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研究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Ⅰ.2NO2(g)+NaCl(g)NaNO3(g)+ClNO(g)  △H<0, 平衡常数为K1

Ⅱ.2NO(g)+Cl2(g)2ClNO(g)    △H<0,  平衡常数为 K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4NO2(g)+2NaCl(g)2NaNO3(g)+2NO(g)+Cl2(g)的反应热△H=______(用△H1、△H2表示),平衡常数K=__________(用K1K2表示)。

14.若反应Ⅰ在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NO2(g)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3t4时刻NO2(g)的转化率(NO2%)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5.若反因Ⅱ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下列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n(ClNO)=n(NO)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v(NO)=v(ClNO)

1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Ⅱ达到平衡,当NO和Cl2的比例不同时,对Cl2的转化率及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都有影响。设NO和Cl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x,平衡时Cl2的转化率为a,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为y,y=_______。(用a和x的代数式表示y)

17.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含0.2molNaOH的水溶液与0.2mol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L溶液A,溶液B为0.1mol/L 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O3-)、c(NO2-)、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3=7.1×10-4 mol/L,CH3COOH的电离常数K4=1.7×10-5mol/L)。常温下,向溶液B中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比值变大的是_______。

a.c(H)/c(OH)        

b.c(OH)/c(CH3COO)    

c.c(Na)/c(CH3COO)        

d.c(CH3COOc(H)/c(CH3COOH)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ΔH1—ΔH2     

K12K2

解析

①方程式4NO2(g)+2NaCl(g)2NaNO3(g)+2NO(g)+Cl2(g)可以由已知方程式I×2—II而得,故其反应热△H=2△H1—△H2

②由方程式I得:

由方程式II得:

而所求方程式的平衡常数

考查方向

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热、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离子平衡)。

解题思路

依据化学方程式叠加法、化学平衡原理、水解规律及守恒原理解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因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容器为绝热容器,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温度会升高,故再次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会降低。

解析

       若反应Ⅰ:2NO2(g)+NaCl(g)NaNO3(g)+ClNO(g)  △H<0,在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NO2(g)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3t4时刻NO2(g)的转化率(NO2%)降低的原因是:因反应容器为绝热容器,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t3时的C点是平衡点之一,随着时间推移,反应正向进行,体系的温度会升高,平衡又会逆移,故再次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会降低。

考查方向

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热、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离子平衡)。

解题思路

依据化学方程式叠加法、化学平衡原理、水解规律及守恒原理解题。

易错点

转化率降低的解释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若反因Ⅱ:2NO(g)+Cl2(g)2ClNO(g)    △H<0,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下列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能作为变量的量才能作为平衡标志,如不等气体分子数的反应II在恒容容器内压强是个变量,

故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是平衡标志之一;平衡状态定义所得标志有二,其一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v(NO)=v(ClNO)——是平衡标志之二(且二者的计量数之比刚好是1:1);其二是各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而不是物质的量相等,

故B.n(ClNO)=n(NO)——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因容器体积一定、且气体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故密度是个不变量,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考查方向

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热、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离子平衡)。

解题思路

依据化学方程式叠加法、化学平衡原理、水解规律及守恒原理解题。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y=2a/(x+1-a)

解析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Ⅱ达到平衡,……。设NO和Cl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x,则n(Cl2)=1 mol时,n(NO)=x,若平衡时Cl2的转化率为a,则有:

2NO(g)+Cl2(g)2ClNO(g)

始量/mol     x      1           0

变量/mol     2a     a           2a

平量/mol    x-2a    1-a          2a

故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为y=2a/[(x-2a)+(1-a)+2a] =2a/(x+1-a)

考查方向

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热、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离子平衡)。

解题思路

依据化学方程式叠加法、化学平衡原理、水解规律及守恒原理解题。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NO3)>c(NO2)>c(CH3COO)       a b c

解析

        有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知,含0.2 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 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L溶液A——即0.1 mol/L NaNO3和0.1 mol/L NaNO2;溶液B为0.1mol/L CH3COONa溶液。

       又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3=7.1×10-4 mol/L,CH3COOH的电离常数K4=1.7×10-5mol/L。可得:HNO2的酸性强于CH3COOH,则CH3COONa的水解能力强于NaNO2,NaNO3不水解。因此,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NO3-)、c(NO2-)、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NO3)>c(NO2)>c(CH3COO)。

       常温下,向溶液B中——即CH3COONa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n(CH3COO)减少、c(CH3COO)也减少;n(CH3COOH)增大、但因水量增大而使c(CH3COOH)降低;n(OH)增大、但也因水量增大而c(OH)降低,此时相反的是c(H)则增大。故: 

a.c(H)/c(OH) 比值变大;

b.c(OH)/c(CH3COO)= n(OH)/ n(CH3COO),比值也变大;

c.c(Na)/c(CH3COO)= n(Na)/n(CH3COO),比值也变大;

d.c(CH3COOc(H)/c(CH3COOH)= K4=1.7×10-5mol/L,不变。

考查方向

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热、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离子平衡)。

解题思路

依据化学方程式叠加法、化学平衡原理、水解规律及守恒原理解题。

易错点

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将猫薄荷中分离出的荆芥内酯与等物质的量的氢气进行加成,得到的二氢荆芥内酯是

一种有效的驱虫剂,可用于商业生产。下图为二氢荆芥内酯的一种合成路线:

已知:A(C10H16O)的结构中有一个五元环,能发生银镜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20.由D生成二氢荆芥内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D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反应生成一种高聚物,其结构简式为 ______   

22.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荆芥内酯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①结构中含有苯环   ②只有一个侧链   ③能发生酯化反应  ④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其分子中最多有         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3. 已知: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时结构不稳定,易脱水生成醛或酮。完成下列合成

内酯路线: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H2O(2分)

解析

A的分子式为C10H16O,不饱和度为=3,A的结构中有一个五元环,结合的结构可知A为,发生氧化反应得到B为,B与甲醇发生转化反应得到,再与HBr反应加成反应得到,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酸化得到D为

由D生成二氢荆芥内酯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充分利用合成路线中物质的结构简式、反应条件进行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A的分子式为C10H16O,不饱和度为  =3,A的结构中有一个五元环,结合的结构可知A为,发生氧化反应得到B为,B与甲醇发生转化反应得到,再与HBr反应加成反应得到,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酸化得到D为,D再浓硫酸条件下缩聚反应得到高聚物E,据此解答

易错点

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线的设计、已知信息的应用、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A的分子式为C10H16O,不饱和度为=3,A的结构中有一个五元环,结合的结构可知A为,发生氧化反应得到B为,B与甲醇发生转化反应得到,再与HBr反应加成反应得到,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酸化得到D为

D再浓硫酸条件下缩聚反应得到高聚物E为,故答案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充分利用合成路线中物质的结构简式、反应条件进行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A的分子式为C10H16O,不饱和度为  =3,A的结构中有一个五元环,结合的结构可知A为,发生氧化反应得到B为,B与甲醇发生转化反应得到,再与HBr反应加成反应得到,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酸化得到D为,D再浓硫酸条件下缩聚反应得到高聚物E,据此解答

易错点

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线的设计、已知信息的应用、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8

解析

A的分子式为C10H16O,不饱和度为=3,A的结构中有一个五元环,结合的结构可知A为,发生氧化反应得到B为,B与甲醇发生转化反应得到,再与HBr反应加成反应得到,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酸化得到D为

符合以下条件的二氢荆芥内酯的同分异构体:①结构中含有苯环,则侧链没有不饱和键; ②只有一个侧链,③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羟基,④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该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为:,苯环为平面结构,旋转碳碳单键可以使亚甲基或甲基中碳原子处于苯的平面结构内,最多有8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8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充分利用合成路线中物质的结构简式、反应条件进行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A的分子式为C10H16O,不饱和度为  =3,A的结构中有一个五元环,结合的结构可知A为,发生氧化反应得到B为,B与甲醇发生转化反应得到,再与HBr反应加成反应得到,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酸化得到D为,D再浓硫酸条件下缩聚反应得到高聚物E,据此解答

易错点

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线的设计、已知信息的应用、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A的分子式为C10H16O,不饱和度为=3,A的结构中有一个五元环,结合的结构可知A为,发生氧化反应得到B为,B与甲醇发生转化反应得到,再与HBr反应加成反应得到,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酸化得到D为

已知: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时结构不稳定,易脱水生成醛或酮。完成下列合成内酯

据官能团的性质,对二甲苯与Cl2在光照的条件取代反应生成,在NaOH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继续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后酸化生成,最后再与浓硫酸条件下酯化反应生成内酯;设计过程为:

故答案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充分利用合成路线中物质的结构简式、反应条件进行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A的分子式为C10H16O,不饱和度为  =3,A的结构中有一个五元环,结合的结构可知A为,发生氧化反应得到B为,B与甲醇发生转化反应得到,再与HBr反应加成反应得到,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酸化得到D为,D再浓硫酸条件下缩聚反应得到高聚物E,据此解答

易错点

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线的设计、已知信息的应用、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5.下列对相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实验室配制480 mL 0.1 mol/L NaOH溶液,需要准确称量NaOH 1.920 g

B学生实验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通常至少称量4次

C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只能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液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换一容器再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来源:学科网ZXXK]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配制480 mL 0.1 mol/L NaOH溶液,选择500mL容量瓶,NaOH的质量m=nVM=0.5L×0.1mol/L×40g/mol=2.0g,故A错误;

B.在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实验中的加热、冷却、称量的操作步骤要重复进行,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的差不超过0.1 g为止,一般情况下,结晶水含量测定时称量次数不得少于4次,故B正确;

C.中和滴定实验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可以利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液,也可利用待测液滴定标准液,故C错误;

D.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错误;

考查方向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解题思路

A.配制480 mL 0.1 mol/L NaOH溶液,选择500mL容量瓶,结合m=nVM计算;

B.实验测定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且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的差不超过0.1 g为止;

C.中和滴定实验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D.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

易错点

B项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的质量称量次数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溶液配制、结晶水测定实验、中和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3.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 与BaCl2 混合溶液中加入NaHCO3 溶液,下列离子方程

式与事实相符的是(     )

AHCO3-+OH- →CO32-+H2O

BBa2++OH-+HCO32-→BaCO3↓+H2O

CBa2++2OH-+2HCO32-→BaCO3↓+CO32-+H2O

D2Ba2++3OH-+3HCO32-→2BaCO3↓+CO32-+3H2O

正确答案

B

解析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与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不共存,一定会产生沉淀,故A错误;

B.Ba2++OH-+HCO3-→BaCO3↓+H2O可以表示1mol氢氧化钡与1mol氯化钡,1mol碳酸氢钠的离子反应,故B正确;

C.若氢氧化钡物质的量为1mol,则氯化钡物质的量为1mol,加入碳酸氢钠,消耗2mol氢氧根离子生成2mol碳酸根离子,2mol碳酸根离子能够与2mol钡离子反应生成2mol碳酸钡沉淀,故C错误;

D.依据方程式可知:3molOH-对应对应1.5mol氢氧化钡,则氯化钡物质的量为1.5mol,消耗3mol碳酸氢根离子,能够生成3mol碳酸根离子,同时生成3mol碳酸钡沉淀,故D错误;

考查方向

离子方程式

解题思路

氢氧化钡、氯化钡中加入碳酸氢钠,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生成的碳酸根离子再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据此分析

易错点

离子反应的顺序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反应物用量不同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离子反应的顺序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

知识点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18.目前工业上多用CO制备甲酸,其主要过程如下:

流程一:

流程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③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B两种流程最终分离HCOOH都用洗涤液分液法

C从原料充分利用角度看,流程二比流程一更优

D两种流程总反应均为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反应物全部得到生成物,原子利用率均为100%,故A正确; 

B.甲酸钠和甲酸都易溶于水,不能用洗涤液分液法,故B错误;

C.④水解生成的甲醇能循环利用,利用率更高,故C正确;

D.流程一为2CO+2NaOH+H2SO4=Na2SO4+2HCOOH,流程二为CO+H2O→HCOOH,故D错误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题思路

A.反应物全部得到生成物; 

B.甲酸钠和甲酸都易溶于水;

C.④水解生成的甲醇能循环利用;

D.流程一为2CO+2NaOH+H2SO4=Na2SO4+2HCOOH

易错点

工艺流程的优化比较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实验流程分析等,把握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实验的评价性及物质性质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1.不同的金属在冶炼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钒.铬.锰.铁等难熔金属通常采用铝热法炼制

B炼钢和炼铁都是采用还原剂将铁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区别在于炼钢时选用的还原剂的还原性更强

C由于钠.镁.铝等金属化学性质太活泼,人们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氯化物的方式来获取它们的单质。

D炼铁时加入的焦炭除了提供热量外,还用来制造还原剂一氧化碳。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钒、铬、锰可用铝热反应制取,铁用热还原法炼制,故A错误;

B.炼铁和炼钢都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不同点是前者使用还原剂,后者使用氧化剂,故B错误;

C.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所以熔融时,它是不导电的,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方法制取铝,故C错误;

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为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和制造还原剂一氧化碳,故D正确

考查方向

金属冶炼

解题思路

A.铁通常用热还原发制取;

B.依据炼铁和炼钢原理解答;

C.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式制取钠、镁,用电解氧化铝来制取铝;

D.依据炼铁原理解答

易错点

炼钢和炼铁的原理区别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方法选择,明确金属活泼性是解题关键,注意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不导电,冶炼金属铝通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知识点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关于大宗和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应调查主要供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在( )阶段签订供货意向书。

A.初步可行性研究
B.可行性研究
C.项目评估
D.项目决策审批

正确答案

B

解析

大宗和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应调查主要供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签订供货意向书。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证券价格仅反映了历史价格信息的是( )。

A.强型有效市场
B.半强型有效市场
C.弱型有效市场
D.半弱型有效市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A项强型有效市场,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包括公开的和内幕的信息;B项半强型有效市场,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包括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和历史上的价格信息;C项弱型有效市场,仅反映了历史价格信息。D项不属于有效市场分类的类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备化学原料。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

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

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 +2H++2e=HCOOH。

正确答案

C

解析

依题意,二氧化碳和水太阳能作用下生成HCOOH,化学方程式为CO2+H2HCOOH。A项,人工光合作用是借助太阳能由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酸,将太阳能储存在化学物质中,类似于光合作用的能量储存,A项正确;B项,由图示知,电子由催化剂a表面流向催化剂b表面,说明催化剂a为负极,催化剂b为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即水在催化剂a附近发生氧化反应,二氧化碳在催化剂b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催化剂a表面的反应式为2H2O-2e-=4H++O2↑,会生成氧气,B项正确;C项,由图示知,催化剂a区域生成H+,溶液酸性增强,而催化剂b附近生成了HCOOH,甲酸是弱酸,酸性减弱,C项不正确;D项,二氧化碳在催化剂b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结合H+生成HCOOH,电极反应

为CO2+2e-+2H+=HCOOH

故D正确;

知识点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下列市场中,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和内幕的信息的是( )。

A.强型有效市场
B.半强型有效市场
C.弱型有效市场
D.半弱型有效市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8. 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能一步实现图1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A、Y(氧化铝)不能一步转化为W(氢氧化铝),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

B、四氧化三铁通过铝热反应生成单质铁,铁与弱氧化剂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与氯气生成氯化铁;FeCl2FeCl3;FeCl3FeCl2,各步转化都可实现,故B正确;

C、Z(硫)不能一步转化为W(三氧化硫),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

D、Z(C2H5OH)不能一步转化为W(CH2BrCH2Br),要先消去,再加成,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

解题思路

A、Y(氧化铝)不能一步转化为W(氢氧化铝);

B、四氧化三铁通过铝热反应生成单质铁,铁与弱氧化剂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与氯气生成氯化铁;FeCl2FeCl3;FeCl3FeCl2

C、Z(硫)不能一步转化为W(三氧化硫);

D、Z(C2H5OH)不能一步转化为W(CH2BrCH2Br)

易错点

C项:硫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醛和甲酸两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它们互为同系物

B营养物质中的多糖、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

C氨基酸和氯乙烯都能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通过对煤的分馏,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A乙醛和甲酸两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同一类物质不互为同系物。B营养物质中的多糖、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分别生成单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氨基酸。C氨基酸是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和氯乙烯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通过对煤的干馏,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

考查方向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解题思路

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分析解题,但要注意物质分类的规律

易错点

有醛的性质不一定是醛,以及同系物的判断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属于基础题

知识点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6表示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7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8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酸碱中和滴定、溶解度曲线、平衡转化率等角度的理解能力。是基本理论内容的综合。高三复习要多注重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

A.图5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

B.图6中当NaOH与CH3COOH等物质的反应时,溶液因盐类水解而呈碱性,突跃该曲线前。

C.图7通过a作一条辅助线,与KNO3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交点在a点之上,说明a点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图8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曲线并没有达到平衡,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是最大。

知识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CN2(g)+3H2(g)2NH3(g) △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熵变、焓变,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分解反应一般是常识吸热反应,熵变、焓变都大于零,仅在高温下自发。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34-P36中化学方向的判断。

B铁比铜活泼,组成的原电池中铁为负极,更易被氧化。

C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越热越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知识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下一知识点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反应原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