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的进化
- 共254题
6.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海洋中,因地震造成了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一段时间后,两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右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的原始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同种动物的三个种群,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并存在地理隔离。A、a是等位基因,右下图中的①、②、③曲线分别表示上述三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 。根据上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只/m2。
(2)对下表中种群甲和种群乙进行比较:从基因库大小来看,甲种群 _______(大、小);从遗传多样性来看,乙种群遗传多样性_________(大、小)。
(3) 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右下表表示果蝇第Ⅱ号染色体的三种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野生型果蝇的比较结果(野生型果蝇的存活能力为100)。
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之一是具有__________ 。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类型___________的基因频率会逐渐提高,进而形成一个新物种,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 相似度)。DNA 碱
基进化速率按1% / 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A. 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 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人类与黑猩猩的DNA 差异经历了约99 万年的累积
D. 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正确答案
(1)随机取样 16只/m2
(2)大 小
(3)不定向性 C 产生生殖隔离
(4)C
解析
略
知识点
阅读材料,分析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某些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差异很大: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了冬季又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再使数量增多。由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见图)。
(1)在图示的三年间,第一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2%,第二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3%,第三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0%,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____ 。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使用农药防治害虫,保留了突变出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其实质是依赖________的选择作用,提高该害虫种群中_________ 的频率。而经过越冬的瓶颈样模式,抗药性个体不耐寒冷而死亡,导致下一年该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又下降。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 _____________ (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材料2,图中地雀A与B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3)若干年后,岛屿上出现地雀新种C。它的进化机制是:“地雀种群本来就存在着基因频率的变化;大陆与岛屿不同的环境引起不同的自然选择;由于_________隔离,阻断两处种群的基因交流,导致两处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当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______ 隔离,形成新种C。”
正确答案
(1)是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
(2)农药 抗药性基因 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3)大陆与岛屿之间的地理隔离, 两处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