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两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由A和B通过过程①和②最终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②表示______

(2)④过程采用的方法是______,获得的E幼苗的特点是______.⑤过程常用______(化学试剂)处理.其目的是______

(3)若C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则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总数的______.F植株的表现型有______种.

正确答案

解:(1)由A和B通过过程①和②最终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②表示C植株自交.

(2)④过程采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E幼苗是单倍体植株,其特点是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⑤过程常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若C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含两对等位基因,自交后产生的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总数的=.由于C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4种,所以E幼苗有4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产生的F植株也是4种.

故答案为:

(1)杂交育种  自交

(2)花药离体培养  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    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  4

解析

解:(1)由A和B通过过程①和②最终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②表示C植株自交.

(2)④过程采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E幼苗是单倍体植株,其特点是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⑤过程常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若C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含两对等位基因,自交后产生的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总数的=.由于C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4种,所以E幼苗有4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产生的F植株也是4种.

故答案为:

(1)杂交育种  自交

(2)花药离体培养  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    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  4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操作合理的是(  )

A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能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

B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一定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C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马铃薯、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所以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不一定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A错误;

B、由于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年年栽种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中含有杂合体,B错误;

C、单倍体植株不育,不产生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C错误;

D、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属于无性繁殖,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与亲本相同,所以马铃薯、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品种小麦抗锈病高秆,乙品种不抗锈病矮秆.已知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用甲、乙两品种杂交的方法在后代选育抗病矮秆的新品种.请问:

(1)F2______种表现型和______种基因型.

(2)F2中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是什么?______为什么?______

(3)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F1为DdTt,所以自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2)由于基因型ddTT的小麦是矮秆抗病的小麦,且为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是F2中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

(3)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率为=

故答案为:

(1)4种、9种

(2)ddTT,因为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小麦是矮秆抗病的小麦,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3)

解析

解:(1)由于F1为DdTt,所以自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2)由于基因型ddTT的小麦是矮秆抗病的小麦,且为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是F2中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

(3)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率为=

故答案为:

(1)4种、9种

(2)ddTT,因为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小麦是矮秆抗病的小麦,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杂交育种的优点是(  )

A很容易培育出没有任何缺点的品种

B能产生自然界没有的新性状

C能按人类意愿定向改变生物

D能将多个优良的性状组合在一起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所以不可能培育出没有任何缺点的品种,A错误;

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因而也不能产生自然界没有的新性状,B错误;

C、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具有不定向性,不一定能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性状,所以不能按人类意愿定向改变生物,C错误;

D、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集中到同一个后代的身上,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设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为高杆(D易倒伏)、能抗锈病T),另一个是矮秆(d,抗倒伏)、易染锈病(t).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分别用杂交育种法和单倍体育种法来培育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请据图分析回答:

(1)a过程为______,b过程为______

(2)F2理想的基因型是______,它在F2代抗倒、抗锈个体中占______;c过程为______,理想的配子基因型为______

(3)e过程指______

(4)g过程是指______

(5)对比上述两种育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a表示杂交,b过程表示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

(2)该育种是为了培育矮杆抗锈病的新品种,而F2代中培育矮杆抗锈病的新品种的基因型有:ddTT、ddTt,其中最理想的基因型是纯合子ddTT;c过程为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理想的配子基因型是dT.

(3)图中e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

(4)图中g过程表示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5)从图中可见eg表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故答案是:

故答案是:

(1)自交  自交

(2)ddTT      减数分裂 dT

(3)花药离体培养

(4)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5)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

解:(1)图中a表示杂交,b过程表示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

(2)该育种是为了培育矮杆抗锈病的新品种,而F2代中培育矮杆抗锈病的新品种的基因型有:ddTT、ddTt,其中最理想的基因型是纯合子ddTT;c过程为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理想的配子基因型是dT.

(3)图中e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

(4)图中g过程表示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5)从图中可见eg表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故答案是:

故答案是:

(1)自交  自交

(2)ddTT      减数分裂 dT

(3)花药离体培养

(4)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5)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种子返地种植→多种变异植株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2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③甲品种×乙品种→F1幼苗若干植株新品种

④正常幼苗植株新品种

⑤甲种生物某基因乙种生物→新品种

(1)属于杂交育种的是______(填序号),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①过程的育种方法是______

(3)若用方法③培育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与方法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______

(4)③④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

(5)若用方法⑤培育抗虫棉,此过程最大的优点是______,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属于杂交育种的是②,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①过程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3)若用方法③培育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与方法②相比,由于获得的个体都是纯合体,所以其突出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5)培育抗虫棉的方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育种,此过程最大的优点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此过程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故答案为:

(1)②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          

(3)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4)抑制纺缍体的形成        

(5)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解析

解:(1)属于杂交育种的是②,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①过程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3)若用方法③培育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与方法②相比,由于获得的个体都是纯合体,所以其突出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5)培育抗虫棉的方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育种,此过程最大的优点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此过程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故答案为:

(1)②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          

(3)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4)抑制纺缍体的形成        

(5)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的二倍体水稻品种进行育种时,方法一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然后选育所需类型;方法二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方法一所得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

B方法二所得植株中纯合子、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分别为

C方法一和方法二依据的主要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D方法二中最终目的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杂交育种过程中F2的基因组成及表现型是D_T_(高杆抗病):ddT_(矮杆抗病):D-tt(高杆不抗病):ddtt(矮杆不抗病)=9:3:3:1,其中重组类型3/8,纯合子是DDTT、DDtt、ddTT、ddtt,共占1/4.A正确.

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DT、Dt、dT、dt=1;1:1:1,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的基因型是DDTT、DDtt、ddTT、ddtt=1;1:1:1,纯合子是

100%.B错误.

C、方法一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法二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方法二中最终目的是获得二倍体植株,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D错误.

故应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现在要将它转变为基因型为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的生物,采用的技术手段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BB,采用的技术是杂交育种;

②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B,采用的技术是花药离体培养;

③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BBC,采用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④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aaBBBB,采用的技术是多倍体育种.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杂交育种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性状一定是(  )

A优良性状

B相对性状

C显性性状

D隐性性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优良性状如果是显性杂合体,其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不能够稳定遗传,A错误;

B、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错误;

C、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其自交后代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不能够稳定遗传,C错误;

D、在杂交育种中,一定能够稳定遗传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因为隐性性状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

A自交(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人工嫁接

D单倍体育种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由于不确定突变出来的白粒矮秆个体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也就不能确定此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只能进行自交,使之纯化.因此,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自交或杂交育种.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