P所标记,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3)噬菌体和细菌之间为寄生关系;噬菌体DNA复制时,由细菌提供的条件是原料、能量和酶.

(4)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细菌体内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5)此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二)(1)DNA复制需模板(DNA),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和DNA聚合酶等,图中实验一加入DNA聚合酶和脱氧核苷酸,但缺少DNA模板和ATP,则不能测出DNA.

(2)实验二中少量DNA作为模板,ATP用于提供能量,脱氧核苷酸提供原料,DNA聚合酶起到催化作用,因此可以测出DNA.

(3)实验三中,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ATP和DNA聚合酶以及等量的四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依据实验后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可用来探究四种不同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组成是否相同,则说明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

(4)DNA的转录过程,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RNA聚合酶等.

故答案为:

(一)(1)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NA      蛋白质

(2)(宿主)细菌       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3)寄生       原料、能量和酶

(4)细菌     核糖体

(5)DNA是遗传物质

(二)(1)不能      缺少DNA模板和ATP

(2)能      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3)各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组成是否相同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

(4)DNA、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ATP

解析

解:(一)(1)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2)在进行此实验之前,要使噬菌体标记上32P,应先将(宿主)细菌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使它被32P所标记,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3)噬菌体和细菌之间为寄生关系;噬菌体DNA复制时,由细菌提供的条件是原料、能量和酶.

(4)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细菌体内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5)此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二)(1)DNA复制需模板(DNA),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和DNA聚合酶等,图中实验一加入DNA聚合酶和脱氧核苷酸,但缺少DNA模板和ATP,则不能测出DNA.

(2)实验二中少量DNA作为模板,ATP用于提供能量,脱氧核苷酸提供原料,DNA聚合酶起到催化作用,因此可以测出DNA.

(3)实验三中,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ATP和DNA聚合酶以及等量的四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依据实验后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可用来探究四种不同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组成是否相同,则说明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

(4)DNA的转录过程,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RNA聚合酶等.

故答案为:

(一)(1)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NA      蛋白质

(2)(宿主)细菌       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3)寄生       原料、能量和酶

(4)细菌     核糖体

(5)DNA是遗传物质

(二)(1)不能      缺少DNA模板和ATP

(2)能      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3)各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组成是否相同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

(4)DNA、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ATP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如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能否含有32P?______

(3)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______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______

(5)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含亲代噬菌体DNA的个体应占总数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噬菌体是病毒,是在活细胞中营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所以要先培养细菌,使细菌被标记,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再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保温、离心处理,检测放射性,因此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C.

(2)如果标记噬菌体,则先标记细菌,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根据图示:上清液测得放射性,说明标记的是S元素,培养液的营养成分中能否含有32P.

(3)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5S和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出带相应标记的噬菌体.根据图示:上清液测得放射性,说明标记的是S元素.

AB、噬菌体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单独用普通培养基培养,AB错误.

CD、根据分析可知:标记的是S元素,所以C对、D错.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有未注入DNA的噬菌体或者离心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得以释放,经离心后到达上清液中.

(5)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需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所以子代的噬菌体DNA组成是只有两个DNA分子含有新代DNA分子的各一条链,同时含有32P 和31P的是2个,n代后DNA分子总数为2n,÷故答案为:

(1)C    

(2)大肠杆菌     不含  

(3)C   

(4)有未注入DNA的噬菌体;离心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得以释放,经离心后到达上清液中

(5)21-n

解析

解:(1)噬菌体是病毒,是在活细胞中营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所以要先培养细菌,使细菌被标记,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再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保温、离心处理,检测放射性,因此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C.

(2)如果标记噬菌体,则先标记细菌,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根据图示:上清液测得放射性,说明标记的是S元素,培养液的营养成分中能否含有32P.

(3)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5S和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出带相应标记的噬菌体.根据图示:上清液测得放射性,说明标记的是S元素.

AB、噬菌体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单独用普通培养基培养,AB错误.

CD、根据分析可知:标记的是S元素,所以C对、D错.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有未注入DNA的噬菌体或者离心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得以释放,经离心后到达上清液中.

(5)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需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所以子代的噬菌体DNA组成是只有两个DNA分子含有新代DNA分子的各一条链,同时含有32P 和31P的是2个,n代后DNA分子总数为2n,÷故答案为:

(1)C    

(2)大肠杆菌     不含  

(3)C   

(4)有未注入DNA的噬菌体;离心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得以释放,经离心后到达上清液中

(5)21-n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证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下图是他们实验的部分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用放射性同位素______标记______的噬菌体.

(2)搅拌的目的是______.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其放射性很低的原因是______

(3)沉淀物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是否全部能检测到放射性?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进行大量增殖,说明DNA分子能够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实验结果是沉淀物中反射性高,而上清液中反射性低,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说明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且标记的是DNA的P元素(特征元素),所以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是32P.

(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其放射性很低的原因是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尚未将DNA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

(3)因为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复制一次,子代噬菌体全部能检测到放射性,如果复制两次,就有一半的子代噬菌体不能检测到放射性.所有沉淀物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不能全部检测到放射性.

(4)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进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说明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和指导蛋白质合成.

故答案:(1)32P DNA

(2)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尚未将DNA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

(3)不能 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复制一次,子代噬菌体全部能检测到放射性,如果复制两次,就有一半的子代噬菌体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4)自我复制 指导蛋白质合成

解析

解:(1)图中实验结果是沉淀物中反射性高,而上清液中反射性低,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说明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且标记的是DNA的P元素(特征元素),所以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是32P.

(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其放射性很低的原因是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尚未将DNA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

(3)因为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复制一次,子代噬菌体全部能检测到放射性,如果复制两次,就有一半的子代噬菌体不能检测到放射性.所有沉淀物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不能全部检测到放射性.

(4)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进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说明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和指导蛋白质合成.

故答案:(1)32P DNA

(2)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尚未将DNA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

(3)不能 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复制一次,子代噬菌体全部能检测到放射性,如果复制两次,就有一半的子代噬菌体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4)自我复制 指导蛋白质合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结果.

(1)补充实验步骤:

①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具体的方法步骤是:先______,再用上述材料培养噬菌体.

②把已被标记的噬菌体与______混合.

③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

④离心后,检测______中的放射性强弱.

(2)分析实验结果:

①请分析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的原因.______

②请说出上清液出现很低放射性的一个可能原因.______

(3)以上实验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步骤:

第一步: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材料培养噬菌体.

第二步:把已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

第三步: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

第四步: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弱.

(2)分析实验结果:①由于32P元素存在于噬菌体DNA中,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②由于少量噬菌体未侵染细菌或少量被侵染的细菌裂解释放出有32P标记的子代噬,所以上清液出现很低放射性.

(3)由于实验过程中缺乏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的对照实验,所以以上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①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②未标记的细菌   ④上清液和沉淀物

(2)①32P元素存在于噬菌体DNA中,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    ②少量噬菌体未侵染细菌(或少量被侵染的细菌裂解释放出有32P标记的子代噬

菌体)

(3)不能     缺乏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的对照实验

解析

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步骤:

第一步: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材料培养噬菌体.

第二步:把已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

第三步: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

第四步: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弱.

(2)分析实验结果:①由于32P元素存在于噬菌体DNA中,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②由于少量噬菌体未侵染细菌或少量被侵染的细菌裂解释放出有32P标记的子代噬,所以上清液出现很低放射性.

(3)由于实验过程中缺乏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的对照实验,所以以上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①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②未标记的细菌   ④上清液和沉淀物

(2)①32P元素存在于噬菌体DNA中,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    ②少量噬菌体未侵染细菌(或少量被侵染的细菌裂解释放出有32P标记的子代噬

菌体)

(3)不能     缺乏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的对照实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正确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往往是科学家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同位素追踪法所利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将它应用在生物学的研究中,为探明许多生命过程的奥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1)如果用含18O的水浇灌某盆栽植物,并将该盆栽植物置于光照下.过一段时间,在植物周围的空气中,含18O的气态物质有______,这些物质分别是由______(生理过程)产生的.

(2)如果用含15N的蛋白质饲料饲养体内不含15N的大白鼠,在饲料适量的情况下,15N将首先出现在该动物细胞内的______(结构)上.

(3)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3H、14C、15N、18O、32P、35S等6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培养基,请你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并完成以下关键性的实验设计步骤:

______

______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含18O的水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生成CO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在光反应阶段水解生成O2;此外,含18O的水还会经蒸腾作用散发到空气中.因此在植物周围的空气中,含18O的气态物质有水、CO2、O2

(2)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15N将首先出现在该动物细胞内的核糖体上.

(3)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应该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即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①由于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要先标记细菌,即先将细菌分别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

②用噬菌体去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

故答案为:

(1)水、CO2、O2     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2)核糖体

(3)①先将细菌分别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

②用噬菌体去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

解析

解:(1)含18O的水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生成CO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在光反应阶段水解生成O2;此外,含18O的水还会经蒸腾作用散发到空气中.因此在植物周围的空气中,含18O的气态物质有水、CO2、O2

(2)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15N将首先出现在该动物细胞内的核糖体上.

(3)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应该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即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①由于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要先标记细菌,即先将细菌分别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

②用噬菌体去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

故答案为:

(1)水、CO2、O2     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2)核糖体

(3)①先将细菌分别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

②用噬菌体去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下是科学家对生物体的遗传的一系列研究.根据相关研究分析回答:

(1)检测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得到下列数据(%):DNA含36.5,RNA含9.6,蛋白质含47.9,类脂和钙等含6.0.由此可以推知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示其中的部分实验过程,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放射性主要分布在______中,图示实验______(能/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______结构模型.

(4)孟德尔用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孟德尔又让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出现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它们在F2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______.为了查明F2基因型及比例,他将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预计后代中不发生性状分离的黄色圆粒个体占F2的黄色圆粒的比例为______

(5)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时,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______.在DNA复制过程中作用于a点的酶是______.若通过复制共得到32个图示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反应试管中加入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正确答案

解:(1)检测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发现DNA含36.5%,蛋白质含47.9%,由此可以推知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2)图1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又没有标记DNA,所以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4)孟德尔用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YyRr),孟德尔又让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出现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yyR_)和黄色皱粒(Y_rr),它们在F2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为了查明F2基因型及比例,他将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预计后代中不发生性状分离的黄色圆粒(YYRR)个体占F2的黄色圆粒(Y_R_)的比例为

(5)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时,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由于图2所示DNA中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所以在复制3代产生的8个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在DNA复制过程中作用于a点的酶是解旋酶.若通过复制共得到32个图示的DNA片段,由于图2所示DNA片段中有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所以至少要向反应试管中加入(32-1)×4=12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故答案为:

(1)DNA  蛋白质

(2)蛋白质   上清液   不能

(3)双螺旋

(4)      

(5)   解旋酶  124

解析

解:(1)检测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发现DNA含36.5%,蛋白质含47.9%,由此可以推知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2)图1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又没有标记DNA,所以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4)孟德尔用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YyRr),孟德尔又让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出现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yyR_)和黄色皱粒(Y_rr),它们在F2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为了查明F2基因型及比例,他将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预计后代中不发生性状分离的黄色圆粒(YYRR)个体占F2的黄色圆粒(Y_R_)的比例为

(5)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时,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由于图2所示DNA中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所以在复制3代产生的8个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在DNA复制过程中作用于a点的酶是解旋酶.若通过复制共得到32个图示的DNA片段,由于图2所示DNA片段中有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所以至少要向反应试管中加入(32-1)×4=12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故答案为:

(1)DNA  蛋白质

(2)蛋白质   上清液   不能

(3)双螺旋

(4)      

(5)   解旋酶  12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三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二中的______.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一中的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从其结构上分析)______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______

(4)仅有图三的实验过程,______(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

(5)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二表示蛋白质的分子式,35S位于R基上,即图二中的④位置.32P位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上,即图一中的①位置.

(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这样可以将蛋白质外壳与DNA彻底分离,这样实验结果更科学、更具有说服力.

(3)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

(4)图三中,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不能观察其作用,因此仅凭该实验过程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④①

(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3)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4)不能  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5)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解:(1)图二表示蛋白质的分子式,35S位于R基上,即图二中的④位置.32P位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上,即图一中的①位置.

(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这样可以将蛋白质外壳与DNA彻底分离,这样实验结果更科学、更具有说服力.

(3)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

(4)图三中,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不能观察其作用,因此仅凭该实验过程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④①

(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3)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4)不能  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5)DNA是遗传物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介绍的是有关DNA研究的实验: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1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①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一步:______

第二步:______

②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2)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的大肠杆菌,这种抗性的产生与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化有关.图2简要示意处理的方法:

①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细菌的膜蛋白改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②如何将图中抗T2噬菌体菌株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______

(3)BrdU是一种嘧啶类似物,能替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待细胞培养两个分裂周期后,取出根尖组织,染色后观察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含有BrdU.预测:另一条染色单体有______条链含有BrdU,该实验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②以上实验结果说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

(2)①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细菌的膜蛋白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②将处理过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T2噬菌体的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菌落的即为抗T2噬菌体的菌株.

(3)BrdU是一种嘧啶类似物,能替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待细胞培养两个分裂周期后,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4条链,含有亲代链是1条,则有3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BrdU取出根尖组织,因此染色后观察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含有BrdU.预测:另一条染色单体有两条链含有BrdU,该实验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故答案为:

(1)①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②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

(2)①基因突变   ②将处理过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T2噬菌体的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菌落的即为抗T2噬菌体的菌株(即所要求的菌株)

(3)两      半保留复制

解析

解:(1)①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②以上实验结果说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

(2)①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细菌的膜蛋白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②将处理过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T2噬菌体的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菌落的即为抗T2噬菌体的菌株.

(3)BrdU是一种嘧啶类似物,能替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待细胞培养两个分裂周期后,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4条链,含有亲代链是1条,则有3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BrdU取出根尖组织,因此染色后观察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含有BrdU.预测:另一条染色单体有两条链含有BrdU,该实验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故答案为:

(1)①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②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

(2)①基因突变   ②将处理过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T2噬菌体的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菌落的即为抗T2噬菌体的菌株(即所要求的菌株)

(3)两      半保留复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第一步是获得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______

(2)第二步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最初培养的是______(填“含”或“不含”)放射性标记的______

(3)第三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4)离心后检测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而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图中沉淀物中放射性高,而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说明该实验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因此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32P.

(2)第二步是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的DNA已经被标记,因此第二步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最初培养的是不含放射性标记的细菌.

(3)第三步为搅拌和离心,其目的是将噬菌体外壳与被侵染的细菌分离开.

(4)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内部,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离心后检测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故答案为:

(1)32P

(2)不含  细菌

(3)将噬菌体外壳与被侵染的细菌分离开

(4)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内部

解析

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而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图中沉淀物中放射性高,而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说明该实验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因此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32P.

(2)第二步是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的DNA已经被标记,因此第二步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最初培养的是不含放射性标记的细菌.

(3)第三步为搅拌和离心,其目的是将噬菌体外壳与被侵染的细菌分离开.

(4)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内部,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离心后检测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故答案为:

(1)32P

(2)不含  细菌

(3)将噬菌体外壳与被侵染的细菌分离开

(4)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内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52年,科学家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填序号).

(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__

(3)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______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______中;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______中.

(5)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结果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为: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因此,该实验正确的步骤为②①④③.

(2)32P位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上,即图甲中的①位置;35S位于R基上,即图甲中的④位置.

(3)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应该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因此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N元素,因此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5)P是DNA的特征元素,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能够进入到细菌体内.但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原因可能是时间偏长,噬菌体大量繁殖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故答案为:

(1)C

(2)①④

(3)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沉淀物 上清液和沉淀物

解析

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为: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因此,该实验正确的步骤为②①④③.

(2)32P位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上,即图甲中的①位置;35S位于R基上,即图甲中的④位置.

(3)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应该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因此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N元素,因此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5)P是DNA的特征元素,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能够进入到细菌体内.但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原因可能是时间偏长,噬菌体大量繁殖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故答案为:

(1)C

(2)①④

(3)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沉淀物 上清液和沉淀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_____元素,各占______个和______个.

(2)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2P的有______个;同时含有32P、31P的有______个.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_元素,由此说明______;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__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31P和32P元素,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都含有31P,只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32P.(2)根据DNA分的半保留复制可知:子代噬菌体中,没有只含32P的噬菌体,而同时含有32P、31P的只有2个.

(3)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32S元素;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内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35S元素.

故答案为:

(1)31P  32P  n  2

(2)0    2  

(3)32S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  35S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内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解析

解:(1)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31P和32P元素,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都含有31P,只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32P.(2)根据DNA分的半保留复制可知:子代噬菌体中,没有只含32P的噬菌体,而同时含有32P、31P的只有2个.

(3)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32S元素;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内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35S元素.

故答案为:

(1)31P  32P  n  2

(2)0    2  

(3)32S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  35S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内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车前草病毒(HR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都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它们侵犯后导致植物症状不同,如图甲所示,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使其单独感染植物,或使不同病毒的RNA与蛋白质之间重新组合形成重组病毒,然后使其感染植物,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A和图B表现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2)在图乙中画出叶片①,叶片②,叶片③表现的症状.

正确答案

解:(1)车前草病毒(HR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都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因此图A和图B表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TMV与HRV具有不同的RNA.

(2)由以上分析可知,叶片①无症状,叶片②的症状同B,叶片③的症状也同B.

故答案为:

(1)TMV与HRV具有不同的RNA 

(2)无症状 同B    同B

解析

解:(1)车前草病毒(HR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都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因此图A和图B表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TMV与HRV具有不同的RNA.

(2)由以上分析可知,叶片①无症状,叶片②的症状同B,叶片③的症状也同B.

故答案为:

(1)TMV与HRV具有不同的RNA 

(2)无症状 同B    同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示意图.

(1)在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结论是______

(2)在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结论是______

(3)设置甲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丙组实验中用用病毒的RNA来感染烟草,结果烟草患病,说明烟草中产生了子代烟草花叶病毒,故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2)在乙组实验中用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草,结果烟草未患病,说明烟草中未产生子代烟草花叶病毒,故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甲组实验中用烟草花叶病毒来侵染烟草,结果烟草患病,故是用来做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

(1)是感染花叶病      结论是RNA是遗传物质

(2)是不感染花叶病    结论是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设置甲组实验的目的是对照实验

解析

解:(1)在丙组实验中用用病毒的RNA来感染烟草,结果烟草患病,说明烟草中产生了子代烟草花叶病毒,故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2)在乙组实验中用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草,结果烟草未患病,说明烟草中未产生子代烟草花叶病毒,故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甲组实验中用烟草花叶病毒来侵染烟草,结果烟草患病,故是用来做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

(1)是感染花叶病      结论是RNA是遗传物质

(2)是不感染花叶病    结论是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设置甲组实验的目的是对照实验

下一知识点 : 基因的表达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基因的本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