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 共6244题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1)细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在棉花细胞内表达,产生抗性,其原因是______.
(2)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使用的方法是______,这种导入方法较经济、
有效.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最好方法是______.
(3)上述基因工程中的核心步骤是______,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______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4)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棉,与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相比,具有______和______等
突出的优点,但是目前基因工程仍不能取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正确答案
解:(1)细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在棉花细胞内表达,产生抗性,其原因是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使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这种导入方法较经济、有效.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最好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3)基因工程中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4)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棉,相比诱变育种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具有目的性强和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生殖隔离界限等突出的优点,但是目前基因工程仍不能取代传统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技术相比,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主要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
故答案为:
(1)它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农杆菌转化法 DNA分子杂交技术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遗传
(4)目的性强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或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生殖隔离界限)
解析
解:(1)细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在棉花细胞内表达,产生抗性,其原因是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使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这种导入方法较经济、有效.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最好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3)基因工程中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4)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棉,相比诱变育种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具有目的性强和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生殖隔离界限等突出的优点,但是目前基因工程仍不能取代传统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技术相比,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主要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
故答案为:
(1)它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农杆菌转化法 DNA分子杂交技术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遗传
(4)目的性强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或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生殖隔离界限)
阅读如下材料:
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在,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
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为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
材料丙:兔甲和兔乙是同一物种的两个雌性个体,科学家将兔甲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胎移植到兔乙的体内,成功产出兔甲的后代,证实了同一物种的胚胎可在不同个体的体内发育.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______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有______和______.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发,农杆菌的作用是______.
(2)材料乙属于______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即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______进行改造,或制造制造一种______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______序列发生了改变.
(4)材料丙属于胚胎工程的范畴.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______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在资料丙的实例中,兔甲称为______体,兔乙称为______体.
正确答案
解:(1)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首先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其次还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其中农杆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材料乙属于蛋白质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蛋白质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3)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在材料丙的实例中,兔甲称为供体,兔乙称为受体.
故答案为:
(1)显微注射法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蛋白质 现有蛋白质 新蛋白质 氨基酸
(3)同 供 受
解析
解:(1)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首先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其次还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其中农杆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材料乙属于蛋白质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蛋白质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3)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在材料丙的实例中,兔甲称为供体,兔乙称为受体.
故答案为:
(1)显微注射法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蛋白质 现有蛋白质 新蛋白质 氨基酸
(3)同 供 受
在转B基因(B基因控制合成毒素蛋白B)抗虫棉商品化的同时,棉虫对毒素蛋白B产生抗性的研究也正成为热点.请分析回答:
(1)棉虫对毒素蛋白B的抗性增强,是在转B基因抗虫棉的______作用下,棉虫种群中抗B基因的______的结果.为减缓棉虫种群对毒素蛋白B抗性增强的速度,可以在抗虫棉田区间隔种植______.
(2)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由D基因控制合成)可抑制昆虫肠道内蛋白酶活性,使害虫减少进食而死亡.研究者将同时含B基因和D基因的______导入棉花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棉.与只转入B基因的转基因棉相比,棉虫种群对此转基因棉抗性增强的速度减缓,其原因是______.
(3)棉花短纤维由基因 A 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其中B基因和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①植株I相关基因位置如图1,该植株自交,F1中长纤维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能够稳定遗传的长纤维抗虫植株的比例是______.
②植株Ⅱ自交,F1性状分离比是短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l,则植株H中B基因和D基因位于染色体上______(填图2中编号).
正确答案
解:(1)转B基因抗虫棉对棉虫有选择作用,能杀死抗毒素蛋白B弱的个体,而抗毒素蛋白B强的个体容易活下来,从而使棉虫种群中抗B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通过在抗虫棉田区间隔种植非转基因棉,可减缓棉虫种群对毒素蛋白B抗性增强的速度.
(2)将同时含B基因和D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棉花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棉.由于棉虫对两种抗虫基因同时产生抗性的概率更低,所以会减缓棉虫种群对此转基因棉抗性增强的速度.
(3)①长纤维基因是隐性,不抗虫植株应没有BD,所以长纤维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为aa;能够稳定遗传的长纤维抗虫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
BBDD=
.
②当植株Ⅱ中B基因和D基因与A基因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1染色体)上时,自交后会出现短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l.
故答案为:
(1)选择 基因频率升高 非转基因棉
(2)重组DNA分子 棉虫对两种抗虫基因同时产生抗性的概率更低
(3)①aa ②1
解析
解:(1)转B基因抗虫棉对棉虫有选择作用,能杀死抗毒素蛋白B弱的个体,而抗毒素蛋白B强的个体容易活下来,从而使棉虫种群中抗B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通过在抗虫棉田区间隔种植非转基因棉,可减缓棉虫种群对毒素蛋白B抗性增强的速度.
(2)将同时含B基因和D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棉花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棉.由于棉虫对两种抗虫基因同时产生抗性的概率更低,所以会减缓棉虫种群对此转基因棉抗性增强的速度.
(3)①长纤维基因是隐性,不抗虫植株应没有BD,所以长纤维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为aa;能够稳定遗传的长纤维抗虫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
BBDD=
.
②当植株Ⅱ中B基因和D基因与A基因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1染色体)上时,自交后会出现短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l.
故答案为:
(1)选择 基因频率升高 非转基因棉
(2)重组DNA分子 棉虫对两种抗虫基因同时产生抗性的概率更低
(3)①aa ②1
(2016•佛山一模)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某课题组为得到青蒿素产量高的新品系,将青蒿素合成过程中的某一关键酶基因fps在野生青蒿中过量表达,其过程图如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酶1是______,酶2是______,这类酶主要是从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重组质粒上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_.实验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所用的方法是______.
(3)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可以将______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基因组DNA杂交.理论上,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______(填“较多”或“较少”).
(4)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示可知,酶1促进逆转录的过程,故为逆转录酶,酶2用于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故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这类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重组质粒上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3)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可用DNA分子杂交法,即将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基因组DNA杂交.由于产量增高,故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较多.
(4)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若产量增高,则说明达到了目的.
故答案为:
(1)逆转酶录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原核
(2)标记基因 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 农杆菌转化法
(3)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 较多
(4)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
解析
解:(1)据图示可知,酶1促进逆转录的过程,故为逆转录酶,酶2用于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故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这类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重组质粒上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3)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可用DNA分子杂交法,即将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基因组DNA杂交.由于产量增高,故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较多.
(4)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若产量增高,则说明达到了目的.
故答案为:
(1)逆转酶录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原核
(2)标记基因 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 农杆菌转化法
(3)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 较多
(4)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通过基因工程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步骤.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的基因型均为AaBb,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50%;由于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因此F2群体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因此A的基因频率是
,即60%.
故答案为:
(1)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50% 60%
解析
解:(1)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的基因型均为AaBb,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50%;由于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因此F2群体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因此A的基因频率是
,即60%.
故答案为:
(1)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50% 60%
大肠杆菌pUC18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某限制酶在此质粒上的唯一酶切位点位于LacZ基因中,如果没有插入外源基因,LacZ基因便可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当培养基中含有IPTG和X-gal时,X-gal便会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蓝色菌落.反之,则形成白色菌落.如图表示利用此质粒实施基因工程的主要流程.请分析并回答:
(1)已获得的目的基因可利用______技术进行扩增.
(2)目的基因插入质粒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恢复______键.
(3)将试管Ⅰ中的物质和大肠杆菌共同置于试管Ⅱ的目的是______;大肠杆菌需事先用Ca2+进行处理,目的是______.
(4)将试管Ⅱ中的菌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中应含有大肠杆菌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还应加入IPTG、X-gal以及氨苄青霉素,其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的作用是筛选出含______的大肠杆菌.
(5)若观察到培养基上出现______色菌落,则说明大肠杆菌中已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如果作为受体细胞的大肠杆菌也含有LacZ基因,则不利于重组质粒的筛选,原因是无论大肠杆菌是否导入重组质粒,均会呈现______色菌落.
正确答案
解:(1)PCR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所以已获得的目的基因可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
(2)DNA连接酶连接形成的是磷酸二酯键.
(3)将试管I中的物质和大肠杆菌共同置于试管Ⅱ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进人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即进行转化;大肠杆菌需事先用Ca2+进行处理,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使之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
(4)由于质粒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氨苄青霉素,所以培养基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的作用是筛选出导入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
(5)重组质粒上的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产生β一半乳糖苷酶,若大肠杆菌中已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则其在含有IPTG和X-gal的培养基中形成白色菌落.如果作为受体细胞的大肠杆菌也含有LacZ基因,则无论大肠杆菌是否导入重组质粒,均会呈现蓝色菌落.
故答案为:
(1)PCR
(2)磷酸二酯
(3)进行转化 使大肠杆菌细胞处于感受态
(4)导入pUC18质粒
(5)白 蓝
解析
解:(1)PCR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所以已获得的目的基因可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
(2)DNA连接酶连接形成的是磷酸二酯键.
(3)将试管I中的物质和大肠杆菌共同置于试管Ⅱ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进人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即进行转化;大肠杆菌需事先用Ca2+进行处理,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使之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
(4)由于质粒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氨苄青霉素,所以培养基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的作用是筛选出导入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
(5)重组质粒上的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产生β一半乳糖苷酶,若大肠杆菌中已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则其在含有IPTG和X-gal的培养基中形成白色菌落.如果作为受体细胞的大肠杆菌也含有LacZ基因,则无论大肠杆菌是否导入重组质粒,均会呈现蓝色菌落.
故答案为:
(1)PCR
(2)磷酸二酯
(3)进行转化 使大肠杆菌细胞处于感受态
(4)导入pUC18质粒
(5)白 蓝
如图为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流程图,选用的载体为pBR322质粒(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杭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该质粒上的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见下表.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香蕉组织细胞的______.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组织细胞培育成植株,证明了香蕉组织细胞具有______.
(2)形成重组质粒A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对______进行切割.
(3)一个质粒被限制酶EcoRⅠ、PstⅠ、SmaⅠ同时切割后可得到______个DNA片段,______个黏性末端.
(4)若要筛选出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可将被感染的香蕉组织细胞置于含有______的培养基上培养进行筛选,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②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①表示脱分化、②表示再分化;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含有限制酶Sma I、Pst I和EcoR I的切割位点,但限制酶Sma I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所以应选限制酶Pst I和EcoRI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
(3)质粒会被限制酶EcoR I、Pst l、Sma I同时切割成三段,EcoR I、Pst l切割质粒形成的是黏性末端,且每种酶切割质粒后会形成两个黏性末端,Sma I切割形成的是平末端,所以三种限制酶切割质粒会形成四个黏性末端.
(4)用限制酶Pst I和EcoRI切割质粒后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但不会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要筛选出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可将被感染的香蕉组织细胞置于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筛选.
故答案为:
(1)脱分化和再分化 全能性
(2)PstI和EcoRI 含抗病基因的DNA和质粒
(3)3 4
(4)四环素 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 的结构完整,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的结构被破坏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②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①表示脱分化、②表示再分化;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含有限制酶Sma I、Pst I和EcoR I的切割位点,但限制酶Sma I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所以应选限制酶Pst I和EcoRI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
(3)质粒会被限制酶EcoR I、Pst l、Sma I同时切割成三段,EcoR I、Pst l切割质粒形成的是黏性末端,且每种酶切割质粒后会形成两个黏性末端,Sma I切割形成的是平末端,所以三种限制酶切割质粒会形成四个黏性末端.
(4)用限制酶Pst I和EcoRI切割质粒后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但不会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要筛选出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可将被感染的香蕉组织细胞置于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筛选.
故答案为:
(1)脱分化和再分化 全能性
(2)PstI和EcoRI 含抗病基因的DNA和质粒
(3)3 4
(4)四环素 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 的结构完整,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的结构被破坏
利用转基因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的生长激素,需要构建一种能高水平表达的表达载体:选择合适的基因启动子至关重要.由于无法由基因表达产物推知启动子的碱基序列,运用PCR技术单独克隆启动子存在困难.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研究,终于发明了下图所示的一种克隆启动子的方法.请回答:
(1)过程①需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用该限制酶处理后将得到______个DNA片段,DNA会增加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过程④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是______,过程④中可以根据基因编码序列两端的部分碱基序列
设计______进行扩增.扩增过程中,在第______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3)如果是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退火温度一般为55~60℃.对于(A十T)%>50%,一般用55℃,(A+T)%≤50%时一般用60℃,原因是______.
(4)研究发现将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基因导入了大肠杆菌菌株中,能正常转录形成了 mRNA,但其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却并不具有生物活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过程①应用限制酶BamHI进行切割;用限制酶BamHI处理后将得到3个DNA片段,每个DNA片段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共有6个磷酸基团,而原来D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会增加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过程④表示采用PCR技术进行体外扩增,该过程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由图可知,该过程可以根据基因编码序列两端的部分碱基序列设计引物进行扩增.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扩增过程中,在第三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3)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而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因此C和G的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4)将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基因导入了大肠杆菌菌株中,能正常转录形成了mRNA,但其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却并不具有生物活性,原因是大肠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缺乏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不能对多肽链进行折叠、组装与修饰.
故答案为:
(1)BamHI 3 4
(2)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g酶) 引物 三
(3)G与C(之间是三个氢键)比例越高越稳定[或A与T(之间是二个氢键)比例越高越不稳定]
(4)大肠杆菌细胞内缺乏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或大肠杆菌缺乏生物膜系统),不能对多肽链进行折叠、组装与修饰
解析
解:(1)由图可知,过程①应用限制酶BamHI进行切割;用限制酶BamHI处理后将得到3个DNA片段,每个DNA片段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共有6个磷酸基团,而原来D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会增加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过程④表示采用PCR技术进行体外扩增,该过程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由图可知,该过程可以根据基因编码序列两端的部分碱基序列设计引物进行扩增.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扩增过程中,在第三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3)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而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因此C和G的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4)将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基因导入了大肠杆菌菌株中,能正常转录形成了mRNA,但其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却并不具有生物活性,原因是大肠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缺乏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不能对多肽链进行折叠、组装与修饰.
故答案为:
(1)BamHI 3 4
(2)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g酶) 引物 三
(3)G与C(之间是三个氢键)比例越高越稳定[或A与T(之间是二个氢键)比例越高越不稳定]
(4)大肠杆菌细胞内缺乏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或大肠杆菌缺乏生物膜系统),不能对多肽链进行折叠、组装与修饰
人的血清白蛋白作为血浆容量扩充剂用途广泛,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如果应用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大致过程如下:
(1)图中的操作过程哪个过程实现了基因的重组______.
(2)实验过程②的核心操作步骤是______;将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然后还要通过______技术来检测血清白蛋白基因是否已重组到荷斯坦奶牛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3)①过程必须用______酶来进行处理,①和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时,通常需要加入______等天然成分.
(4)⑥过程通过______技术实现,则应该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______,将其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然后用分割针进行分割.然后再进行过程⑦______.
(5)人的血清白蛋白的生产,说明该工程突破了自然界物种之间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的操作过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过程实现了基因的重组;
(2)实验过程②的核心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然后通常通过DNA分子杂技术来检测血清白蛋白基因是否已重组到荷斯坦奶牛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3)①~③是动物细胞培养过程,需要先用胰蛋白酶将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①和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
(4)将早期胚胎④处理后形成若干个胚胎⑤需要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5)人的血清白蛋白的生产,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基因重组,所以说明该工程突破了自然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
故答案为:
(1)②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显微注射法 DNA分子杂交
(3)胰蛋白 血清
(4)胚胎分割 囊胚 胚胎移植
(5)生殖隔离
解析
解:(1)图中的操作过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过程实现了基因的重组;
(2)实验过程②的核心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然后通常通过DNA分子杂技术来检测血清白蛋白基因是否已重组到荷斯坦奶牛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3)①~③是动物细胞培养过程,需要先用胰蛋白酶将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①和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
(4)将早期胚胎④处理后形成若干个胚胎⑤需要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5)人的血清白蛋白的生产,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基因重组,所以说明该工程突破了自然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
故答案为:
(1)②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显微注射法 DNA分子杂交
(3)胰蛋白 血清
(4)胚胎分割 囊胚 胚胎移植
(5)生殖隔离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备H7N9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下:
(1)过程②代表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的______,进行过程③前须先构建______.
(2)H7N9抗原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可采用______技术进行检测.
(3)细胞Ⅰ是______细胞,细胞Ⅱ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
(4)若要预防H7N9禽流感,可用图中的______作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②表示基因工程的第一个操作步骤,即目的基因的获取;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在此之前需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
(3)向小鼠体内注射抗原蛋白,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从小鼠体内分离的细胞Ⅰ能产生抗体,是已经免疫的B细胞(或浆细胞);将无限增殖的基因导入浆细胞,得到的细胞Ⅱ应该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疫苗为毒性弱的抗原,因此要预防H7N9禽流感,可以用图中的抗原蛋白作为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故答案为:
(1)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表达载体
(2)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DNA分子杂交技术
(3)已免疫的B细胞(或浆细胞)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抗原蛋白 单克隆抗体
解析
解:(1)图中②表示基因工程的第一个操作步骤,即目的基因的获取;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在此之前需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
(3)向小鼠体内注射抗原蛋白,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从小鼠体内分离的细胞Ⅰ能产生抗体,是已经免疫的B细胞(或浆细胞);将无限增殖的基因导入浆细胞,得到的细胞Ⅱ应该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疫苗为毒性弱的抗原,因此要预防H7N9禽流感,可以用图中的抗原蛋白作为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故答案为:
(1)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表达载体
(2)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DNA分子杂交技术
(3)已免疫的B细胞(或浆细胞)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抗原蛋白 单克隆抗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