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 共850题
总投资超过2000万的贵州兴义市第三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 )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②协调与平衡原理 ③整体性原理 ④工程学原理 ⑤物种多样性原理.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它是应用生态工程的③整体性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及④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
故选:D.
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植物来回收环境中重金属元素,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如图是种植在受到不同程度铅污染的土壤中的三种植物体内铅含量.
图中植物中,最适合用于修复受铅污染较严重地区土壤的是______,但所种植的植物不宜用作家畜饲料或者沼气池发酵,理由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图示可知,随着铅污染的土壤中的浓度的增加,植物体内的铅浓度也在增加,且三种植物中,黑麦草体内铅浓度最高,所以最适合用于修复受铅污染较严重地区土壤的是黑麦草,但所种植的植物不宜用作家畜饲料或者沼气池发酵,理由分别是铅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而危害人体健康、铅可能随着沼液和沼渣的利用而造成新的污染.
故答案为:
黑麦草 铅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而危害人体健康 铅可能随着沼液和沼渣的利用而造成新的污染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会改变原来的群落,打破生态平衡,恢复的会更慢,A错误;
B、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而不是养殖动物,B错误;
C、煤矿废弃后,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C正确;
D、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这属于初生演替,从原生裸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即为群落的初生演替.时间会相当长,D错误.
故选:C.
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应用原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它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
故选:BC.
如今的临汾汾河公园树郁林丛,是人们休闲健身的最佳场所.而其前身则是物种极少两岸黄沙飞满天的汾河滩,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片公园是一个______,当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______,其中的沙棘丛是一个______.(请填写下列的序号)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物种 E.生物圈
(2)如果对沙棘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 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请用坐标图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可以看出,此沙棘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
(4)研究表明,沙棘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沙棘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5)汾河公园两侧的雪松是宝塔形,其原因是因为侧芽处的生长素______,这个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
(6)从汾河公园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请写出两点国家改善环境的具体措施.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这一片公园是一个A生态系统,当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B群落,其中的沙棘丛是一个C种群.
(2)如果对沙棘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3)由表可以看出,此沙棘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教师,其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4)研究表明,沙棘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沙棘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5)汾河公园两侧的雪松是宝塔形,其原因是因为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这个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顶端优势.
(6)从汾河公园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改善环境的具体措施有: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
(1)A B C
(2)样方法
(3)增长型
(4)共生(种间互助、捕食、共栖任一均可)
(5)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顶端优势
(6)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A正确;
B、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需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B正确;
C、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C错误;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D正确.
故选:C.
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叙述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错误;
B、矿区废弃地的土地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重金属污染,植被难以恢复而农作物更难以生长,大力发展农田,收效难以保证,B错误;
C、该生态工程恢复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
D、矿石的开采不仅是破坏生态环境,也会产生其他危害,如地表塌陷等,D错误.
故选:C.
由于城市发展,围湖造厂、网箱养鱼、农家乐等无序发展,导致广东省珠江一带湿地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水质一度恶化,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近年来,为治理珠江一带生态环境,广州市政府建立了多条截污河涌并且进行湿地恢复工程建设.某湿地建设如图甲所示,请回答问题:
(1)该湿地中所有生物构成______.在污水净化过程中,湿地植物所起的作用是______;淤泥中的腐生细菌、真菌的作用是______.要治理水体污染,除了依靠湿地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外,还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有限.
(2)该截污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这主要是遵循了______生态工程学原理.研究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能力,应对______的水质进行监测,通过比较其中N、P含量的差值,来分析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
(3)研究表明,微囊藻(一种蓝藻)产生的有毒物质会污染水体,在湖滩种植芦苇、茭白、柳树等植物,对微囊藻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植物与微囊藻之间在利用______等资源(至少答两项)时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4)图乙为珠三角地区一池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⑤⑥⑦⑪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⑧⑨⑩表示各级消费者从人工投放的饲料中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用序号表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该湿地中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在污水净化过程中,湿地植物所起的作用是吸收营养,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淤泥中的腐生细菌、真菌的作用是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要治理水体污染,除了依靠湿地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外,还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2)该截污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这主要是遵循了协调与平衡生态工程学原理.研究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能力,应对污水进水区和净水收集区的水质进行监测,通过比较其中N、P含量的差值,来分析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
(3)研究表明,微囊藻(一种蓝藻)产生的有毒物质会污染水体,在湖滩种植芦苇、茭白、柳树等植物,对微囊藻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植物与微囊藻之间在利用光照和N、P等矿质元素等资源时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4)图乙为珠三角地区一池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⑤⑥⑦⑪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⑧⑨⑩表示各级消费者从人工投放的饲料中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
故答案为:
(1)生物群落 吸收营养,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自我调节能力
(2)协调与平衡 污水进水区和净水收集区
(3)光照和N、P等矿质元素
(4)×100%
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②该生态工程运用了物种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③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④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①正确;
②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它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该生态工程没有运用了物种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错误;
③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③正确;
④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④正确.
故选:C.
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将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为健康状态的过程称为生态恢复.该过程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但还有生物,因此恢复过程发生次生演替,A错误;
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少,因此生态恢复过程中,在恢复过程中补偿输入的能量也应该增高,即输入的能量大于散失的能量,B正确;
C、生态恢复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错误;
D、生态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不可能一层不变的,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