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B检测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体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

C害虫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增强是由于使用杀虫剂对害虫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

D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aa的频率均为1/2[1-(1/2)n],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海洋中,因地震造成了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一段时间后,两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岛上的鸟类可能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右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变异在长期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积累定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B不同区域内,其生物物种数越多,辛普森指数也一定越高

C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畴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的原始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实质上是DNA的重组,可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人为引起染色体变异,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符合人们的需要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同种动物的三个种群,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并存在地理隔离。A、a是等位基因,右下图中的①、②、③曲线分别表示上述三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B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

C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 。根据上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只/m2

(2)对下表中种群甲和种群乙进行比较:从基因库大小来看,甲种群 _______(大、小);从遗传多样性来看,乙种群遗传多样性_________(大、小)。

(3) 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右下表表示果蝇第Ⅱ号染色体的三种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野生型果蝇的比较结果(野生型果蝇的存活能力为100)。

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之一是具有__________ 。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类型___________的基因频率会逐渐提高,进而形成一个新物种,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 相似度)。DNA 碱

基进化速率按1% / 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A. 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 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人类与黑猩猩的DNA 差异经历了约99 万年的累积

D. 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正确答案

(1)随机取样  16只/m2

(2)大     小

(3)不定向性    C    产生生殖隔离

(4)C

解析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群的特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7 分

阅读材料,分析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某些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差异很大: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了冬季又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再使数量增多。由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见图)。

(1)在图示的三年间,第一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2%,第二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3%,第三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0%,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____ 。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使用农药防治害虫,保留了突变出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其实质是依赖________的选择作用,提高该害虫种群中_________ 的频率。而经过越冬的瓶颈样模式,抗药性个体不耐寒冷而死亡,导致下一年该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又下降。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 _____________ (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材料2,图中地雀A与B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3)若干年后,岛屿上出现地雀新种C。它的进化机制是:“地雀种群本来就存在着基因频率的变化;大陆与岛屿不同的环境引起不同的自然选择;由于_________隔离,阻断两处种群的基因交流,导致两处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当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______ 隔离,形成新种C。”

正确答案

(1)是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      

(2)农药     抗药性基因    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3)大陆与岛屿之间的地理隔离,    两处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

解析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物的进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